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了蜜蜡松石蜻蜓眼能让你的串珠更有个性

 



每当一个新手串玩了一段时间之后,配什么配饰又成了一大难题。看看自己之前的手串上面的配饰,无非就是松石蜜蜡南红,这些东西玩多了多少会有些厌倦。

而且随着我们玩文玩时间越长,手里的精品自然越来越多,而看惯了那些规规矩矩的精品后,就会对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东西感兴趣。



如果您对那些常见的配饰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不妨去尝试一些比较小众的配饰来丰富自己的手串。蜻蜓眼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编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介绍。

什么是蜻蜓眼?

蜻蜓眼是一种以眼睛为图案的琉璃珠的统称,这种珠子的制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产地以西亚与埃及为主。



最早的蜻蜓眼是一种用于装饰的饰品,曾盛行于游民民族与草原民族之间。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会佩戴这类纹饰的珠子,一方面可以辟邪,另一方面可以当做货币,来交换一些所需的用品。

蜻蜓眼背后的文化

正如蜻蜓眼上面所绘的纹饰一样,蜻蜓眼背后的文化就是原始的“眼睛文化”。



眼睛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发源地为西亚语古印度,当时的人们发现当对方用眼睛看自己的时候,眼睛里就会出现自己的倒影,这被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并相信眼睛是可以抵消厄运或带来好运。



所以当时的人们对眼睛有一种崇拜,但是由于不可能佩戴真的眼睛,于是就慢慢衍生出了很多替代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建筑物、洞壁、墓穴都会有眼睛类的纹饰,当然也包括我们所介绍的蜻蜓眼。

传入中国

其实在中国出土过很多的蜻蜓眼饰品,曾轰动一时的曾侯乙墓中就发现了137颗蜻蜓眼。在中国出土的蜻蜓眼饰品的有三种来历,一种是外来传入的,一种是模仿西方制造的,还有一种是在西方制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文化的创新品。



关于蜻蜓眼传入中国的途径,学者的意见大体可以归纳为南、北两说:

其中持南路传人说的学者,要么认为古代印度是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源头,要么认为古代印度是西方蜻蜓眼式玻璃珠向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具体的传播路线则有陆路进入云南和海路经东南亚进入两广两条途径;持北路传人说的学者都把源头归于西亚的伊朗高原,具体的传播路线也有两条,一是欧亚草原路,二是汉代以来的丝绸之路。



不同时期的蜻蜓眼的特点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

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



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偏于西亚风味,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同心圆一般为三层,也有多达五、六层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大约二厘米,手工愈加精堪。颜色虽没什么突破,仍为不透明白、蓝、褐、土黄色。



但其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圆,造成斜视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动传神。看到此处,您是否也想收藏一些蜻蜓眼了呢?




    关注 文玩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