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第八章 一对母子对话的细节

 

------第八章 一对母子对话的细节------

有一次,与一对母子一起吃饭,我问这个读初中的孩子,他们现在的校长是谁。他说不知道,我就打趣他“两耳不闻窗外事”。

按照常理,学生一般都会知道校长是谁。我之前见过他的校长,想问问最近有没有变动。

他的妈妈接过话茬开始教育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要多关心,多参加公益活动,怎么连校长都不知道呢?孩子没有说什么,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这本是生活中平常的场景,平常的对话,平常的反应。

我就想,作为妈妈,会回头想她这句话吗?她是不是认为这是极其稀松平常的话,根本不值得去回味呢?

我却有了如下的思考:

怎样选择教育孩子的时机?是想说就说吗?作为父母,是不是该给自己一些约束呢。比如,什么场合、时间,适合教育孩子,反之,则先记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说出来。比如,有我在场,且正在吃饭,说这些合适吗?

父母在孩子面前,享受多少话语霸权?这个妈妈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校长,似乎是把我的话当真了,就判断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就因为孩子不知道校长是谁,就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二者似乎也不是因果关系。“怎么连校长都不知道呢”,显然已经开始责备孩子了。

怎样给孩子建议?“要多关心”这句话似乎是给孩子的建议,其实,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关心”的内容都包括什么,孩子肯定分不清楚,是校长的名字,还是其他的?如果事事关心,家长会同意吗?以“要如何”的口气给孩子建议,实际上是命令,可是,孩子却不知道怎么执行这道命令。

如何克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显然,这位妈妈之前并没有教育孩子的打算,听到这句话,就说了。对其他的事情也一样,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根本没有计划,事情出来了,马上就说,俨然一个救火队长。长此以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不满意,也不算严重,家长很迷茫,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最后听之任之。等到矛盾激化了,再寻找解决的办法,显然晚了。

这个细节,发生在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对白。我个人认为:

一、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弄明白他为什么不知道校长,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愿意说。不知道的原因又是什么?

二、不曲解,不轻易下对与错的判断。我只是开玩笑,并不认为他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算是真的,也不算是错误。不要只顾自己面子而随便责备孩子。

三、关心孩子的沉默。这个时候,孩子为什么不说话,他心里在想什么?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多需要关心的事情啊,却被忽略了。如果父母滔滔不绝地说,而孩子却沉默应对,父母试图通过高频率的说教打开孩子的“金口”,这往往成了唠叨的发源地。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5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九章 “把枪扔了吧!”------

有一次,我的小侄子鹏鹏和小侄女曼曼聚到了一起。鹏鹏3岁,曼曼2岁,俩活宝到了一起,就有许多热闹看。

小孩子总是凑热闹,且嫉妒心都发挥出来。一个孩子玩娃娃,另一个准来抢,接着就是一场战争。鹏鹏是哥哥,性格偏静,不在自己的地盘上,爸爸又不在,他还有点怕伯父,似乎不敢太嚣张,曼曼虽然是妹妹,还是个小美女,但风格强悍,不但打人没商量,咬人也没商量,动不动就“出口伤人”。

他俩在一起玩,我要格外留心。

某一天,两个孩子又为一支玩具枪发生了争抢,互不相让。我紧盯着曼曼,太了解她了,只要她眼神一变,另一个准遭殃。果然,她一副发狠的样子,我赶紧制止。

用很温柔的语气对他俩说:把枪先给我!

他俩大概以为我要主持公道,就一起松手了。

我拿着玩具枪,就伸出了窗外。看着他俩,很平静地说:枪只有一把,你们俩都抢,谁也没法玩,咱不要了,扔了吧!

两个孩子都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手,全愣了。

我安静地看着他们,他俩面面相觑,大概过了三秒钟,问鹏鹏:扔不扔?鹏鹏摇头。问曼曼,曼曼也摇头。我将枪拿了回来。

我蹲在两个孩子中间,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只有一把枪,你们轮流玩,好不好?他俩都同意了,最后决定哥哥先玩。我特别嘱咐鹏鹏:你看妹妹多好,她让你先玩,你玩一会儿给妹妹好不好?鹏鹏答应了我。

我不再管他们,只是留意他们的举动。

过了一会,鹏鹏主动把枪给了妹妹,我热烈地夸奖了他。并问曼曼:你看,哥哥主动把枪给了你,你说哥哥好不好?曼曼说好。

这大概是儿童版的战争与和平吧。

一、用最形象的方式讲道理。这是我常用的把戏之一。我这样做,就是想用一个形象的方式告诉他们:争执不下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玩不成。当然,我特别注意用温和而平静的语气,眼神也尽量友好,我不想恐吓他们。我感到对两三岁的孩子很难讲清楚友爱和共享。有时候孩子能机械地记住道理,甚至还煞有介事地教育大人,但到了关键时刻,他还是把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后来看儿童心理学的书,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据说孩子的理性思维要到9岁以后才能发展起来。

二、把握好教育的“度”。把枪伸出窗外后的那两三秒的时间,是一个心理僵持的过程,把握好这个度很重要。因为我带过的孩子多,似乎对孩子有一种直觉。这个时间如果过短,就没有好的效果,稍微长一点,他们反应过来,就会来抢。

三、蹲下来是一种姿态。我发现这样更容易说服孩子。另外,我很注意在争执、争吵的事件中建立今后的规则。所以肯定每个孩子的谦让,也帮他们认识到对方的好。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5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母婴育儿小说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杨杰
小说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985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