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非遗艺术品欣赏——绞胎瓷

 

绞胎瓷又名搅胎瓷或透花瓷,始于唐朝,鼎盛于北宋年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泥土烧制而成,工艺难度极大。北宋...






绞胎瓷又名搅胎瓷或透花瓷,始于唐朝,鼎盛于北宋年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泥土烧制而成,工艺难度极大。北宋时,修武县当阳峪瓷窑因烧制的绞胎瓷品质最高、品种最全,被誉为绞胎瓷之乡,与景德镇、德化、耀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瓷都”。北宋“靖康之变”以后,由于战乱,当阳峪瓷窑烧制中断,工匠四散,绞胎瓷工艺逐渐失传,迄今已近九百年。

绞胎瓷是采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头纹理一样的效果,上釉后烧造成绞胎瓷。由于两种胎体烧造条件不同,对工艺的要求很高,装饰效果犹如犀皮漆器一般,产量不大。



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因其制作工艺难度极高而一度成为王公贵族们的专用奢侈品。





据历史记载,河南焦作,因“焦家作坊”而得名。北宋时期,焦作修武当阳峪窑烧制的绞胎瓷,其风格独树一帜,有着“绞胎瓷之乡”的美誉。当年,当阳峪与景德镇、德化、耀州并称“中国四大瓷都”。

后来,随着北宋战乱、金兵入侵,当阳峪窑火衰退,至元时绝迹,绞胎瓷工艺由此失传,直到198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两件当阳峪宋代绞胎瓷,引起陶瓷研究专家的极大兴趣,自此绞胎瓷工艺开始被挖掘并慢慢复苏。



戳视频了解更多绞胎瓷···



以上内容由特文茫公号整理编辑。


    关注 特文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