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另类”《四大名助》,开路中国电视“民生综艺”时代

 



在当下资本逐利的真人秀热潮中,要沉下心做一档棚内综艺是一件需要魄力和应对风险的事情。东方卫视每周四晚播出的《四大名助》就是潮流中的“另类”。这档节目没有游戏、没有剧情、没有竞技,它的“模式眼”是帮助素人嘉宾解决“烦恼”。节目播出十二期以来,几乎每次都能斩获同时段收视第一,实现口碑和收视双丰收。

从模式分析角度来看,《四大名助》就是对调解类节目和脱口秀两种节目形态的综合。它努力构建了一个共同话语空间,促成被调解的双方对话。出于平等交流的目的,作为弱势一方,“烦恼者”和主持人坐在一起,而另一方则坐在百名观众之间。四位调解人的表现,则是一部脱口秀。他们把大矛盾分解为小矛盾,在嬉笑怒骂之中举重若轻。

借调解之张力,夷谈话之所长,拒绝“开撕”的猎奇戏码,也拒绝“零和游戏”的结论判定,《四大名助》树立了“民生综艺”的操作典范,这正是当下国民节目实践探寻中异常珍贵的经验。



1、从“民生新闻”到“民生综艺”,孟非两度担当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巧合,从“民生新闻”到“民生综艺”,孟非都是见证人和主导者。

如果说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成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里程碑,那么2016年开播的《四大名助》又为电视综艺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南京零距离》开播之初,孟非以犀利的电视评论风格就刮起了一阵“旋风”。那时候,一个城市电视台的主播“讲老百姓的话”是很稀缺的现象。当时有一则新闻,说景区盖了一个百米高的电梯,严重破坏了景区的自然原貌,孟非的评论直指问题根源:“这种荒唐的决定背后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拦阻?”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鞭挞,这就是孟非独有的“话语方式”。



随着关注度的增加,孟非坦诚自己主持方式的逐步发生了转变:“下结论少了,提问题多了;尖锐的批评少了,客观的分析思考多了。”从民生新闻主播到五年的“国民月老”是孟非的第一次转型。与此同时,从新闻到综艺累加的群众基础,让孟非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主持”。

从“月老”变身“街道办主任”,孟非在《四大名助》的主持担纲是他又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在这档节目里,电视评论人冷眼君高度评价孟非的作用:专管居家琐事,替人排忧解难。

节目播出后,当事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孟非在解决“烦恼”的关键作用。第七期节目后,女孩说要感谢孟非把她“控制欲男友”给“瞬间骂醒了”。第十期节目里,专横独行教育儿子的“狼爸”写来感谢信,讲到孟非的提示让他改变了人生思路:“不是说你的理论不对,但是你应该换一个思路来思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网友戏称,以后每一个礼拜都要喝一碗“孟爷汤”。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转型后的孟非开始有了鸡汤画风。但这并不令人生厌,相反,在琐事题材的处理上,孟非拥有了更宽松的话语空间:幽默而不俗气,搞笑但很有道理。对于养老、对于整容,孟非都有其独到而又犀利的观点。他给这档节目贡献了一句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但我尊重观点。”

2、从听“烦恼”到找意义,“民生综艺”如何引发共鸣?

懒癌晚期、追星不生娃、父亲不嫁女……在《四大名助》里从来不缺少令人惊奇的“烦恼”,这让观众大呼过瘾。这个现象,和当年民生新闻开播时“家长里短上电视”所引发的社会讨论十分类似。

观众为什么愿意听别人的烦恼?仅仅是因为那些烦恼 “奇葩”得不可思议吗?其实并不是,节目所关注的“烦恼”,恰恰是婚姻、恋爱、父子、母子等最亲密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出现了问题。所以,在这些典型“烦恼”中,你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80、90后的生活圈里有一金句:“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四大名助》让这句戏言变成了现实。善意的玩笑,略带苦涩的自嘲,这正是80、90最乐意接受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对于苦恼,我们不需要强作严肃和镇定,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的事情何不嬉笑面对?

不过也有观众质疑:这是节目组请来的托吗?对于质疑,节目组明确回应,他们在知乎、豆瓣、天涯等互联网平台物色各色真实直播贴,并说服这些奇葩高人上节目,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真实”。

另一个标准是“意义”。成功人士都喜欢说意义和价值观,而往往“意义”直接说出来它本身就失去意义了。当节目中展现的喜欢养马、养虫子以及沉迷做盔甲的年轻人,你会思考,当你的梦想与家庭生活冲突了怎么办?当节目中出现不让女儿谈恋爱的老爸,你会思考,你会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当你去了解别人的烦恼时,观众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接纳了积极的价值观。

但是,仅仅让观众在屏幕前产生情感认同同情和价值评议,这还不是这档节目的最终目的。《四大名助》最精妙的环节,是现场200位观众对每个“烦恼”做出烦恼值的评价。这样一来,哪些的烦恼不值一提?哪些烦恼价值千金?这档节目用抽样结果及时给予观众反馈——你的倾听同样有意义。

3、“助”力公益,综艺节目如何实现民生转型?

今年2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一则长达100秒的长消息《电视综艺节目开启公益模式》,表扬了一批 “公益”类综艺节目的出现。这些节目在关注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同时,还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开播之初,《四大名助》就打出“为全国人民排忧解恼”的口号,这是一档定位于社交服务类节目的综艺。制片人张红岩表示,“《四大名助》中的所有案例,无论是夫妻还是家人或是恋人,都不是在挽回情感,而是为了更爱对方,更好地经营爱情和家庭生活。”



《四大名助》的公益助力从来不是“作秀”,而是要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节目之外,节目组也在为40多个“烦恼者”付诸实实在在的努力。不爱说话的丈夫,开始在夫妻交流上付出主观努力了。第四期那个疯狂迷恋郑容和的追星老婆,终于在节目后投身了造人计划,如今已经有好消息。

正如“狼爸”在写给节目中的感谢信中所言:可能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参加一个节目并不一定能立即让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质的改变,相反,他们还会承受来自观众和舆论的臧否和压力。但令“狼爸”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家庭为了顺利录制这档节目而齐心协力,这个过程无意之间就成为了调解问题的最好途径。

《四大名助》的实践证明,综艺节目不仅仅可以用文艺作品充当社会的排气阀,也可以转型成为社会和谐的参与者、推动者。这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电视媒体应当扛起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大旗。兼具可看性和影响力的《四大名助》,开辟了一条“民生综艺”的新路径,为日趋同质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

据悉,第一季结束后,《四大名助》第二季将会无缝接档播出。第二季节目将会着力让“烦恼”更符合当下热点,更加注重寻找“烦恼”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根源。但保持原汁原味的是,“孟爷爷”和助力团们会继续“助”力现代人的“精神健康”。换句话说,第二季《四大名助》,你一定能找到更多共鸣!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关注 传媒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