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从野蛮生长到理想丰满

 

互联网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另一片天空——网络大电影。...



互联网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另一片天空——网络大电影。

不同于高大上的传统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凭借短平快的制作和非主流的题材,填补了公众未能被满足的观影需求,在媒体聚光灯之外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艺恩咨询发布的《2015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指出,去年爱奇艺播放量前十的网络大电影收益合计已超1亿。

而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发布的《文化蓝皮书》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可能将与互联网生态体系相互融合。

对此,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网络大电影未来会与传统院线电影平起平坐。

短平快的网络大电影
网络大电影以网站为播放平台,简称“网大”。相较于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一般投资在五十万到三、四百万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



以2015年颇具人气的“网大”《道士出山》为例。该片只用8天就完成了拍摄。然而,这部时长72分钟、成本仅有28万元的影片,在网上以付费方式上线播出4个月后,网络票房收入累计超过2000万元,票房比成本翻了71倍还多。

“网大”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平台分账和一次性卖断版权两种方式。就分账模式来讲,2013年,分账最多的“网大”大概在10万元多一点,到了2015年,制片方最多能获得破百万元的分账。此外,有消息透露,2015年50%的“网大”片方都能回本。

成本低、回报高、周期短的特点,让“网大”成为淘金热土,越来越多的“网大”相继投拍。根据占据“网大”半壁江山的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的公开数据看,2014年爱奇艺平台有450部“网大”上线,2015年增至700部,而今年预计会再创新高。
野蛮生长下的隐忧
“网大”变得火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成本低、周期短的制作模式导致“网大”质量无法保证,无节操蹭IP式宣传推广模式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大量离经叛道、无厘头的题材让一部分观众把“网大”看作是中国的B级片。

01、粗制滥造

有网友把“网大”称作“奇奇怪怪”的电影。因为这些电影大多由无名人士执导、主演,成色很像是隔壁邻居小哥在家捣鼓出来。

因为投入少、周期短,有的网大甚至“只拍前六分钟”。因为前六分钟在视频网站上是免费试播的,用户点击后对内容感兴趣,才能继续付费观看。所以片方集中精力做好这前6分钟,后面的部分只是敷衍了事而已。

02、跟风蹭IP

没有足够的宣传预算,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量,一些“网大”干脆山寨起了同期热映的院线电影,用片名相似的方式试图“寄生”。
《解救吾小姐》脱胎于《解救吾先生》,《五十度黑》来自于《五十度灰》,《再见美人鱼》借势周星驰的《美人鱼》,也有将几个电影片名组合的,如《婚姻合伙人之爸爸去哪儿》。就连被称为“现象级网络大电影”的《道士出山》也被认为是搭上了陈凯歌电影《道士下山》。

03、题材打擦边球

“网大”门槛较低,且过去一直主要采取平台自我把关的形式,使得该类影片的类型更加多元化。据统计,古装喜剧、惊悚悬疑、推理科幻和爱情片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网大”类型。但其中也有不少“网大”企图打法律与道德的“擦边球”,往“三俗”上下功夫,比如《某某僵尸道长》,《某某空姐惊情》。
精品化是一种趋势
尽管“网大”口碑参差不齐,但很多业内人士却非常看好“网大”的发展前景。

《道士出山》导演张涛认为,“这个行业应该会越来越好”。

拍摄传统院线影片的导演张杨坦言,网络大电影肯定会越来越好,参与进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表示,“现阶段网络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通常对于高品质有着较强的付费意愿,因此相较于传统院线电影,未来网络大电影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待挖掘”。

当然,这需要越来越多的“网大”用心做出品质。这里说的品质不是媲美传统院线电影的品质,因为从投入和周期上来看,“网大”都无法与重感官享受的传统院线电影形成正面交锋。但“网大”拥有不同于传统院线电影的受众,多元的题材和精彩的创意会是“网大”的机会。比如,各种类型片、文艺片、小众电影,可以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此外,“网大”,也有望成为年轻导演拍摄先锋片的试验场,为我们带来更多注重创意、注重故事的作品。

未来,优秀的网络大电影将成长为华语电影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关注 文创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