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缩透视

 

非常重要 的绘画技巧...



短缩透视是透视的一种技巧,通过“收缩”原有的尺寸来表现置放于斜面的人体或物体,也就是短缩;我们知道,视点是观察者眼睛的位置,通过视点可以自动建立一个图像比例。

从文艺复兴早起开始,画家们就意识到了透视学的重要性,他们运用短缩透视来表现他们在平面上对于圆形和凸起物体的描绘能力。老布里尼奥在其所著的《自然史》的第三十五卷中提到了一种表现手法,它经常被希腊人采用,而历史学家则认为短缩透视是一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经常使用的表现方式。

到了16世纪中期,乔治·瓦萨里提出了短缩透视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世纪的更迭中几乎丝毫未变地被保留了下来。阿雷蒂诺理论定义这一透视技巧就像“事物全部被短缩,没有视距和视高”,但“物体大小、周边环境、阴影和光线都使它看上去好似更加接近观赏者”。

利用短缩透视的幻觉派画作和利用一般透视的画作的紧密联系,使得短缩透视在新古典主义末期被广泛熟知,而它在19世纪的学院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有意义的角色。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哀悼基督》,约1500年,
米兰,布雷拉画廊
安德烈亚
·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是一幅利用了人体短缩透视的著名范例。视点使得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保证了画中的透视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曼特尼亚所用的透视方法是缩短人物身体,并且通过一些身体解剖的细节,即耶稣胸腔的部分失真而达到的。由此,画家成功地保留了人物身体合理的比例关系。

因为视线的慢慢升高,观赏者可以完全真实地感受到耶稣毫无血色的身体。在裸露的木板的映衬下,被刺破的双脚凸显出了身体的立体感。因为画家对于底部短缩透视的精通,把画中的场景表现得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迪克·万·巴布伦,《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1623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背景:天神普罗米修斯盗来火种送给人类,激怒了众神之主宙斯。宙斯命令威力神和火神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暴露在雨雪风霜和烈日炙烤之中,以警告他以后不要再对人类滥施同情。火神赫准斯托斯很同情普罗米修斯,但他无力反抗宙斯的命令,在威力神和暴力神的监督和催促下,将普罗米修斯牢牢地钉在了悬崖上。)

画面展示的是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场景,因为他将取火的方式透露给了人类。从画面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画家在罗马期间受到卡拉乔瓦画风的影响,并将此风格延续到自己的画作中。

万·巴布伦通过描绘这个遭受巨大折磨的身体,展示了他运用短缩透视的能力;显著的光影效果凸显出受尽苦难的扭曲面孔,同时也促进了透视技巧的展现,画家利用这一点表现出了充满讽刺色彩的场面。


爱德华·马奈,《死了的斗牛士》,
1684-1685年,
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馆
画面中呈现的人物身体不但变窄,而且还被拉长了:在这幅画最原始的画面中,画家本想展示一只位于画面中央的斗牛,在背景处安排了三个斗牛士的尸体,后来马奈安排了一具比斗牛士还大的斗牛士尸体,这具位于近景中的尸体比起其他的尸体尺寸大了很多,有稍许不成比例的感觉。

人物身体的色彩凸显出强烈的侧面短缩透视感,并不明亮的背景使得斗牛士的身体色彩十分灰暗但却十分清晰。衬衣和袜子白色的部分、呢绒布莱卡的红色以及面部和手的浅红色与衣服光亮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明暗手法使画面充满了悲剧感。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