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田|孙正聿教授为什么这么火

 

都说80后怎样怎样迷茫,90后怎样怎样叛逆,00后怎样怎样冷漠,但是,当他们遇到孙正聿,为什么画风完全不同了。...

只为一小撮特别的你,奉送些许有品质的文字
四月的长春,有风、有雪,何等豪放不羁;四月的长春,有雨、有花,也可以柔和温婉。但无论我们的情感因素占有多大比重,长春短暂而糟糕的春天虽然很难让人诗情画意起来,但却丝毫不能影响人们向往美丽的心情。尤其,在吉大的校园里。

今天,提起吉大,我把晨读于杏花树下的倩影和驰骋在体育场上的英姿都放一放,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关于孙正聿教授。

非专业绘画水平,但我的每一笔都是对孙教授的尊重。





最近,我并不枝繁叶茂的朋友圈被孙正聿教授的信息刷屏了。



4月19日晚上,孙正聿教授应学生工作部国学大讲堂邀请在中心校区第三教学楼开讲的事儿一经传出,整个校园都炸了窝,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文科、理科、工科、医学、农学……全都不是界限,这个时候,大家一致成了“芋头”——孙正聿老师的粉丝。

毫不夸张的说,多大的教室,都是一票难求的景象。

很遗憾,我没有到现场,但是看到同事在朋友圈发的图片和学生工作部发的新闻,我着实被震撼到了。


摄影:徐明


来源: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  


这样的情景,与娱乐大明星们的粉丝见面会相比,毫不逊色吧。看同学们那认真的表情,看过道上自觉站着听讲的队伍,看整个教室满满当当却井然有序的情境,这,才是大学,这,才是追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正聿教授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与我们。

没错,就是创造了高考、考研都必须学的那些让人闹心挠墙的理论的那位马克思,就是小学课本里遇到了伟大的友谊那位大胡子。有多少青年大学生对此毫无兴趣,觉得无聊透顶,甚至反感厌恶?可是可是,孙正聿教授讲的,大家却想听,爱听,能听进去,抢着来听,甚至是不分年级、专业地,纯粹地、毫不功力地听。

而这,其实只是孙正聿教授无数个讲座现场的一个缩影。或许他自己都不会记得,到底有多少场课,是“座无虚席”这几个字都显得苍白无力的。作为忠实的“芋头”,我曾在2010年去蹭过孙正聿教授的博士生课,像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不只是各个校区的在校生,还有校外慕名而来的人。能容纳不到一百人的教室,根本都没有立足之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也全是人。孙正聿教授见那么多人站着听课,年纪不轻的他态度坚决地站着给大家讲了两个小时的课。其实,当时听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个画面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一位大师灵魂的芬芳,沁入人的灵魂深处,不散、不淡,历久弥香。

2012年,做一项专题策划,在某个大会的现场,我没有机会上前采访,于是我鼓足勇气,散会后一直追到了孙正聿教授的办公室。他亲切、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并在采访结束后,拿出一本《哲学通论》,现场签名赠送给我。当我双手结果这本珍贵的礼物时,内心是一种无法言状的幸福感。

后来,因工作关系,与孙正聿教授的秘书经常联络,她的温文尔雅、认真谦和也让我在工作中有种愉悦的体验。这大概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典型实例吧。

话题回到“芋头”上来。在庞大的“芋头”大军里,有专家教授、有青年学者、有在职教师、有无敌学霸,这都不难理解,可偏偏,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大学生。都说80后怎样怎样迷茫,90后怎样怎样叛逆,00后怎样怎样冷漠,但是,当他们遇到孙正聿,为什么画风完全不同了。

Why?

是因为他给国家领导人讲过课?

是因为他那一墙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荣誉?

是因为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哲学研究的讲坛上?

是因为他颜值爆棚让人看着顺眼顺心可以盲目喜欢崇拜爱么?

我在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记者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孙正聿?

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小清新养生才女吉大官微助管~泡泡



我前南岭团长理工帅哥~宇



我团能量型暖心超萌大才女~鸿鸿



印象中超级智慧的微信排版大员~妍



我真不知道这个网名和哪位是匹配的~嘻嘻



会写文章会写小说会制图偶尔小矫情的~司空刀客



才华横溢的暖男团长~林

  感谢在群里搭理我的亲们,我已将以上内容投稿给吉林大学官方微信。
思考分割线
孙正聿教授为什么这么火?

1.大师的光环。我不想复制百度百科,懂的人应该秒懂了,围观群众可以自己去百度百科恶补一下关于孙正聿教授的个人成就。自带光环的大师,是他受师生欢迎的第一要素。

2.人格的魅力。我地小朋友给我留言的一句话是“吉大无黑料的德高望重还声名远扬的老师……好像孙老师知名度最高”。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圣坛之上的人基本已经不复存在,青年大学生的生态圈中,自有一套信息旋窝和评价体系,能经得住小八卦、小世俗们苛刻条件考验的,那才是真品。孙正聿教授无数次地用大师光环下震撼忍心的人格魅力征服着所有人。

3.精神的安逸。没有哪个时代的青年人是不迷茫的,每个时代的人也有每个时代的迷茫。青年大学生群体里出现的信仰危机、思想空洞、道德滑坡、梦想缺失等等,并不是与生俱来,也并不是不可救药的。青年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是渴望寻求能够安放自己诉求的思想指引和道路导向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喧嚣的世俗诱惑面前,青年大学生因可选择而陷入惶恐,因有未来而不知所措,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渴望得到好的,害怕选择错误,害怕错失什么,因而他们更渴望得到精神的安逸。这是哲学能够带给世人的瑰宝。但哲学太远,而孙教授很近——他的学问易懂,他的为人亲近。

4.理论的本真。。。有空再写,时间来不及了。
生活,无处不趣


    关注 无趣文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