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自由的保障:教育孩子要趁早 !

 

很多家长纠结于怎么给孩子做规矩,因为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孩子应当获得自由而平等的成长空间。问题是,孩子一旦自由惯了,家长再说也不听了,这可怎么办?!...

教育孩子要赶早 

文|不辣的妈(职场妈妈,书评作者,每天一万步践行者,写温情的、理性的文字。微信公众号“不辣的妈-ID:buladema”)

01
闺女常去的游乐场,每个孩子可以带一名家长进去。

每次,我都等在门外,让闺女一个人进去,偶尔能看到她在什么位置玩儿。

上次,闺女一个人进场玩儿,她搬来一些大的积木在搭房子。

旁边的一个小男孩跑到她的面前,一把把她的积木房子推倒了。

闺女很惊讶,看着小男孩得意洋洋的样子,大声喊:“你别动我的房子!”

小男孩没回应。闺女继续搭房子,没搭几层,小男孩又过去给他推倒了。

看呵斥他没用,闺女把她的积木搬到另一个位置,尽量躲开小男孩的视线。

谁知,小男孩又追了过去,阻止她继续搭房子。

我站在外面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看看两个孩子四周,虽然坐着几个大人,但没有人上去阻止。我估计这个孩子的家长跟我一样,肯定到外面去躲清闲去了,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行为。

于是,我换鞋套进去,坐到闺女旁边,小男孩没当回事,继续搞破坏。

我严肃的对他说:“你们各玩各的,不要相互影响,你到一边玩好吗?”

小男孩这才罢手,跑到一边,路上顺便踢倒了另一个小姑娘刚刚堆起的积木,小姑娘哇的一声哭了。

小姑娘的妈妈心疼了,大声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也不管管。

这时,就在刚才闺女玩的地方,一个女子站了起来,一把把小男孩拉到一边,对小女孩的妈妈说:“他这么小,还不懂事,小孩子在一起玩嘛。”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孩子的妈妈一直都在,小男孩的行为她一直看在眼里,但从没想过要制止。也许,在她眼里,儿子的这种行为不算什么事,小孩子嘛,不懂事,跟他计较什么。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小时候,你不教育孩子,长大了总有人替你教育。你自己教育的时候叫教导,而别人再给的教育就叫教训。

02
接到过一些咨询,大多数是孩子已经上了初中,甚至有的上了高中,问题也是出奇的类似。

孩子一点儿都不喜欢学习,这都上初二了,怎么办?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现在孩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想追赶但赶不上去,学一阵子,积极性就没有了。我看着着急。

孩子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应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虽然是耐心的给几句建议,但更多的时候,我想说,你早干嘛去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天生聪明,而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习惯的支撑下,学习也显得不那么费力。
03
同事的侄女是个标准的学霸,去年高考,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很多父母打听教育的秘诀。

孩子的母亲说,我们在孩子身上做的真的不多,她比较自觉,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也没给她花钱上过辅导班,她是一个比较省心的孩子。

同事说,其实,他们的秘诀是从小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学习跟不上,他们两口子放下手头大部分的事情,全力的去帮助孩子。

帮她制定作息时间表,帮助她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每天的功课提前预习,课后坚持复习等等,就这样坚持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孩子的成绩开始赶了上去。

慢慢的,不需要父母再费心,孩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给他请多少家教,报多少辅导班,在他身上费多少口舌要实用的多。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并不重视,小学阶段本来学业就不重,孩子只要能完成作业,成绩还差不多,家长就不多过问。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完成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只需要做到晚上八点,而有的孩子需要做到十一点。同样的课文,有的孩子十分钟背完,有的孩子半个小时背不完。

这主要不是孩子智商的问题,而是习惯的问题。

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到了初中阶段,学习任务加重,孩子的差距就明显显现出来,有的孩子甚至因为学习基础差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所以,父母抓孩子的学习应该从小就抓起,而不是眼看要升学的时候开始着急,到处求医问药。
04
有人说,我们也知道孩子要从小教育,关键是不知道怎么教育,该教什么?

我认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从小剥夺孩子的自由和快乐,而是从小让他学会一些基本的东西。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亲情谁也替代不了,一些家长忙着事业发展,忙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这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孩子长大后弥补的。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后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很难进行,孩子不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你如何教育?

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一旦养成,就很难轻易改变。就如同一棵小树,小时候弯曲或者有些枝枝叉叉很容易修剪,如果它长到一定的程度,再想帮它修正,则事倍功半。

父母从小就要帮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做事的风格等等,这样孩子在后期的成长中才不会觉得很难。

三是要从小养成基本的修养

不要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有些孩子长大了不但没变好,反而越变越差,是因为从小没有人告诉他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例如,从小备受溺爱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因为他从小觉得别人对他好就是应该的,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要他为别人付出,他就会想不通。

让他学会尊重、学会爱、学会回报,这些都是基本的修养。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不辣的妈-ID:buladema”)



延伸阅读: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看看德国和日本管教孩子的国家规范

文|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

很多家长纠结于怎么给孩子做规矩,因为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孩子应当获得自由而平等的成长空间。问题是,孩子一旦自由惯了,家长再说也不听了,这可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

印象中,国外的孩子都是“放养型”,父母几乎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横加干涉,也不会因为孩子的顶撞而棍棒相加。

但我们或许不太知道的是,这个“放养”是有前提的,例如美国的幼教专家就认为,孩子应当有平等而自由的成长空间,但是这个自由是存在边界的,孩子一旦失去了“界限感”就会变成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无论对于今后老师的教学还是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而到了小学阶段,美国老师尤其会花很多时间给刚入学的孩子们讲解学校的规则,细致到会带着学生们学习如何在楼道里行走,直到学生在楼道里不会东张西望和发出怪异的声音才算合格。在他们看来,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关于儿童教养中“自由与规则的平衡”,很多国家都有相似的认识。

比如,德国人的教育理念中很强调以下几条:

1、订了规则,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行事,才是关键!

2、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长不要帮忙。

3、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对待孩子,有两个原则: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4、建立“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的概念。

5、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6、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7、礼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没有人会因为表现得有礼貌而出错。

而在日本,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家庭教育手册》,更是详细确定了规则的含义:

1、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

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

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3、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4、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5、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

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6、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

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

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7、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

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因此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为了让孩子能充分享受自由,先为TA划定自由的界限吧。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

延伸阅读:

教育贵在精准: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一位德国母亲的4个教育细节


每一位父母要知道的家庭教育误区


斯特娜夫人的天才教育法


做作业与阅读没有好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