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齐物论》札记一

 

不成熟的文字...



这是一些不成熟的文字,尚未经过系统整理,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 吾丧我

我失去了我自己,正所谓“出神入化”。当你忘记了自我,“泯除我相”,就能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你与世界的隔阂,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于你有“我相”,概念很多都是相对的,有“此”即有“彼”,有自我就有他者。一旦有了“我”,那么你就自己把自己与世界区隔开来不一定会形成对立,但一定会有分别,一旦有了分别,就与“自然”产生了隔阂,不能把自己投入到“自然”中,洒脱自在,与“自然”相契。

形如枯槁,心如死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枯槁死灰,皆寂寞无情。与“自然”相契,则只是“天真”而无“是非”。这种状态其实并不是真是“枯槁”和“死灰”,而是“如枯槁”、“如死灰”,这是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状态,心并非死,而是寂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其实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把自我与自然相融的境界。

二 天籁、地籁、人籁

大音希声。人籁,人类的音乐,是人类制作的声音;地籁,是天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那天籁是何物呢?天籁是一种境界上的超越的声音,与柏拉图所讲的“理念”是不同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完美的“理念”,这其实还是从现实出发,是观念的实有,而天籁则不同,是一种境界的体悟。人籁、地籁、以至于“声音的理念”,其实都是受外物牵制的,人籁受乐器所制,地籁受风,流水,动物等所制,“声音的理念”,则受更高层次的世界所制。而天籁则不然,是“自在”,“自生”的,无制造者“使之为天籁”,而“天籁”正是要打破这种牵制,即“他然”。

当你心烦意乱时,有可能“人籁”、“地籁”都会使你无法忍受,一会儿之后,你逐渐平复,“人籁”和“地籁”就会让你感到舒适,当你沉浸在“人籁”、“地籁”之中,逐渐的你就会发现你渐渐听不清这些声音了,世界变得宁静,如是,你卸下了外在的牵制,进入了“天籁境界”。

三 咸其自取

万物皆是由其自身所致,由其自身所成。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纠结于事物的因果关系,就不会去徒劳的思考诸如“世界的本原”之类的问题,世界万物皆不同,而不同都是由其自身所致,哪里需要寻求什么“本原”呢?

咸其自取,这四个字已经把东西方哲学区隔开来。因为“咸其自取”,所以所以传统思想无论儒释道,最终都转向了内心,即“致良知”,“自觉”,“逍遥”。而西方,无论是纯粹的思辨哲学,还是其它哲学,最终都落不到“自我”,无论是“上帝”,“物质”,“理念”都是“他者”。由此,我们便可知道,建立“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与入学的队伍”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关注 一点声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地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