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说家的自我修养韦编N绝

 

上班日,我爱热爱工作的自己;休息日,我爱热爱读书的自己。...



关键词:《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春树

韦编N绝

上班日,

我爱热爱工作的自己;

休息日,

我爱热爱读书的自己。

南斗智库

这里是南斗智库“韦编N绝”——青年人的读书交流平台。
受访人:李朝帆,普通胖子。

时间:2017年2月15日


南斗智库:您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李朝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南斗智库:您每天会在什么时间读这本书呢?

李朝帆:一般读书都是在茶余饭后睡前,不过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是在旅途中的动车及飞机上阅读。
南斗智库: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李朝帆:文如其名,这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村上春树对自己作为小说家的历程回顾与心得总结,当然,不仅仅如此。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对于“小说家”(或者说是“村上春树”)这一存在与文章创作、文学奖项(哈哈,读这部分很有意思,诺贝尔、大家懂的)、作家同行、阅读、读者,乃至学校教育、文化思想等等所产生交集的方方面面以及相关思考。
作为一名村上春树粉丝,还能够从他的亲口描述中感受到其个人成长: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当作家”地“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到 “被某种特别的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机遇”,再到时至今日“好歹也坚持写了超过三十五年的小说”……就像他所打的比方,写小说就好比职业摔跤的擂台,跳上擂台固然容易,但是要在擂台上长时间地屹立不倒并非易事。

所以,《村上春树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小说家的自我修养》是我对这本书最好的注脚。
南斗智库:您会反复阅读这本书吗?

李朝帆:作为村上春树的忠实读者,会的。

南斗智库:您和这本书是怎么“相遇”的呢?

李朝帆:忘记是在哪里看到了新书推介,然后想都没想就上某宝下单了。说实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过村上春树的书在我的书单里优先级总是很高,而且这本书读下来还是很有趣的。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封面


南斗智库:书的封面是吸引人的吗?

李朝帆:村上君的书,无论封面怎样我都能接受(认真脸)。开个玩笑,不过这本书的封面我还是很喜欢的:一只大肥猫站在仙人掌群中,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带刺的家伙……我觉得这只猫就是村上春树的作品所能带给我的最好印象,让人好奇、充满了新鲜感还有一股子说不清的好玩劲。当然,他本人也是个猫控。
南斗智库:看书的时候会想起自己的某段经历吗?

李朝帆:有哎。书中描述得有点“玄乎”的一段,是讲他本人是如何走上小说家之路的,当中说到他在棒球场看比赛,在清脆的球棒击打声及稀稀拉拉的观众掌声中,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蹦出来:“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这种仿佛人生启示一般的闪回感觉我也有过:小时候第一次到南京旅游,在中山陵游览时我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念头“没准我还会再来这里”,结果我就真的在紫金山脚下过了大学四年……同样的念想还出现在埃菲尔铁塔脚下, “没准我还会再来这里”,然后过了两三年我还真的又去了法国。

哈哈,多提一嘴,我记得类似的情感表达,村上春树在他的另外一本《朗格汉岛的午后》里也有提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下这本小随笔。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作者村上春树


南斗智库:您可以完全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态度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想要与其他读者讨论的吗?

李朝帆:可以。他的小说也好随笔也好写得都不是很“深”, 全篇读下来还是很畅快的。当然了,不同于他以往的小说,这部作品是以“村上春树”为原点展开,而所展现的内容始终都是围绕着与他身为“小说家”有关的一切,所以多多少少(比如其中关于日本“文坛”的种种)还是有一些读起来会比较陌生的内容,但是这些不影响整体的阅读。如果拿起这本书,就请畅畅快快地读下去吧。
南斗智库:您认为什么年龄段的人最能够理解这本书?

李朝帆:不分年龄段。啊,对了,文中村上春树说他的读者“男女比例大约各占一半、女读者中美貌的居多”……兴许,颜值越高,就越能轻易的理解这本书。(认真脸x2)
南斗智库:可以摘录几段您认为很有共鸣或很精彩的内容吗?

李朝帆: 
关于“小说家”:
也就是说,小说这种体裁就好比职业摔跤的擂台,不论什么人,只要心存此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进来。绳栏间的缝隙很大,还备有方便上下的梯凳,擂台也十分阔绰,一旁没有虎视眈眈的保安时刻准备阻止旁人登台打擂,裁判员也不怎么说三道四,台上的摔跤手——这里就相当于小说家喽——从一开始就带着点满不在乎的劲头:“无所谓啦,不管是谁,就尽管冲上来吧。”这该说是通情达理呢,还是性情随和,抑或是灵活变通?总之是非常粗线条。
然而,跳上擂台容易,要在擂台上长时间地屹立不倒却并非易事。小说家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然而我常常想,才思过于敏捷或者说知识储备超常的人,只怕不适合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或者故事)是需要用低速档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我的真实感受是比步行或许要快那么一点,但比骑自行车慢,大致是这样的速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与这种速度匹配的思维活动。
我还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在神宫球场外场席上,那个东西飘然飞落到掌心时的感触;我的掌心同样记得一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在千驮谷小学旁抱起的受伤鸽子的体温。当我思考“写小说”这件事的意义时,总是会回忆起那些感触。对我而言,这样的记忆意味着相信自己身上必有无疑的某种东西,以及梦想着将它孕育出来的可能性。这种感触至今仍然留在我身上,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关于“吃苦”:
我丝毫没有奉劝诸位“人生路上要尽量多吃苦头”的意思。老实说,我觉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毫无疑问,吃苦受难绝不是乐事一桩,只怕还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整旗鼓。不过,加入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诉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也不知道这话能否成为慰藉,不过请您这样换位思考、奋力前行。
关于“创作”:


写小说时,我感觉与其说在“创作文章”,不如说更近似“演奏音乐”。我至今仍然奉若至宝地维持着这种感觉。说起来,也许这并非是用脑袋写文章,而是用身体的感觉写文章。也就是保持节奏,找到精彩的和声,相信即兴演奏的力量。
总之,我们的(至少是我的)脑袋里配备着这样的大型档案柜。一个个抽屉中塞满了形形色色作为信息的记忆。既有大抽屉,也有小抽屉,其中还有内设暗斗的抽屉。我一边写小说,一边根据需要拉开相应的抽屉,取出里面的素材,用作故事的一部分。档案柜里反正有数量庞大的抽屉,当我集中精力写小说时,哪里的哪一个抽屉中装着哪些东西,相关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里,眨眼间就能无意识地找到它的所在。平时忘却的记忆会自然而然地复苏。

又要说到电影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E.T.》里有一个场景,E.T.将储物间的杂物收集起来,拼凑成一个临时通信装置。诸位还记得吗?像什么雨伞啦、台灯啦、餐具啦、电视机之类。……虽说是临时装置,却能和相距几千光年的母星取得联系,是一台正宗的通信机。坐在电影院里看到那个场景,我钦佩不已。一部好小说肯定也是这样完成的。材料本身的品质没那么重要。至关重要、必不可缺的是“魔法”。哪怕只有朴素的日常材料,哪怕只用简单平易的词语,只要有魔法,我们就能用那样的东西制造出举世震惊的完美装置。
关于“文学奖项”:
雷蒙德·钱德勒在一封书信中,就诺贝尔文学奖这样写道:“我想不想成为大作家?我想不想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算什么!这个奖颁给了太多的二流作家,还有那些不忍卒读的作家们。更别说一旦得了那玩意儿,就得跑到斯德哥尔摩去,得身着正装,还得发表演讲。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值得费那么大的功夫吗?绝对不值!”
关于“想象力”


不管遇上怎样的时代,身处怎样的社会,想象力都拥有重大的意义。处在想象力对面那一端的东西之一,就是“效率”。将多达数万名福岛民众驱赶出家园的,究其原因就是这个“效率”。正是“核电是效率极高的能源,因此是好的”这种思维,以及由此捏造出来的“安全神话”,给国家带来这种悲剧性的状况。不妨说这是我们想象力的败北。
话虽如此,我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却并非“让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起来”之类。因为能让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起来的,说到底还是孩子自己。孩子们也不是人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好比既有擅长奔跑的孩子,也有并不擅长奔跑的孩子。

我寄希望于学校的,只是“不要把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的想象力扼杀掉”,这样就足够了。请为每一种个性提供生存的场所。这样一来,学校一定会变成更充实的自由之地。同时与之并行,社会也能变成更充实的自由之地。

韦编N绝·往期
采桑子  |  送你一颗子弹 |  集体智慧编程
白夜行  |  繁花  |  文学回忆录
2016  TOP 10
轻一点儿  |  风之影  |  激荡三十年  |  大剑  |  无人生还

因为痛,所以叫婚姻  |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岛上书店  |  青之炎  |  活着  |  苦妓回忆录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了不起的盖茨比

解忧杂货店  |  华莱士人鱼


(受访人: 李朝帆;文章来源:南斗智库;采访人:火马;编辑:火马)



南斗智库

微信号:NandouInstitute

官方网站:www.nandou.org

“小机构,大网络”


    关注 南斗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