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了解“决定性瞬间”

 

学抓拍...

(被点评的照片)
............................
作者提问
徐老师好!学摄影不到一年,幸运的是朋友把您的摄影讲评及时推荐给了我, 每期必看,受益匪浅,谢谢了!照片偷拍的,画面中的人物互不相识,狭路相逢时年轻人伸出了手,阿姨也乐呵呵地接受了帮助。拍时考虑了主体与陪体,但照片觉得平淡,类似的场景应如何表达,请指点。

徐晓刚讲评
感谢您对“摄影讲评”的欣赏。这是一幅暖人心的照片。当你发现了有感染力的瞬间,直接拍下来,即使没有太多的技术手法,照片也会具有感染力。何况这幅照片已经运用了一些技法。比如利用景深原理,一定程度上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主体;比如利用其他游客做陪体,她们也在向主体人物这边张望,形成了有意义的呼应,扩展了画面的想象空间,让观者也联想到这些陪体人物会怎么想,怎么看这个事件。照片瞬间抓拍、构图的取舍是比较到位的,我觉得有了一些“决定性瞬间”的味道。那怎么能更到位呢?

如果拍到下一个瞬间,老人的脚抬起,要跨过水沟的瞬间,可能会更加精彩,因为这是一个情节发展到高潮的一瞬间,这一瞬间人物的肢体语言会更具有张力,更具有表现力,假设让一位雕塑家雕塑这一个场景,他极可能也会雕塑这个瞬间。

再有的缺点就是高光的细节过曝严重,已经恢复不了了。我们看原片手的细节。



(手的细节放大后)
我在Camera Raw中试着恢复高光,但是细节已经找不回来了。看您的参数,拍摄于13:51,是光线比较硬的时候,这个时候拍出细节不是不可能,就是难度大了些,使用Raw格式,曝光宁欠勿过,高光细节是可以留下来的。

第三个缺点是后期不足,可以在影调上做明暗的变化,略微压暗环境,尤其是右上方、右下方的亮的石头,进一步突出主体。但要注意过度均匀。制作后效果如下:



(影调上主体更突出了,但是高光细节已经无法挽回)

因为这幅作品涉及到抓拍,我们必须谈一下抓拍大师布列松。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这幅作品拍摄于巴黎拉丁区穆夫塔尔大街,是一条古老的陋巷,居住着小商贩和贫困的市民,摄影家布勒松在一个星期天早上,拍摄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他抱着两个大酒瓶,迈着轻快的步子,那得意洋洋的神气,透出少年的天真可爱.即使在左右邻舍女孩子们的注视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布列松认为:"在所有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

布列松拍出的照片常常带有信手拈来的风格,但却都是结构协调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的,而极少用35mm或90mm等镜头拍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列松有许多精辟的见解。1952年,他在《决定性的瞬间》—文中指出:“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晴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

布列松提到:“摄影具有新的可塑性,就是主体运动时瞬间出现的线条所形成的。我们配合着运动而进行拍摄,仿佛运动本身就是按照着自己的预定方式展露着的生命似的。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瞬间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摄影的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将其中的平衡状态把稳,并凝结动态的进行。”

布列松认为:“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布列松还说:“有时,你得拖延一会儿,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出现。有时,你会感到眼前的景物万事俱备,几乎可以拍成好照片了,只是还缺一点什么。缺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有人突然走进你的视线范围。你透过取景器,追踪他的行动。你耐心等待着,最后终于按下了快门。你抱着大功告成的感觉(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满意地离去了。以后,为了落实这种感觉,你可以把影像印成照片,细心分析照片中的几何图形。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话,你会观察到,原来你已本能地将某一几何模式捕捉下来了。要是没有了这几何模式,照片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气。”
................................  
总结
重温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我们会发现,他的抓拍方法不都是“到处走,遇见了,赶紧抓”,也有“等待中的捕捉”。布列松的方法不过时,因为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变化,用着老方法,作品也会常拍、常新。但技术也在变化,比如数码技术、后期技术遇到纪实摄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是新时代的纪实摄影家该考虑的问题。如想多看我的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吧,历史消息里面有200多篇文章了。

我的著作《一招出牛片》上市。



获得方法:(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有货,进入后搜索“一招出牛片 徐晓刚”,认准作者徐晓刚,即可。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当当网相关页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每天进步一点点。更多文章,关注本公众号之后,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

如要投稿被点评,可发jpg大图到387875614@qq.com,写上您的疑问,留下电话姓名。如果适合后期,我将会把制作好的照片发回给您留念。所以一定要给我大图。


    关注 摄影讲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