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第十章 谁破坏了规矩?

 

------第十章 谁破坏了规矩?------

有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我一直陪小侄女玩。天黑以后,她打开电视听儿歌。唱《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她和着节拍,在客厅中间载歌载舞,那样子超可爱,转了几圈,就到了电视的前面,她大概被画面吸引,就停在那里看。姥姥提醒她:曼曼,往后点!不知道她是没听见还是不想退,反正还在那儿看。我盯着她的背影等了大约半分钟,如果她能自己后退,我又何必多管闲事。她没有退,这时候我起身,站在电视前面,用手轻轻地挡她的身体,示意她往后,她很顺从地往后去,直接坐到沙发上。我指着沙发前面的地:你可以在这里跳啊!没想到她很坚定地说:不可以!

那一瞬间,我心里那个感动啊!我站在电视前面,一定是让她回想起我们之间的约定:看电视要坐到沙发上!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为了限制她看电视,爸爸妈妈规定她每天只能看一次电视。根据我自己小时候的经验,我感觉小孩的时间感特别慢,“一天”好像特别漫长,另外,她弄不明白为什么“明天”在睡一觉之后,就变成了“今天”。所以她上午看过了,晚上还想看。和她说今天看过了,明天再看,她也晕晕乎乎的。关于为什么不能看,要给她解释老半天。后来,我就把这个规则给形象化:天黑了才可以看!

这回执行起来就容易了。当然,有时候天没黑她就想看,这时候也很简单,我首先是温和地看着她的眼睛:你想看电视对不对?她说“对”,我能感觉到,问了她这一句后,她的状态是比较放松的,能安静地等待下文。然后,我又对她说:看看天黑了没?她爬到沙发上,煞有介事地往外看了看说:天还没黑呢!这时候只要回她一句:那不能看,等等吧。她一般没什么意见。

有一个周末,看她在家里转来转去,蛮无聊的,妈妈就提议,你放开电视看会《猫和老鼠》吧,她看看外面,说:天还没黑呢,不能看!

其实,往往是先有大人的说话不算话,才有孩子的不听话。

最近,又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心中蛮有触动。曼曼的表哥南南来她家里,南南大她一岁多,讲粤语,这样彼此沟通就有障碍,加上南南来的少,不大了解曼曼和鹏鹏形成的相处规则。曼曼和鹏鹏之间,如果争抢一个东西,先拿到的先玩,五分钟之后给另外一个孩子。他们自己学会了协调这些事情,一般不需要大人介入。时常会听他们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玩五分钟再给你”。但是南南不懂得这些规则,再加上语言不通,也不好做他的工作,所以他想要什么,会直接到曼曼手里抢。

有一次,南南把曼曼的一大箱书拿出来倒在了客厅的地上,曼曼从中选了五本硬皮的书。南南大概也很喜欢,直接就过去抢,曼曼哭着去找爸爸,南南没抢到也跟着哭。曼曼的爸爸开始还和颜悦色地劝她给哥哥看看,但曼曼很坚决地拒绝了。爸爸有点生气,说她越大越不懂事。见我在旁边,就让我管管她。那一瞬间,我的目标也是想让曼曼把书全部给南南哥哥。我把她揽在怀里,问她:咱把这几本书给南南哥哥好吗?她说“不好”,因为这书是她先拿到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曼曼遵守了家里的规则,她没什么错。我又换个说法:曼曼,书是你先拿到的,不给也可以。南南哥哥一会儿就回家了,他很喜欢这几本书,你愿意给他看看吗?他不会带走的。曼曼想了想,答应了,但只同意给他一本。这是个友好的行为,既然曼曼已经让步了,我也不好得寸进尺。

这些事情,看上去是芝麻绿豆的琐事,其实关系重大。

一、规矩给人力量。根据我自己童年的体会,没有规矩的孩子,是按个人好恶来判断,不想做的事情就逃避。有规矩的孩子呢,则按是否需要来判断,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好。这个世界上,不可能都是我们喜欢做、愿意做的事情。就像作业,没有几个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作业,但是,有的孩子能坚持,有的孩子则想方设法逃避。这样说来,我们制定规则,最后演化成纪律,然后上升到执行力层面。一个有执行力的孩子,必将走得更远。

二、制定容易执行难。执行规则也是个劳心费神的活儿,次次坚持,让人疲惫。而孩子的反抗,也让大人感到心烦。多数时候大人明明记得规则,但看孩子可怜、无聊,就想网开一面。家长甚至担心孩子总是遵守规则会变得死板。其实,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去破坏、冲撞规则,而建设的力量就显得比较微弱,所以家长的坚持是孩子的一道围墙。

三、警惕出尔反尔。曼曼不给南南哥哥书,按照家里的规则她没有错。但我们却责备她,勉强她。还好,曼曼的话提醒了我,原来是我们错了。至于说作为小主人的曼曼,如何照顾作为客人的哥哥,这需要另外的规则。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里的规则需要适当修改、补充、简化、合并。但大人心中始终需要保持警醒:我们常常扛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犯下实实在在的错误。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5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十一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陪伴?------

我的小侄女曼曼两岁九个月,上幼儿园也有几个月了,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最近,嫂子和我说,她经常哭哭唧唧的,就算有理由也特别牵强。另外,她变得特“小气”,比如不让别人动她的东西,经常强调“这是我的”,尤其不许别人看她的小弟弟。

最近几天,我连续两次长时间地和她玩,就是想找到其中的原因。

第一次是上周末,我在客厅坐了一小会儿,她醒了,哼哼唧唧地出来,我始终没闹明白她为什么耍赖,我蹲下来和她聊了两句,话题很自然地转移到沙发上的灰太狼玩具,问她:灰太狼有没有去抓喜羊羊呀?她回答说:灰太狼没有去,刚才老婆还打了它呢。这一聊天,她的情绪就平静下来。我就和她玩灰太狼抓喜羊羊的游戏,跑来跑去的。

过了一会,我去看她的小弟弟,她大叫:不许摸我的车!哦,我明白了,这个车是她以前用过的。我看着她的眼睛,用很柔和的语气问她:你不想让我摸你的车,是吗?她点头“嗯”了一声,我继续问:那我不摸了,好不好?她说“好”,在她的注视下,我放手。她不再管这事,过一会就算我再摸,她也不反对了。

后来,我和她在一个房间里玩,她看到在学校午睡用的枕头被子放在一个透明的袋子里,说要找她的青蛙枕头,我同意。往外拿的时候,卡住了,她又耍赖,哭了起来。我在旁边鼓励说:青蛙枕头很听你的话,你想办法把她拿出来!她又尝试了几下,拿出来了,也不再哭。盖被子不顺她的心,又哭了起来,还是老办法,我不帮忙,只是在旁边鼓励她想办法。她很快就弄好了。过了一两分钟,我扮演一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呜呜呜,小朋友该起床了!她很喜欢我这样逗她,干脆扯被子把头蒙上了,我就轮番扮演大狮子、喜羊羊、大公鸡等叫她起床,她最喜欢我扮演大公鸡,她眯着眼睛装睡,还忍不住偷笑。

过了一会,我们玩福娃。有个福娃掉了,我捡起来扔到她怀里,她知道我逗她,就又扔到地上,我再捡起来扔给她,她干脆把所有的福娃都扔过来,我俩比赛互相扔,她乐坏了,咯咯咯地笑,特别开心。

游戏不知道怎么又转移到点火上,她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哧”的一声,假装点着火了,我做吃惊状:小朋友,不许点火哦,我是警察,来救火的!我用一个大气球假装把火扑灭了,语重心长地“警告”她不许点火,等我一转身,她又“哧”的一声,大声对我说:我又点火啦!我一边发牢骚一边救火:哎呀,你这个小朋友啊,不听警察的话,要把警察累死吗?我扑完火该回家吃饭了。等我再一转身,她又“哧”的一声。这个游戏反复玩了很久,她把我这个“警察”折腾得团团转,特开心。我扑火的时候,扑一下念一句古诗,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什么的,都是她以前背过的,好久没听她背诵了,也算是在游戏中帮她复习一遍。

玩到八点多,我看她洗完澡后,和嫂子说要回去了。没想到她在旁边说“不许回去”,我当时特别吃惊。之前因为我约束她比较多,她一直把我当个坏人,有一段时间还频繁地说“不要姑姑”,没想到和她投入地玩了一个下午和晚上,就转正成“好人”了。小孩子从来不虚伪,喜欢和不喜欢都写在脸上。

第二天和她玩耍,除了沿袭上一次的游戏,又增加了一个新玩法,她在卧室通往客厅的走廊上,假装安了一道门,小手在空中一旋,说是锁上了。我假装被撞了一下,捂着头“哎哟哎哟”直叫,她好开心,对我说:你再撞一下!不知道来回撞了多少次,她每次都特高兴,还亲自去撞了好几回。

整个晚上,都和她玩“无中生有”的游戏。她别提多开心了。吃饭的时候,她边吃边玩,我就夹了一大口饭,假装猛地吞下去,她也模仿我,说她是老虎口。不一会就把一碗饭吃下去了。如果是在以前,她未必会响应我的做法,我明显感觉到,她之所以如此积极,是把我当玩伴了。

我去洗碗的时候,曼曼到厨房掰着手指和我说:姑姑,你别回去,你和我玩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

这两天的玩耍,确实给了我不少启示:

一、人多也会孤单。其实家里人不少,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和新出生的弟弟,加上有个李姐经常来家里,很喜欢曼曼,我也经常过去。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人在身旁,未必就是陪伴。其实在孩子的情感需求方面,考虑的不够,只要她不哭就可以,不大关心她是怎么玩的。我猜这才是她哭哭唧唧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曼曼说的车,之前确实是她的。所以,她说不让摸她的车,我觉得应该尊重。我故意和她说两句话,也是想平复她的情绪。她不让别人看她的小弟弟,真实的原因是怕被人抱走。因为别人看的时候,就喜欢逗她说要抱走,她分不清玩笑,就当真了。如此看来,她的出发点是要保护弟弟,所以不能仅仅因为她的态度就批评她。

三、对孩子的哭,不制止,也不过度干预。她哭哭唧唧的,嫂子会很心烦。当妈妈的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孩子再动不动就哭,我很理解这种感受。但我也观察了她们对曼曼哭的做法,大概是不想让她哭,就很频繁地劝她,向她解释,结果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哭得更厉害。我的态度是就算她随便找个理由哭,也要针对这个理由,郑重其事地向孩子表明态度,给她建议,如果她还是继续哭,那就让她哭,哭一会儿,她的情绪也发泄出来了,又缺少回应,她就不哭了。

四、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全情投入的陪伴。哪怕我们只陪她十分钟,也要心无旁骛地和她玩,就算安静地看着她玩也好。如果是大人聊天之余,和她搭讪两句,那根本不算陪伴,可能还是对孩子的一个打扰。吃饭的事情给了我特别大的触动,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听话,只有我们对她付出在先,她才愿意服从。

五、回到童年,用孩子的思维陪伴她。我们与一个三岁的孩子交流,至少存在两三个代沟。我们不能要求三岁的孩子拥有三十岁的思维方式,那我们就要回到三岁。我扮演各种动物叫她起床,灭火,被根本不存在的门撞得哇哇大叫,拿着灰太狼的玩偶抓喜羊羊,看上去蛮弱智的,但这符合曼曼的年龄特点,她乐在其中。其实和她玩的时候,我的大脑在高速运转,我观察她的表情,揣摩她的心理活动,也考虑怎么从眼下的游戏自然地转移到另外一个游戏,毕竟孩子玩一个游戏的注意力也就一二十分钟。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5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母婴育儿小说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杨杰
小说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985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