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物语丨读思】龚珊:我对教育的怕与爱

 

我对教育的怕与爱龚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有的零散,有的体系化。都说解读作品就是...

我对教育的怕与爱
龚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有的零散,有的体系化。都说解读作品就是在解读自己,我带着自己原有的对教育的理解来阅读吴非老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著作。文章语言质朴,内容深刻,大多数篇章一路读下来很有共鸣,当然也有些论述的理论我暂时还不能认同。作为一名新任教师,我读的书,我的经验,我的见识,我的教育理念,一切都还很不成熟,不成体系。我的关注,更多的在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感受、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反馈所反映出来的我的不足。

1.学生真的了解自己吗?

有时候,在和学生聊天时我会无意问道,大学想修读哪个专业?想考哪所大学?以后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答案几乎如出一辙:“不知道。”“没有想过。”实际上,如果真的问当时高一的我,我的答案也和他们无异。这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状态源于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处于混沌模式。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或者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多,不知道该发展哪个兴趣点。归根结底,不知道自己读了书以后能干嘛?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未来没有目标性。没有目标性的学习生活少了内驱力,在学校生活中难免存在不能自洽的情绪障碍。

2.我又了解学生多少呢?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助人自助。我觉得这和教师的工作性质也很像。教师在关怀学生的时候要会引导,激励学生自发的去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从教育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来看,学生的苦恼、愁闷,都是因为他自己与其扮演的学生角色出现了角色疏离。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都要根据对自身地位,和他人关系等的判断来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并根据社会对角色的期待进行合适的角色化表演,此角色随着长时间的角色表演内化为角色认同。学生一开始是在学校、老师、周围同学、家长的期待与引导下扮演学生角色,他会认识到或主观希望当好“优秀学生”这一角色,但是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比如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对老师有一些相左的意见、同伴关系处理的不顺利等等,以至于在自我和角色之间产生了心理距离,从而表现为无心学习、状态颓废、内心矛盾等负能量情绪萦绕。那么,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找到角色认同失败的症结,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想要帮助学生重新定义角色,最常见的就是谈话。对话是两个人语言体系的重叠,而因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差异性,以及两者的生长环境、时代背景、经验价值、知识结构等等的不同,所以在交谈中就有很多限制点。如果教师不够了解这个学生,在对话中一不小心触碰到了学生内心最敏感的部位,出于自我保护,他会自动与你隔阂起来,对你设置心理防线,以后想要进入他的内心就会更难。

经验总结,学生状态颓废时,想要去激励他,不仅是学生愿不愿意相信你的问题,就算他愿意和你交流,如果是去谈人生理想、谈通识教育、谈社会贡献,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效的,他都不太可能听得进去,因为那些像是高高在上的月亮,他现在所在乎的:“我所学的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3.最大疑惑:读书有什么用?

日前在微博上很火的一段视频,我看了很受触动,是日剧《女王的教室》中一位女老师的霸气训话——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我们会碰到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事物,这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的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人。”现在这个时代,讲什么“无为之为”,很多人都会不相信你那一套,我们现在做事情都是讲成效。学校会要求教师教学要高效,教师也会关注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成绩要漂亮,当然,学生也会问自己:“我学这个对我以后的发展有什么用?”

所以,有时候觉得,“功利主义”地去看教育,也未尝不可。以后我的学生在青春期的迷茫时期问我:“老师,我为什么要读书?”这个时候,我无法对他说,要相信生命中更广阔的可能性,有时候做一些无用的事,看一些无用的书,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的他没法设想生命的长远,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再回过头来看,才知道一切积累总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体现它的价值。

我想这样对他说:第一,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未完成的存在,你所做的事情,你所挥洒的时间,你所经历的人,这些都是丰富你、完整你的素材。在学校中,你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会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的世界;你还会在不断的思维训练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构建你对外界的认知图式。而且,学校生活是一个群体生活,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与同学们的相处经验,可以迁移到我们日后与朋友、同事的交往。第二,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同行人。不可否认,在这个分层的社会,有些人的高度是你无法企及的,要想从普通阶层进入精英阶层,读书不失为攀爬阶层间天梯的一个途径。这个社会一定是:优秀是凝聚的。我们从生下来就面对人生的分流,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还体现的不太明显,但是中考、高考、参加工作这三个关卡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三大分流路口。中考时优秀的进了好的高中,高考时优秀的进了好的大学,大学里优秀的进了好的公司。当你在凝聚的优秀里面,你是贡献优秀的人,也是吸收优秀的人。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你的社会价值决定你的地位,你的地位决定你周围的人。

4.这个时代,我对教育的怕与爱

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现实理性的理想主义者。在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教师接受了很多现代的教育理念,我们最初都会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描绘一个关于教育的美好蓝图,可是现实中的明天远比想象中的未来困难。在实际教学中,事情的发展就不会按照所设想的轨道理想的前行,很多因素限制下,没法顾及到这么多,就像我明明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精英,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会去研究学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化学感兴趣;我也知道社会中存在不同分工,每个学生走出社会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他们选择的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生活也会过得有声有色。但是在学科成绩上我还是忍不住去要求他们,甚至强迫他们,有时候想想或许在教学工作中的无助都是因为我的一厢情愿。所以我很困惑,我怕我的一厢情愿、我以为的为学生好,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我认为的他们不懂选择,我努力的想要在他们面前铺上化学之路,或许他们心中早有所属。

同时,我会感恩,在我的生命中,能一直有这群让人头疼又让人喜爱的青少年来刺激我、动摇我、挽回我、坚定我,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循环。我也希望我的学生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涯,因为我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或是一个行为,被触动了,从此在他们的精神角落里,有我的位置……足矣。
                     编辑/姜凯                      
----------------------------------
长郡品质︱浏阳特色
微信ID:cjlysy


长按关注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关注 长郡浏阳实验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