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表代表着行业的未来?

 

三星公布的第二代安卓智能手表GearS可插入nanoSIM卡,独立接入4G网络打电话发短信,...





三星公布的第二代安卓智能手表 Gear S 可插入 nano SIM 卡,独立接入 4G 网络打电话发短信,一些评测甚至表示“它就差个网络浏览器(就是个智能手机)了”。

苹果并不认同这种“智能手表是更小的智能手机”的定位,尽管在技术实现上已经没有障碍。我认为苹果坚持的创新法则之一就是:“不让先进但还不成熟的技术妨害流畅的用户体验。”一旦让用户觉得手表可以替代手机,那消费者就会用手机的标准去衡量手表的表现,势必造成续航和体验上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亮相的 Apple Watch 被定义为这样一个设备:

●  更小屏,更私密;

●  能跟随人去往更多地方,适应更多场景;

●  贴近人体,解放双手;

●  即时在人体与手机之间记录、交换、推送数据,但无须时刻关注;

●  全新交互方式:更符合手表使用习惯的操作。



❖ 贴近人体,解放双手;更小屏,更私密
❖ 能跟随人去往更多地方,适应更多场景(尤其是记录运动数据)
❖ 即时在人体与手机之间记录、交换、推送数据,但无须时刻关注
❖ 全新交互方式:更符合手表使用习惯的操作

从功能定位上,Apple Watch 不是对智能手机的“替代”,也不是“在大屏上做的事情,转移到小屏上完成”。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 iPhone 中已有的应用,如地图、短信,始终都没有出现需要输入文本的软键盘,也没有双指滑动去放大缩小,而变成了更为轻巧简单的点按。

Apple Watch 相对于智能手机的差异化特性在于:

1、做手机做不了的事:监测运动量、心跳等;
2、用不同于手机操作的方式做事:数码表冠旋转操作,无需双指操作,回归单击点按等。

苹果用 Apple Watch 清晰地描绘了他们心中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更贴近人体,但必须依附于智能手机而存在的附属设备。这个定义,一方面重申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计算中心”的地位,一方面也把智能手表的体验标准设定在了合理的范围。



Apple Watch 公布前,智能手表就已经层出不穷,但大多因为糟糕的电池续航、过度依赖智能手机或其他体验问题而未能真正为消费者接受。如三星的 Galaxy Gear 系列。

最早推出智能手表,且出货量领先的创业公司 Pebble 的最新一代产品 Pebble Steel。坚持使用电子墨水屏幕使得 Pebble 续航出色,但也牺牲了华丽的视觉体验。



Apple Watch 没有采用 2013 年曾被媒体曝光的螺旋式专利界面,而选择了全新扁平图标主界面+数码表冠(Digital Crown)的操控方式——这可以说是 Apple Watch 最大的创新。哪怕满是圆形图标的主界面被人吐槽“密集恐惧症”。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多少新酷的 GUI 和操控方式,被 Jonny Ive 等人扼杀在苹果内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说明苹果充分意识到旋钮表冠作为传统手表的操作方式是最自然、最没有学习成本的。世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都没有采用传统表冠设计,也没有赋予其如此重要的功能。

然而表冠操作再方便,也未必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因为一款手表的命门,首先是外观,而非功能。只有科技宅才会首先关注功能,绝大多数消费者要买一块表戴手上,首先考虑的就是外观是否美观舒适,是否符合个人身份与品位。

传统手表千变万化的造型,就是在迎合人们千变万化的喜好。也就是说,消费者考虑的优先级与产品设计者相反:首先是块好看的手表,其次才是有多智能。



❖2013年,被媒体从苹果注册的专利中挖出的爆料。根据专利图假想的“螺旋形”手表界面。
❖Apple Watch 的正式操控界面:“密集恐惧症”圆形图标主界面+数码表冠。

不论是出于什么考虑,数码表冠的突出地位,使得 Apple Watch 在外观上更接近传统手表,“科技味儿”没那么重。这虽然与一众智能手表拉开了距离,却也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更大的赛场——以瑞士名表为最的“传统制表业”。

Apple Watch 349 美元起售的定价也印证了这点。这个定价比市场在售的智能手表要高出 50–100,甚至200美元。

尽管苹果向来有占领某细分品类定价制高点的惯例,但这次它的价格参照系显然不只是数码消费品同行。人民币 2000 多元的起始价格,已经触及天梭(Tissot)为代表的入门级品牌腕表划定的价格门槛。

在名牌腕表的世界里,充斥的是:品牌的传世精神、工匠的天才发明与精湛工艺,完全是另一套价值体系和玩法。Apple Watch 要怎么玩?



许多人会拿 Apple Watch 和安卓智能手表阵营的当家花旦 MOTO 360 比较。MOTO 360 采用了智能手表中较为少见,但更接近传统手表的圆形表盘。尽管显示区域并非完美的原形,下部被切掉了一块。

Apple Watch 则保守地选择了长方形表盘,信息显示更为完整。与 MOTO 360 单个按键设计不同,采用了数码表冠+长按键的设计。



苹果一口气为 Apple Watch 推出了34种款型,创下苹果单一产品款式最多的记录。以花色繁多著称的 iPod 家族都望尘莫及。总结起来,一共是:

● 3 大系列:基本款、运动款、奢华款

● 6 种表壳材质

● 18 款表带

● 2 种表壳尺寸

● 11 种时钟界面

根据记者现场试用,数码表冠也是可拆卸的。

而这一切,只为了前文提及的三个字:“个性化”。如前文所述,由于可穿戴设备更贴近人体,可以跟着人前往更多场合,也更加“私密”,所以其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要比 iPhone、iPad 这些大屏设备强烈得多,尤其是面向女性用户时。

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三大系列的特色与设计上的得失。









APPLE WATCH 基本款

基本款多达 18 款,是三大系列中的中流砥柱,试图以“必有一款适合您”覆盖绝大多数消费者。大小两种尺寸的表壳全部采用银色或黑色冷锻不锈钢,搭配各各式,涵盖皮革、金属、橡胶材质与不同锁扣方式。此前外界猜测为降低成本而不会采用的蓝宝石玻璃晶面也成了基本款的标准配置,为其高端定价做了有力支撑。

Apple Watch 表身外观设计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用资深时尚评论家 Suzy Menkes 的话说:“从时尚的视角来看,其外观较为中庸,既没有特别时尚,也不会令人反感。我猜想,数码发烧友们应该会比艺术家们更喜欢这款腕表。”

——这番话表面中立,实则暗含贬义。Apple Watch 的“中庸”之道(Unisex Design)虽然避免了男表、女表的尴尬,但也变得个性模糊。单纯就外观而言,仍不足以与典型瑞士名表千变万化、出神入化的工艺与设计媲美。







APPLE WATCH Sport 运动款

此系列共10款,主打轻便舒适,让消费者“零负担”佩戴。表壳材质选择了更为轻盈的铝合金,Ion-X 玻璃强度自然也不如硬度仅次于钻石的蓝宝石玻璃。5款色彩鲜艳的表带为一种含氟弹性橡胶“fluoroelastomer”制成,亲肤舒适。

此系列防水强度,苹果官方没有透露。不过我认为 Apple Watch 做到业界标准的 IP67 防水级别(即:在1米深的水里浸泡30分钟仍可正常工作,三星、MOTO 的智能手表都是这一水平)应该不难。综合材料成本,我判断运动系列应该是 Apple Watch 里最便宜的,也就是 349 美元。“运动与健康监测”可说是所有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基础功能。尽管苹果在发布会上浓墨重彩讲解了这部分功能,但依我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差异化体验,与 Android Wear 系智能手表大同小异。

运动与健康监测是否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这不取决于智能硬件的功能,只取决于你本人有多重视健康。我相信花 2000 多元人民币买来 Apple Watch 只为计步的大有人在,尽管 iPhone 6 从 iOS 8 之后已自带计步功能。

对大量第三方智能设备厂商、APP 开发者来说,Apple Watch 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可能性,也对他们驾驭用户体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运动的 Sport 系列无论是定价还是定位,都极有可能是卖得最好的 Apple Watch。

这里唯一的悬念,还是那个困扰智能硬件的老问题:电池续航,池续航,续航,航……







APPLE WATCH Edition 奢华款

按苹果官网资料,此系列应有 6 款,但目前只看到 5 款的图片。此系列在视觉上延续了 iPhone 5 开启的“土豪金”风格。只是这次不是喷个漆,而是真材实料,表壳使用 18K 黄金或玫瑰金打造。

这就意味着,Apple Watch Edition 系列的定价会与同材质瑞士名表看齐。以中端标杆品牌浪琴为例,浪琴名匠系列 18K 玫瑰金女式腕表的市价为每只 20000 元人民币(约 3000 美元)起跳。

值得吐槽的是,目前看到的 5 款奢华系列表带,居然没有金属材质,全部是皮革或含氟橡胶运动表带,这对于奢华定位来说,选择不够丰富。不过表带采用了方便的可替换式设计,相信就像出 iPhone 保护套一样,一大波品牌可能都会跟进,推出更为个性化的表带花色。

我们认为如果 Apple Watch Edition 系列定价如果低于 3000 美元,苹果兴师动众邀请世界顶级时尚杂志媒体来看发布会,也就毫无意义了——对于不熟悉时尚媒体的读者,我想说,这些国际顶级时尚杂志的主编大人可不是随便请请的。

尤其是康泰纳仕集团 CEO Jonathan Newhouse 在接受采访时说:“新的苹果手表开启了 ‘techno luxury’ (科技奢侈品)的潮流,将科技与时尚接轨,将科技引入奢侈品。”

低于这个定价,还能叫“科技奢侈品”吗?低于这个定价,Jonny Ive 此前夸口表态瑞士名表“麻烦大了”,也就毫无意义了;低于这个定价,苹果不惜重金挖角著名工业设计师 Marc Newson、前 BurberryCEO Angela Ahrendts 等时尚业顶级人才加入也就都显得毫无意义了……



从左至右:《VOGUE》法国版主编Emmanuele Alt,《VOGUE》意大利版主编Franca Sozzani,苹果高级设计副总裁Jony
Ive,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主席兼CEO Jonathan Newhouse,《VOGUE》中国版编辑总监Angelica Cheung张宇,在Apple Watch发布会现场。





Jony Ive多年好友,澳洲著名工业设计师Marc Newson 其实是隐藏在Apple Watch 幕后的大师。

Marc Newson 其人

要解析 Apple Watch 的设计密码,不得不追溯 Marc Newson 其人及其设计风格。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以出产袋鼠、考拉,而非设计师著称。澳大利亚在全球设计界的地位大致属于“城乡结合部”,也就比“山寨天堂”的贵国高级那么一点。

Newson 1963年生于悉尼。1984年毕业于悉尼艺术学院珠宝设计与雕塑专业。1986年刚毕业、年仅23岁的他就以一把线条圆润流畅的洛克希德躺椅(Lockheed Lounge)拿下澳洲工艺协会的设计奖,从此确立设计师身份。这把不锈钢椅子一共只制造了十把左右。

第一个在国际上赏识并重用他的是日本设计界著名“黑老大”黑崎辉男(Teruo Kurosaki)。黑崎辉男 1982 年创立前卫家居品牌 IDEE 。他延揽 Marc 搬到东京为IDEE 设计了多款家具,以椅子为主。黑崎辉男还发掘过法国著名设计师 Philippe Starck,他也经常被拿来和 Marc 相提并论。



Lockheed Lounge, 1986 / Design: Marc Newson
Marc 深受20世纪60、70年代的“复古科幻”风潮影响,迷恋火箭太空与充满未来感的视觉元素。流行乐天后麦当娜 Madonna 在1993年的音乐录影带“Rain”中就坐在一把洛克希德躺椅上。

Marc 又被黑崎介绍给意大利设计教父 Giulio Cappellini,并为其旗下高端家居设计品牌 Cappellini 设计了大量家具,从此在欧美和国际设计界站稳脚跟。Marc 在伦敦定居,与各种知名品牌合作设计了200 多件形形色色的作品。

Marc Newson 自小痴迷太空、宇宙、火箭这些概念,迷恋充满曲线的流线体风格。他自称“复古未来主义者”,灵感来自于“过去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成名作,也是毕生杰作的 Lockheed 躺椅上。

这把椅子的名字就来自于飞机制造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椅子的材质源自老式飞机的航空金属材料,铆钉接缝在流线型的椅子上呈现出“既复古又未来”的奇妙趣味。他充满流线形的设计语言,也深受“生物形态主义”(Biomorphism)的影响。



由上至下:
Orgone Chair / 1993 - Pod / 继洛克希德躺椅后又一件宛如现代雕塑般的金属座椅;
Unbreakable Outdoor Glasses / 2013 - Palm Products, Australia / 为澳洲玻璃品牌设计的户外玻璃杯;
Ford 021C Concept Car / 1999 - Ford Motor Company / 为福特设计的21世纪概念车,车门为对开式,后备箱为托盘式打开。



随着Marc打入国际高端设计圈,声名越来越显赫,其作品的影响力和价位也不断水涨船高。

他手工制作的洛克希德躺椅原作2009年在伦敦拍出 160 万美元的天价,创下当代设计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而2014年他和Jony Ive 联手为慈善拍卖设计的全世界仅一台的 Leica M (RED) 相机则以 180 万美元的新高刷新了这一纪录。

2008年他与顶级钟表品牌积家(Jaeger-LeCoultre)合作推出80周年纪念限量版空气钟 Atoms 561,定价15万人民币;2010年再度携手推出 Atoms 566,售价更飙升至 70 万人民币,且一钟难求。2014年与Louis Vuitton 合作的Monogram 限量背包售价也高达4万人民币。

Marc Newson 是全世界涉足领域最广的工业设计师之一,几乎没有他没设计过的东西:小到钢笔、水龙头、手电筒、手机、相机,到椅子、桌子、自行车,乃至汽车、游艇、飞机,甚至2007年为欧洲最大的航天企业 Astrium 设计了一架宇航飞船。



由上至下:
Atmos
561 Clock / 2008 - Jaeger Le-Coultre / 2008年顶级钟表品牌积家为纪念空气钟发明80周年,与Marc
合作推出限量版空气钟 Atmos 561,钟罩由法国巴卡拉(Baccarat)水晶块切割而成,全球限量888座,定价15万人民币。
Atmos
566 Clock / 2010 - Jaeger Le-Coultre /
继80周年限量款大获成功之后,双方于2010年再度携手推出空气钟566,沿用巴卡拉水晶工艺外,更增加北半球星象图显示,仅限量生产48座,其中蓝色水晶外壳仅28座,售价飙升至70万人民币。

1928年瑞士工程师 Jean-Léon Reutter

发明出一个无需外力作用可以永不磨损恒动运转数百年的钟表机芯,积家经过合作改进终于推出ATMOS空气钟。高度敏感的“机械肺”随周围气温变化而呼吸,摄氏1度变化即可提供48小时连续运转的动力。可以说ATMOS空气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接近“永动机”的纯机械装置之一。



Louis Vuitton Celebrating Monogram by Marc Newson / 2014年路易威登为致敬 Monogram 经典图案发起特别项目,邀请六位创意大师跨界合作设计手袋/包款。Marc 设计的是一款植绒双肩包,共三种色彩。

IKEPOD 的生与死

瑞士人Oliver Ike 早年在德国做记者时结识了 Marc。1994年他创立了自己的高端设计师腕表品牌IKEPOD,请Marc 担任唯一设计师。IKEPOD(艾克宝)这个名字就来自两位创始人:Ike 是Oliver 的姓;POD 则是 Marc Newson 在1986年设计的第一款手表的名字。而POD“豌豆荚”的含义也非常适合用来形容Marc 的设计风格。

该品牌定位就是想一扫人们对于瑞士高级机械腕表“老气横秋”的固有印象,把国际一流的最新工业设计元素引入传统制表业。由于定位小众,IKEPOD一开始产量很小,即便是“穷玩车、富玩表”的土豪富二代也极少了解。

随着 Marc Newson 声名鹊起、作品价位水涨船高,IKEPOD 也逐渐为藏家所重视。最早定价1000美元左右的 IKEPOD 腕表如今被日本、欧美买家炒到一只13000美元以上。铂金、黄金等材质或限量款,更是飙至一只7、8万美元。



由上至下:
Pod watches / 1986 - Pod / Marc 设计的第一款手表,取名“豌豆荚”。
Hemipode Watch / 2006 - Ikepod Watch / Marc为IKEPOD 设计的经典款式之一Hemipode,意为“半足鹑”,即 IKEPOD 标志上的那只小鸟。



由上至下:
The Hourglass / 2010 - Ikepod / Marc为 IKEPOD 设计的最后一个时计系列不是手表,而是一套沙漏。看似平常的沙漏外壳由水晶玻璃制成,其中的“细砂”并非天然,而是人工制造的极细小、质量均匀的镍合金钢珠。这款沙漏一大一小,可分别计时60分钟与10分钟。看似平淡无奇的极简设计,其实对工艺要求极其苛刻。2011年Marc 为摩洛哥亲王慈善拍卖而设计的红色特别款10分钟沙漏,最终以23000欧元成交。
Horizon / 2006 - Ikepod Watch / 另一 IKEPOD 的经典款式,就是在表盘上布满圆点的“地平线”系列。该系列有多种贵金属款式和艺术家合作款。

不幸的是 IKEPOD 因财务问题在2003 年被瑞士投资公司 Lac 收购,后交由 Perficio 集团管理。两位创始人 Oliver Ike和Marc Newson都离开了公司。该品牌从一个风格大胆、设计前卫的瑞士顶级机械腕表独立品牌,重新定位成了一个“轻奢钟表珠宝”品牌,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内涵和独特设计感。可以说2003年之后的IKEPOD已经失去了灵魂。

Marc 对 IKEPOD 依然旧情绵绵,手上始终戴着一块 Hemipode;而好友 Jony Ive 则爱戴一块 Horizon。两人设计品位极其接近,Ive 甚至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一致、品位一致,而且对一样事物总是会有相同的观察与意见。”而Marc则半开玩笑地回应道:“最重要的是,我们讨厌的东西都一样。”

——怪不得,Apple Watch 会被设计成这样。



Marc 对IKEPOD 依然旧情绵绵,手上始终戴着一块Hemipode。Jony Ive 与 Marc Newson 是多年的好友。终于在2014年 Marc Newson 加入了 Jony 领衔的苹果设计团队。



Jony Ive 与 Marc Newson 长年的友谊,秉持着高度一致的设计观念与美学追求。这些都体现在了 Apple Watch 的设计中。

首先是表盘尺寸的选择。Marc Newson本人非常喜欢1990 – 2000年左右兴盛的“大表盘风潮”(Large WatchTrend)。传统表盘宽度一般都在38mm以下,“大表盘风潮”的表款则要到44mm、46mm,甚至48mm。如沛纳海(Panerai)Luminor系列表盘均在44mm左右。大尺寸表盘,适合雄性荷尔蒙旺盛的男士传递运动热情;也让女士佩戴时表现出一种张扬的装饰感。

这一尺寸也成了现代“豪放派”、“装饰派”腕表的主流尺寸。Apple Watch 表盘近似正方形,两种尺寸高分别为 38mm、42mm,宽均为 32mm,尺寸基本拿捏在44mm 以内,以尽量适应男女两性的不同需求。



其次Marc Newson 的设计在狂热地追求曲线和对称感之外,也非常注重人体工学,强调人体舒适感。他开创性地在高端腕表上使用含氟硅胶材料(IKEPOD Horizon),与Apple Watch 的运动表带如出一辙,甚至连卡扣设计都一模一样。

除了外部设计灵感,还有苹果内部的设计语言传承。苹果产品家族中最接近“iWatch”形态的一次,无疑是iPod Nano 6代。

第6代iPod Nano 是唯一一款正方形设计的iPod,也第一次提供了多款时钟界面。配合第三方表带,俨然就是今天Apple Watch 的精神前身。早已离开的苹果创始人Stephen Wozniak 在几年前被记者提问“你心目中理想的 iWatch 什么样?”时没有正面回答,然后记者发现他的旅行箱里放着3 块手表,其中2块是装好表带的iPod Nano 6代。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粗暴的公式,那大概就是上图:
2006年的Ikepod Horizon 圆润设计语言、佩戴舒适的硅胶表带,加上2010年第六代iPod nano的方形表盘与交互方式,最后我们就看到了融合两者风格的Apple Watch。

Jony 在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说:“我们都鄙视当时自己所用的手机,而加入了第一台 iPhone 的研发。而 Apple Watch 不是这样。我们是一群喜欢自己手表的人。所以我们现在致力于开发的是已经存在而且有着很高评价的东西。”——而这,指的当然就是 Marc Newson 设计的 Ikepod。

与目前已公布的智能手表相比,Apple Watch 的设计可谓出类拔萃,特别是针对细分市场推出了各有侧重的三大系列,表壳、表带个性化选择也非常丰富;但 Apple Watch 这样做够吗?能否受到时尚界的宠爱?试图同时讨好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模糊设计”(Unisex Design)是否成功?在市场给出回应之前,依然是个问号。



设计师光环

从乔布斯1997年回归开始,苹果逐渐成了科技公司中最时尚的品牌之一。在时尚界,设计师主导品牌风格与文化,地位至关重要,而设计师的离去,也会对品牌设计风格造成极大冲击——这种冲击,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伦敦鬼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于2010年突然自杀,年仅40岁。从此同名品牌有形无魂,当年先锋的品牌精神和出类拔萃、充满艺术奇想的时装作品一去不复返。

乔布斯的离世,也让苹果每次在发布新品时,承受着类似的“教主已去”的舆论压力。仿佛苹果的品牌魔力也随着这位“传奇总设计师”的离开而黯淡。尽管理性告诉我们,他不是神,支撑苹果品牌的根基——常年默契合作的核心团队与创新模式,并未被彻底动摇。

在这种压力之下,苹果公关近两年有意提升Jony Ive 的个人形象和地位,试图把他力捧成新一代“苹果男神”。而Marc Newson 这位耀眼夺目的设计巨星加入苹果,更加重了苹果的“设计师文化”。



2005年 Steve Jobs 与iPod 产品团队在一起:Tony Fadell, Jon Rubistein, Jony Ive, Phil Schiller 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使 Jony 等人与 Jobs 结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并形成了苹果独有的创新风格。

Jony Ive 在2011年10月Steve Jobs 的追思会上致辞:“我喜欢他那副专注聆听的样子。我喜欢他的洞察力、非凡的感性以及外科手术般精准的建议(笑)。我真地相信,在他独特而急切的看法中,存在着一种美。尽管,有时候他的看法会刺痛你。”

Jony Ive 与 Phil Schiller, Eddy Cue 一起被称为围绕在Jobs 身边的“三大重臣”(The Inner Circle)。乔帮主虽已离去,班底依然稳健。

设计师主导,并不意味着设计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哪怕是苹果。Apple Watch 的背后是 Jony Ive 也好,Marc Newson 也好,全球最顶尖的工业设计师也未必能设计好一款“放之四海皆准”的智能手表——越是贴近人体,就越是时尚产业的战场。

三星也曾邀请原《Vogue》法国版主编、现《时尚芭莎》美国版主编Carine Roitfeld 看曲面智能手表Gear S 发布会。Carine 坦率地表示:很欣赏它的先进技术,但出于美观考虑自己不会佩戴这款腕表。

现任《Vogue》国际时尚编辑的资深时尚评论家 Suzy Menkes 如此总结 Apple Watch:“没人知道手表藏家会如何评价这款21世纪的数码玩物:它将不断更新下去,而不再是被悉心珍藏,继而传给下一代。”

“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这句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的广告语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数码消费产品快速迭代的生命周期(苹果产品一般10个月就更新一次)与瑞士名表经久传承的价值观差异,恐怕才是两者抢占人们手腕间寸土寸金时最大的分歧。



“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这句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的广告语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数码消费产品快速迭代的生命周期(苹果产品一般10个月就更新一次)与瑞士名表经久传承的价值观差异,恐怕才是两者抢占人们手腕间寸土寸金时最大的分歧。

AnnaWintour 是唯一没有现身Apple Watch 发布会现场的《Vogue》主编,而美国版偏偏是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那本;更不用说 Anna 还兼任康泰纳仕集团的创意总监一职。有趣的是,身在纽约时装周的她,在跟 Sarha Jessica Parker(Sex and
City女主角)一起看秀时,被人拍到在使用一部 iPhone 5 —— 要知道她常年用翻盖机可是出了名的。

时装精和科技宅彼此打量的时候,总难免互相皱眉。尽管 Apple Watch 在表壳和表带上费尽心机,变尽花样,但和眼花缭乱,一个系列就走至少三四十个造型的时尚行业相比,还是显得有点“清心寡欲”。说到底 Apple Watch 就一种外壳造型、就一种技术规格,可替换的表带还不足以改变这块表的整体美学价值。


    关注 ctplc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