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船的秘密

 

海底沉船的秘密,看了这些才知道。...



点击关注【故事师】
海底沉船的秘密
故事师 NO.118    作者 陈曦




海底的沉船在艺术家的眼里意味着什么?

相信对很多艺术家来说,沉船都是创作的宝地!起码对奥地利潜水摄影师 Andreas Franke 来说是如此。

拍摄中的 Andreas Franke
Franke 擅长在水下拍摄,在2009年一艘名为“范登堡号”的军舰被爆破沉入佛罗里达群岛海域后,他雇佣了一支探险队潜入水底,希望通过照片纪念这艘在二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美军导弹跟踪舰。

但当 Franke 回到上岸回放照片后,它发现虽然沉船的里里外外都被海洋生物占据,但是场景本身的破败和海底的昏暗依然使整个画面死气沉沉。摄影师突发奇想:何不以“人”的元素,使这艘沉船焕发生机?

于是乎 Franke 团队以沉船遗迹为背景,通过数码合成手段,将平和愉快的日常生活自然地融入海底,虚构出了一个超现实的水下世界。

当被问及创作灵感时,Franke 表示:世界的许多角落都处于战争中,他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多地探讨爱、失去和青春。

不论是挥舞着蝴蝶网在海底快乐奔跑的小女孩,还是甲板上练习芭蕾的优雅少女,所有场景都如此宁静而美好。







这一组照片总共12张,Franke 将其命名为“海面下的生活”(Life Below the Surface)。

关于这个项目的介绍还没结束,因为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展出方式!

西经81°44′,北纬24°27′,海下130英尺(约40米),这是范登堡号安息的地方,也是Franke 的作品展出的地方。



这些照片都用2.5*3.5英寸的钢化玻璃密封好,由潜水员一张一张传入海底,最后用工业磁铁牢牢地固定在船体上。

它们会在范登堡号的船壁上保留大概4个月。这段时间内,海洋生物会附着到展品表面,甚至可以说,作品的最终部分由海洋亲自完成——正如范登堡号一样,它们都从冰冷的钢铁、玻璃变为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基地。

这一场非凡的转变,正与 Franke 进行该项目的初衷相同:用生命填补空白。



关于 Franke 团队的制作过程,可观看下方视频:



以下是“海面下的生活”系列的其他作品,以及 Franke 以沉船为背景的另外两个摄影项目“Stavronikita”、“Mohawk”:

“Life Below the Surface”系列

“Life Below the Surface”系列

“Life Below the Surface”系列

“Life Below the Surface”系列

“Life Below the Surface”系列

“Stavronikita”系列

“Stavronikita”系列

“Stavronikita”系列

“Stavronikita”系列

“Stavronikita”系列

“Mohawk”系列

“Mohawk”系列

“Mohawk”系列

“Mohawk”系列

“Mohawk”系列
【扩展阅读】

  • 一对在海边捡石头的父子
  • 我只是讨厌屈服 | 柴静
  • 在寻找梦想的路上
  •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 | 苏童
【往期文章】

夏丐尊 | 王蒙 | 川端康成 | 龙应台 | 戈舍 | 萧也牧 | 刘庆邦 | 汪曾祺 | 夏目漱石 | 黄辉 | 阿城 | 欧·亨利 | 萧红 | 韩少功 | 丰子恺 | 梁晓声 | 纪伯伦 | 李娟 | 老舍 | 星新一 | 巴金 | 沈从文 | 刘心武 | 契诃夫 | 余华 | 卡尔维诺 | 毛姆 | 克拉夫琴科 | 张德芬 | 史铁生 | 亦舒 | 苏童 | 王安忆 | 李碧华 | 严歌苓 | 北岛
END
故 事 师
【做个故事师,活在故事里】
【微信ID:igushishi】


    关注 故事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