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濡水情”带你玩转新年

 

春节将至,作为90后来说 感觉已经和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肯能是日子越过越好的原因。昨天小编和同事们闲聊时说到...

春节将至,作为90后来说

感觉已经和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

肯能是日子越过越好的原因。

昨天小编和同事们闲聊时说到

“下个礼拜五就过年了”

what?下个礼拜五?

过 年 了?
除了感叹日子过的飞快,小编在奔三的道路上又成功的迈出一步之外,还有的最大感触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新年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味道。

因为一些民俗民风早已在一些城市里已经渐渐消失。然而作为祖国已经长大的花朵,我们要发现传统的民俗民风,并且告诉大家。其实除了过年发红包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这不,江南梦工场的大小帅哥摄像们就来到了无为县,记录了一场当地的民俗文化。记录这场热闹的节前民俗文化艺术展演。
鼓点阵阵浑厚悠长,锣响声声震天撼地。1月17日,在无为近郊的赫店镇陡岗村,龙腾人欢,一派喜庆热闹场景。盛装的舞龙队伍、演员及周边群众老少云集,歌与舞交织如潮水般漫延。
为传承民俗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无为县举办了 《“濡水情”第四届无为民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无为赫店镇平安村陡岗板龙灯表演再次入选了此次“濡水情”民俗文化艺术展演
“哐哐”锣声响起,穿着明黄色传统服饰的200多位大汉共同抬起99米长,五彩斑斓的巨型龙灯。
现场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许多乡亲们都赶来近距离看“巨龙”,给一年讨个好“彩头”,热闹非凡,十分壮观。
与龙灯相匹配的,有云灯16盏,高照、虎头牌、麒麟、凤凰灯、手提灯等,并伴有乐队,参加舞灯人员达280余人,另加护、检、礼三部工作人员100余人,实际舞龙灯者达400人。
无为陡岗板龙灯,相传已有500余载,是谢家宗族传统的民间大型灯会,届次不可计数,舞灯时主要根据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间隔时间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群众自发性组织筹款、捐物进行舞灯庆典。
为了表达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乡亲们自己动手扎了一条长达99米的“巨龙”,龙身分首节、中节、尾节三大部分,灯体主要以木板为底座,竹条为骨架,白皮纸糊整体,采用节能灯照明。
陡岗板龙灯以其独特的形象构造,丰富的审美艺术,精湛的表演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龙灯一绝”。热闹壮观的板龙灯表演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增添了节日气氛。
村民们穿起了节日的盛装,玩起了五彩红灯,40多人组成的队伍,敲着锣鼓,举着花灯,边走边唱,走街串巷,走村入户,为乡村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伴着铿锵的锣鼓、踩着欢快的鼓点、和着喜庆的乐曲,头戴花帽、身着彩装的村民们舞着马灯、云灯,肩挑花篮灯,踩着高跷,划着车上轿,三步一灯、五步一彩,布阵、穿花、跑马,各种花灯轮番上阵,变化各种队形,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激起阵阵掌声。村民用这种古朴而又独特的方式来欢度新春佳节,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花灯竞相登场。观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看不清的干脆在家门口踩在高凳子上,急切地翘首观望。
据五彩红灯会会长谢裕宏介绍,谢家元巷五彩红灯会,始于明洪武年间,最早属于祭祀性舞蹈,后来玩灯艺人通过对戏曲的“移植”和借鉴发展成为花灯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新春灯会是谢家元巷村民的传统习俗,相传祖辈们为了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末年初,村里都要制作马灯、云灯、高跷、花轿、花篮等5种花灯,花灯由竹篾扎制,蒙以纱布,纱布外刷胶,灯身上分别绘有吉祥图案,寓意天下太平,从每年农历腊月底至正月十五,村里的百姓们都会舞着花灯在村里巡游,送上祝福。
小倒戏又称“倒七戏”,学名庐剧,在无为县内广为流传,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演出时,只要一人敲打锣鼓,两三人演出即可,剧情固定,唱词由演出者即兴发挥,一本戏往往能连唱数日,留下悬念,吸引观众非挖根刨底看结局不可。
无为县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围绕非遗项目,民俗文化展演还将举办“无为民歌”专场演唱会、“无为鱼灯”展演、“无为剔墨纱灯”展示、“赛龙舟”等活动,在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的同时,也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点击“蓝色”关注
芜湖江南梦工场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


    关注 芜湖江南梦工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