特殊的礼物

 

在我的衣柜里,有一件风衣,我从来没有穿过。...

在我的衣柜里,有一件风衣,我从来没有穿过。因为它不是我买的,有一点不合身,颜色亮丽,样式在当年也是比较时新的。这件风衣,是一对老夫妻送我的,如果上纲上线的话,算是收受患者的礼物,需要记过的,而我确实为了这件风衣,被取消了当年的评优,但这不是我不穿这件风衣的原因。

送我风衣的老夫妻,是溧阳某中学的老教师。夫妻俩都是教师,他们的女儿在常州开了一家服装店,风衣正是从他们女儿店里拿的。风衣送到我手里的时候,老先生已经过世,我送他的书陪他走过人生的最后时段。

老先生是一名肺癌患者,住在医院的内科病区,而我是一个小护士,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小护士!

那个时候,医院的内科还是一个综合科室,所有内科系统的疾病都在一个病区,病种多而复杂,慢性病人为主,时而有重症患者需要抢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肿瘤患者多了起来。

我在学校里的时候,比较喜欢内科学,报道第一天,总长问我喜欢什么科室的时候,我就直言喜欢内科,但我不知道医院的内科是一个大杂烩。第二年轮转到内科的时候,我差点崩溃,厚厚的内科学从书柜里找了出来,心里无比后悔当时对总长说的话。

既来之则安之,则奋斗之,这是我进卫校时的誓言,同样也适用于我在内科工作7年的写照。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内科系统常见疾病的专科护理我都精通,唯有一件事,是我一直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

内科病人大多是慢性病患者,如老慢支,每年秋冬季节会反复发作,患者也是反复出院住院,作为床位护士的我,每天都会跟患者及家属唠上半天嗑,教会他们预防复发的保健知识,患者每一次住院我都能教会他们一点新的预防技能,这得益我一直不断地自学,我不是为了学历而自学。

我想做的事是死亡教育。

国人对死亡忌讳之深,让我不愿也不敢面对死亡。病区的慢性病患者出院了一周再住院,我能嬉笑着调侃病人是不是没有坚持我教给他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而面对肿瘤患者,当医生用尽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无法阻止病魔的脚步时,我也无能为力,用苍白的话鼓励着他们,其实我很想劝他们坦然面对生死,而我总是说不出口来。





他,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疾病的,我不太记得了。那个时候,谈癌色变,对于肿瘤患者,我们都是想方设法隐瞒病情的。他的病情也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帮我一起为医院的板报设计版面、书写。(那个时候,医院有块黑板作为科普宣教园地,我是负责人。)情况不妙的时候,他只能躺在床上,吸着氧气大口大口的呼吸,而当他病情加重的时候,是我最无助的时候,他是教师,而我是小护士,人生经历与阅历都很浅薄,在他面前我无法用言语去安慰、鼓励、帮助他,可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于是,我就到处寻找良药,直到我遇到了《相约星期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帮助我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也帮助了他和他的妻子重新审视了自己。老先生的生命最后阶段,我送了这本书给他,他的妻子在伴读过程中,也感悟地人生的意义。



Q


老先生去世那天,正好我休息,当我得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回溧阳了。他们托人送我风衣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老先生走的时候很安详。

人生的结局,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提及却无法摆脱的必然,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生与死,那对老夫妻让我克服了恐惧,能坦然面对,也让我在以后的护理生涯中注重每个细节,让病人始终有尊严。


    关注 玉兰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