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二二三,先说说我理解的法国

 

默克尔访美访美,出现记者发布会时,竟然没有和特朗普握手。后来新闻报道说,特朗普不愿意握手。之后特朗普发推特,...

如今欧洲最大的不确定性者法国,确切说来自法国右翼的总统候选人玛丽·庞勒。

庞勒的政治主张和特朗普类似,法国优先。但她对世界一体化的破坏力要大于特朗普。因为她主张法国抛弃欧元,重新用法郎。如果法国抛弃欧元,那么德国将独木难支,欧元将名存实亡。而欧元是欧盟的主要支点。没了欧元,欧盟也将支离破碎。欧盟恰恰是二战之后这波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最大成果。

当然庞勒不一定能当选,但她的出现很可能是欧洲宿命的一个缩影。

我一直想谈下法国,正好借此机会分享下我的认知。我想先理一下存在于我的感性世界的法国。我是一个草根,一直生存于社会的基层,迄今为止从未踏出中国大陆之外。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基本来自书籍和网络。我对欧洲诸国的了解,主体部分来自于书本,是那些经典的书本。尤其是对法国人的民族性格,基本来源于那些经典。

我个人感知到的法国人的敏感,源自于卢梭。我很喜欢他的《社会契约论》和《一个孤独散步者的瞎想》。前者是散文化的哲学。后者是哲学化的散文。那种细腻和敏感者别的地方难得一见。而卢梭则把它演变成一种风格。因此法国近代文艺受卢梭影响很大。

我感知到的法国人的浪漫,源自于雨果。看到《巴黎圣母院》结尾,几乎把浪漫推向残忍。而雨果至于法国人,不仅仅是浪漫,还有宏大。雨果写的诗篇,相当一部分接近史诗,真正的浪漫主义诗篇也有相当的格局。还有大仲马小仲马拉马丁兰波魏尔伦之类,不说咯。

我感知到的法国人的理性源自于梦田与伏尔泰。梦田的随笔接近于中世纪地主庄园那种宁静,和英国稍晚出现的湖畔世人类似。而伏尔泰比较洗礼,类似于资产阶级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知与解构。伏尔泰自诩为诗人,其实他的书最缺货的就是诗意,一生写诗虽多,除一些写给情人的小诗,也就乾隆皇帝那般水平。

我感知到的法国人的苦烦与刻薄源于巴尔扎克与罗曼罗兰。世人说,巴尔扎克是百科全书,因为他要批判现实的前提要记录现实。实际上在我看来,所谓批判现实主义也无非就是把内心的苦烦倒出来。编制的好,那是经典;否则就是个人吐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我最难忘的作品之一,因为他用法国人的方式描述了友情。

我感知到的法国人的担当源于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源于很简单,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一盘散沙,也有少数强人试图承担统一欧洲的责任,也就是承担始皇帝的角色。而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是法国仅有的两位。路易十四之前的法国和拿破仑之后的法国,是傲娇的法国。

这些东西源于我的感性世界的积累,确切说都是学生时代的积累。有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写一部法国文学史或思想史,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但必须承认,学生时代读书真的很疯狂,可以在图书馆角落里长久不动,把诸如《罪与罚》这样的书看完,可以对比高更和布鲁斯特之间的相识(尽管我对绘画一窍不通)。

这些东西就这样留在了我的感性世界,如同一种回忆。我本来以为工作之后以后再也接触不到它们,后来发现我错了。因为当我开始思索困扰着我的那些问题时,那些沉淀在感知世界的东西会时不时冒出来。当我想明白历史周期层级之后,我马上明白,它们的价值所在。因为那些经典的人物与作品已经融入了民族性格之中。而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其主体民族的历史和性格。

因为历史总是在留下痕迹。所以一个民族的选择,总是有迹可循,制定的战略政策,总是会有历史痕迹。

所以杂谈法国的事儿,首先说说我对法国的感性认知。这也是我的思索方式,即描述一个主题的思路顺序。


    关注 虚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