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序

 

------序------

受时代纪录小友洪海之托,要我给王石的新书写个序。这本书是时代纪录用三年时间对王石全程跟踪拍摄,然后用视频场记文字整理而得的,其真实性、故事性,都很好。是很有意思的纪实。

洪海也是我们的山友,所托之事是要办的。

在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际著名大牌科学家为主的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理事会成员中,王石是仅有的三位中国成员之一,他还是华大的独立董事。华大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诞生,已成长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基因组学中心,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崛起的代表与品牌。王石与他们有何关系?

2003年SARS期间,王石登上了珠峰,成了英雄。我所服务的华大基因研究院解析了SARS序列,在科技界小有名望;这一年我被查出高血压、高血脂,并确诊为冠心病。遵从“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加入了业余登山队,我与王石的缘分由此而生。

2004年,我们共登欧洲最高峰——海拔5600余米的厄尔布鲁士。攻顶时我头疼不已,勉强到顶,又喷射式呕吐不止。下撤途中呈酒醉状,头重脚轻,飘飘然,嘴中还说没事没事。队友对此多无经验,无人在意。唯老王发现不妙,先是停下等我,后来在路窄坡陡处,又走在我的侧上方,拽着我的安全带。到危险处,他移步到我的下侧方,用肩膀顶着我的腰,一步一挪地往下蹭。也不知这样走了多久,大概下到5000米左右,脚步逐步稳了下来,人也开始清醒。老王松了一口气,对我说,我看你是脑水肿,以后别登山了,有危险。我不爱听,但心想此人于我有恩,我欠你半条命,还不知如何答谢,哼哼,不与你争辩就是。

2005年,在崇礼万隆滑雪场偶遇,我滑双板,老王单板,告我单板酷。受刺激,改滑单板至今,果然酷。

2006年,我由卓奥友登顶归来,接老王电话,“你真的上了8200米。佩服、祝贺”。

2007年,50多度高温下,共同穿越罗布泊。途中谈及想离开北京,到南边闯闯。老王当即鼓励去深圳,至少员工住房万科可以帮忙解决。一晃华大到深圳盐田五年,与万科总部近邻。由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连续两年进入中国科研机构10强(由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评定),迄今还盼望政府给地,万科盖房。

2008年,我们同攀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共举万科、华大旗帜顶峰留影。

2010年,珠峰之巅,我们同举上海世博会的旗帜。

2011年,老王为老汪颁CCTV“2010年经济人物创新奖”。

2012年,老王、老汪与美国排名第一的费城儿童医院策划共建中国第一个研究型儿童医院。

九年流水账,记载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道路探索与延续、颠覆与创新,夫何求?

2011年,老王过了60岁生日,背起书包,远赴美国学习。这是一次重新出发,常人难以理解,但对于登山者并不意外。每次站在山脚下,都是一次从零开始的历程,我们已经习惯。当然,哈佛求学,绝不是简单的圆梦和寻求精神慰藉,而是为人生的更高境界寻找突破点,无疑是一次极具挑战的探索,既是道路延续也是创新。这次老王也邀了我,我拒绝了,我总不好意思与我女儿在同一时间混在同一学校吧。况且我于老王主要是取长,而非一起补短。

天生国际化的、一直处于科学前沿的华大基因,虽已享誉国际,但对一群自由奔放的科研工作者如何进行必要的管理,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如何聚焦和“瘦身”,是华大必须补的课。老王无疑是一个好老师,更是一本活教材。

老王在以上各个方面给了老汪很多启发,还派万科创始人之一黄胜全来担任华大的“负全责”。老黄分文不取,是华大“雷锋班”的核心成员。所谓“雷锋班”,是一群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受华大事业感召,不取报酬,甚至“自带干粮”冲锋陷阵。老王是华大“雷锋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也成了华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精神力量。

老王和老汪,万科和华大,是一对互补,也是中国产业从追赶到引领、从投资驱动转向科技驱动的缩影。创新不能没有传承,发展道路的延伸和持续也不能没有创新。华大的拓展,需要补充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万科的提升,也需要创新突破点。

未来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有机互补,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实现创新、传承、延续和再创新。这是为什么老汪要交友老王、要读老王的书。这些不知道会不会对你也有一些启迪。

是为序。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318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一章 我看见,最美丽的风景 第一节 登山不怕死,怕死不登山------

2009年1月7日,我在北京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编者注)演讲。

现场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总,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为了工作,尤其像您,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在这个市场千变万化、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公司做得再大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决策者要随时随地待命做出应对。那么,是什么让您放得下心去登山呢?更何况,登山那么危险。您有没有想过万一出意外怎么办?”

我想了想,用很简单的一句话回答了他:“因为我不喜欢做生意,不喜欢当生意人;我赚钱,是为了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是的,我喜欢做冒险的事情,不能因为我的地位高了、钱赚多了,反而成为我的束缚。当我觉得在事业上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偶然发现原来登山挺具挑战性的,于是,便开始登山。我登山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喜欢挑战。假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是我可以借由登山远离我的公司——如果我不远离它,就会折腾它,折腾我的员工。折腾员工是不对的。公司的任何决定,或对或错都是相对而言的,我的决定未必是对,别人的决定未必是错。所以我要出走,远离公司,远离员工。

可是,当我宣布我要去登山的时候,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忧,公司管理层有人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你不应该去登山,你去登山是对我们股东不负责任,因为你可能会摔死。你回不来了,我们的股价就会跌。”我说:“第一,我不能为了你而损失我自己,我首先是我自己,而不是‘董事长’,这是‘个人主义’角度的考虑;第二,从道德上讲,我登山前已经告诉过你,我不是偷偷摸摸去登山的,那就没问题了。”然而,不容否认,我的行为对股价确实是有影响的。1999年登珠峰(珠穆朗玛峰——编者注)之前,只要我一“进山”,股价就微跌;只要我一“出山”,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换言之,市场对我的登山行为是不认可的。直到2003年出现一个例外——那年闹“非典”(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又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ARS——编者注)。我们登珠峰期间,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上班、不上学了,人们没事做就在家里看电视,看登珠峰的现场直播,队员中有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当时有个笑话:目前有两种死法,一种是感染“非典”而死,是“等死”;还有一种是去登珠峰而死,是“找死”——万科的董事长就是在“找死”。但是在“非典”期间,大家认为登珠峰很勇敢,能鼓舞士气,我登珠峰的行为对万科投资者产生了正面影响。所以在那时,整个市场都不好,万科的股票却在升,一直到我下山,还在升。

诚然,登山可能会遭遇很多危险,甚至可能会丧命。比如我登珠峰快到山顶的时候,正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突然发现我的氧气瓶快没氧气了,连下山补给都不够用。怎么办?我仍然坚持要先登顶再下山——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真到了下山的时候,我只好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像接力棒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换,勉强撑到山下,才算捡回一条性命。有人说,既然这么危险,难道不害怕吗?下山之后就有记者问我:“万一你捡不到氧气瓶呢?”我觉得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没必要回答,实际上我就是捡到了,于是跟他开玩笑说:“好在登顶的队员不全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很仔细,是不会遗留氧气瓶在半路上的。”

既然登山这么危险,为什么我还要坚持去登山呢?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人总是要死的,你不去登山就可以避免一死吗?根据数字统计,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交通事故。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怕被车撞死,就不去上班、上学了呢?我们不是照样去吗?

有人会说概率不一样,毕竟出车祸而死比登山而死的概率小。况且,有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乘车,乘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登山是可以避免的。我想强调:我喜欢登山。实际上我怕不怕死呢?人生来就是怕死的,生来就是希望永存的,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登山虽然有危险,关键看你喜欢不喜欢,只要你喜欢,其他都是次要的。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能待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

2005年4月,王石徒步穿越北极。登顶珠峰,我什么感想都没有

2003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很多人都好奇登顶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在快要登顶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去,要加快脚步;一方面就是上不去,每迈一步就得喘七八口气,不想走,觉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你看着顶峰就在那儿,而且是很缓的坡,上面的队友都在那儿,可是你就是上不去。

上去之后呢,我环顾四周,发现能见度极低。你看珠峰的照片,都是雾,你在雾里面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什么“一览众山小”啊、“只缘身在最高层”啊,都是瞎扯。这时候你有两件事一定要做。第一是取证,不是照一张相,而是要拍360度的照片,证明你上去了。因为你照一张很容易造假,360度环拍作不了假。第二是展旗,把国旗“哗”地展开,拍个照,拍完赶紧走人。

下来之后,记者问我:“你珠峰都上去了,有什么感想?”我说:“我现在没有感想,但以后一定会有的。”你想,那时候在山顶,缺氧,下山之后人还是糊里糊涂的,能有什么感想?没有。一年之后感想才出来,真的。

2003年5月22日,王石(左)登顶珠峰。

感想有两点。

第一,我们七个队员,上去没上去的都有伤,只有我没有伤。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呢?显然是和我登山以外的经历,和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登珠峰要面对什么呢?要面对荣誉。人都有虚荣心,这一点我看得很通透。我都登上珠峰了,我希望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十套、十二套呢?我希望不希望公司的员工看到董事长在珠峰登顶了呢?当然希望了!但当这种荣誉和生命安危相冲突的时候,就要另外考虑了。但人往往不会意识到,面对镜头人一定会摆出“英勇姿态”。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我跟中央电视台的人讲:“不允许你们拍我,因为我知道我有虚荣心,你们一拍我,我就要撑起来,这样会把自己撑垮的。”其实这和登山经验是没有关系的,反而和人生经验有关,没有这个经历的小年轻常常控制不了。

第二,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照相的,还专门出了一本登山的影集。可是在登山途中,我专门躺在帐篷里休息,队员都纳闷为什么老王不出来拍照。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体力。我最大的目标是登顶,其他多余动作都不做。所以我保存了大量的体力。下来之后第二天,我就跟总指挥请假,说我要去飞滑翔伞。我不是显摆自己,而是想说明我懂得“储备”。

我准备60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为什么?因为当时我52岁登顶珠峰,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可是这个成绩我很不以为然。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和中国人比。在我登顶之前,有一个叫三浦雄一郎的日本人登上去了,他当时是71岁,他30多岁的儿子陪他一块儿登到顶峰。登顶之后他们打电话给三浦雄一郎99岁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儿子、孙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他父亲虽然99岁,但还是个滑雪教练,打电话的时候正在上班呢!你看,人家71岁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这个52岁又算什么呢?我们的参照物要放宽一些,中国强不强大,不能总是自己和自己比,要和美国、德国、日本比。

顺便一提,过了几年,这位三浦雄一郎突然宣布说他要打破自己的纪录。因为,不久之前又有两个日本人登顶珠峰,其中一个也是71岁,但是那个人的出生月份比他大,也就是说破了他的纪录。他说他要比,于是就和中国登山协会联系了,准备2008年庆祝北京奥运会,联合中国登山协会一块儿登顶。而医生诊断他的心脏已经不适合登珠峰了。怎么办呢?他动手术搭桥,动了两次手术,一意孤行要登珠峰。结果2008年的时候,西藏发生突发事件,中国登山协会取消了这次联合登顶的活动。三浦雄一郎还不死心,从尼泊尔上去,终于登顶成功。但是,让他郁闷的是,就在他登顶前一个星期,有一个尼泊尔老头儿成功登顶,那个尼泊尔老头儿78岁。

2010年5月22日,王石(左)60岁再度登顶珠峰,右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

00传授登山技巧

2008年1月,登云南大理苍山,让人感觉很舒服。

刚开始爬到2800米的时候,身体有些反应,人晃晃悠悠的,但是很快便适应了。尤其是上到3200米之后,我发现了冷杉,这让我很兴奋。阳光撒下来,逆光,山底都是黑的,那种反差特别美,很适合拍照。

苍山岩缝中的冷杉。

我去登台湾玉山的时候,上到2800米,也看到这种冷杉,长得更茂盛,更大,但是它们在逆光中呈现出来的美感是一样的。昆明登山协会的老总,在登山过程中一路放着音乐,老歌新歌都有,有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还有一些轻音乐,队员们兴高采烈,感到太美了,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路走一路拍照。

到高山上,你能背的东西就自己背,不要麻烦别人,我喜欢这样。我的主要行囊是专业相机,加起来有10千克重;还有一个电脑,差不多得4千克;再加上其他的换洗衣服、食品、水……大概有6千克的样子。

这种负重的练习,是经常要做的。我必须定期做有氧运动,如果不做,身体就会出问题,心脏血液循环跟不上,突然去登山的话,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多久做一次呢?至少20天要做一次,最好每半个月就负重走8个小时到12个小时,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身体状况,适合登山。然后,每隔两个月,就要去登一座5000米到6000米的山;每三四个月,就要去登一座7000米以上的山;每年则至少要登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贵在坚持,要不断保持这种状态。

在登山的时候,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借助登山杖减缓双腿的压力。你用登山杖,等于就在双脚之外增加了两个支点。如果你不用登山杖,年轻的时候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一定年纪,因为新陈代谢比较慢,很容易肌肉抽筋,走不动,所以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配备。

实际上,从苍山山脚走到山顶,我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所以,在上到山顶的时候,就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排汗衣。这是登雪山中保护自己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到了营地就换一件贴身的、干燥的排汗衣。

2007年10月13日,王石在瑞士登山过程中,所有装备都要自己背。

还有一件东西非常重要。我们登山的人随身都会配备一个水壶。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它来喝水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水壶是半夜才用的,是尿壶。我们知道,在野外晚上非常冷,所以这个尿壶就显得很关键。有了它,就不必去外面撒尿了。

还有,我们会戴一个头灯,两节七号电池可以用五六十个小时。

2008年1月10日,苍山,日出前戴着头灯前行。

手表不要戴得太紧,因为身体负压就会膨胀,如果表链很紧就会勒着。但是也不要太松,太松就不像手表了,像手镯。

登山的过程中,电脑要随身携带。

墨镜要放在硬的眼镜盒里,因为人随时会缺氧晕倒,弄不好一屁股就坐上去了,软的眼镜盒容易被坐碎。

保护脖子是非常重要的。晚上有点冷,戴上围脖,脖子一护,风再刮也不怕。

山上风大,擦鼻涕是免不了的。一般来讲手套就当手绢用了,这并不雅观,但是这个时候就不要不好意思了,手套设计的时候就有擦鼻涕的功能。

登山时人的因素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位好的“高山协作”。高山协作起的作用,一是向导,二是给你做后勤保障。所谓后勤保障,就是前期给你装营地、做饭。高山向导还有助手,搭建向前路线中的路线绳,以保证你的安全。

登上苍山山顶的时间是傍晚5点6分,6点开饭。怎么样,这时候你有热咖啡喝吗?营地的风很大,离开帐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门”,否则,就要被风吹走了。

2008年1月9日,攀登大理苍山。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31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物励志小说 《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

作者:王石
小说现有字数:8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331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