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真相自我的觉醒》:第3节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

 

------第3节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法师离开长安,西行求法。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取材于此,《西游记》里的唐僧便是玄奘大法师。然而,与小说不同的是,玄奘法师这在西行的一路上,并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保佑,却凭着一股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孤身一人,爬雪山、穿沙漠,远行万里,耗时十七年终于完成取经的使命。

玄奘法师究竟凭着什么样的力量与勇气穿越无人的沙漠,最终到达当时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

在玄奘西行的路上,有这么一段故事(本故事摘自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的《玄奘西游记》):

玄奘法师偷越国境后,面临的最艰难的一关,就是莫贺延碛大沙漠,而这个大沙漠几乎就要了玄奘的命。

莫贺延碛大沙漠在我国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的大沙漠。在唐朝以前,莫贺延渍叫沙河。所以

称为沙河,可能是因为沙漠里的沙子象河水一样,在风的吹动下会四处流动,并不是说这个沙漠真的有水。整个沙漠是死寂的一片,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玄奘在后来《大唐西域记》里讲自己走到这片沙漠时的情况”顾影唯一“。

人是离不开群体的。当一个人独处久了的时候,就会出现幻觉。玄奘在沙漠里走得时间久了,也开始产生幻觉,似乎有无数的妖魔鬼怪向来扑来。在这种无处可逃的情况下,玄奘只好依靠不停地念诵《心经》来支撑自己的继续前行。而且,据玄奘在书中讲,自己念完心经之后,那些妖魔鬼怪便都会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心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为什么心经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教经典。佛陀在四十九年的传道生涯中,用了二十二年之久讲般若。六百多卷般若经典浓缩成了一部《金刚经》,而5837字的《金刚经》浓缩成了一个只有254个字的《心经》。由此,我们足以看到《心经》的有佛教经典里面的重要性。更有意思的是,玄奘法师与这部《心经》还有很深的渊源。

莫贺延碛在古籍当中有很多记载,是一个让人闻名丧胆、胆战心惊的地方,就像”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一样,”莫贺延碛“这个名字肯定也有它的含义。单从组成这个词的几个音来看,以我非常浅薄的语言学知识,它应该蕴含着”大,广袤,开阔“这些意思,但是到底它精确的意思是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莫贺延碛在唐朝以前叫沙河。这个名字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真的是什么呢?是”沙“,它有流沙,而且它只有沙,”河“是假的,没有水,它是灌满流沙之河。在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几乎是死寂一片,完全没有生气。史书记载上曾经用四个字来形容玄奘刚进莫贺延碛时的情况--”顾影唯一“。就是孤苦伶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玄奘和他自己的影子(当然应该还有一匹”瘦老赤马“跟着)。

在莫贺延碛八百里死寂的沙漠中,玄奘出现了幻觉,好像有无数妖魔鬼怪向他袭来,也许《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正是源自于这片死亡之地的感受吧?作为一名虔诚的僧人,玄奘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念诵《心经》来支撑自己不断往前走。大概他感到《心经》非常有效力,念完以后不仅能使心灵非常宁静,而且心中也不再感到畏惧,敢于面对一切当时他认为的妖魔鬼怪。为什么念诵《心经》可以使心灵不再畏惧呢?

《心经》也叫《般若心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的意思在这里是”核心、精华、纲要“。经很短,只有一卷,一般认为它是《般若经》类的提要。由于它一共只有二百来个汉字,非常短小精悍,所以很多佛教徒或者居士都喜欢记诵。玄奘本人同这部非常重要的《般若心经》之间,还有一段非常独特的因缘。

当年,玄奘在四川求学的时候,遇到有一天看到一个浑身长满了恶疮的病人僧人僵卧在路边,奄奄一息。,于是玄奘大生了慈悲之心,把他抬到了庙里,帮他治病,并且悉心照料他。这个病人会《心经》,这个僧他人病好了之后,就传给他一部《心经》。就是这部心经,在玄奘西行取经的路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玄奘进入莫贺延渍沙漠一百多里后,把这部《心经》教给了玄奘。不曾料想,就是这部《心经》,在玄奘的旅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帮他驱除了心灵上的畏惧。

忽然发觉自己迷路了。更不幸的是,他在喝水的时候,不小心失手把皮囊打翻了。要知道,在沙漠中,水是最珍贵的。据说,人一个星期如果不吃东西,还能生存下来。但是,如果三天不喝水,人就会被渴死。可以想象,在大漠中,把水丢掉了,几乎就就没有任何可能走出大沙漠。玄奘这么形容自己”千里之资,一朝斯罄。“

这时候,玄奘出现了犹豫,是继续往西走,还是向东退回去?他后来终于做出决定”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他向东走了十来里路后便掉转马头继续向西。

无疑,这一掉转马头便是凶多吉少,等待玄奘法师的恐怕只有死亡了。这一路上,四周是无尽的黄沙,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玄奘后来说当时的情况玄奘成功地进入了莫贺延碛大沙漠,沙漠里没有人守卫,也不可能有人去捉拿玄奘,但是这个环境却更加险恶。根据史书记载,玄奘在走了一百多里以后,忽然发觉迷路了。在沙漠里迷路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沿途参照物,唯有仰观星象,靠天吃饭。沙漠的气候又是多变的,经常会看不到天上的星辰。再加上沙漠的地貌变幻不定,一阵狂风就会把原来的沙丘变成平地,或者把原来一个坑坑洼洼的谷地变成几十米高的沙丘。所以玄奘在这里迷了路之后,心里非常急躁。然而祸不单行,正当他火急火燎,准备从马背上解下皮囊喝水的时候,一失手把整个皮囊都打翻了。

这个结果可想而知,皮囊里的水打翻在干旱无比的沙漠里之后,流失的速度肯定比水银泻地还快,一下子就被沙子给吸干了。在沙漠中水是最珍贵的,没有水,根本过不了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玄奘在沙漠中迷路了,找不到野马泉补充水源,这本来已经非常危险,而他又失手把装水的大皮囊掉到地上,结果会怎么样呢?在玄奘传记当中,非常冷静、非常客观,但极其悲怆地用了八个字来描摹他此时此刻所面临的困境:“千里之资,一朝斯罄。”

野马泉找不到,随身携带的水全打翻了,又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玄奘应该只剩下一个活命的办法了,那就是“原路返回”。他只能回到离这里一百多里远的第四烽,再去找王伯陇帮忙。如果佛祖保佑一切顺利,不再出现任何意外情况的话,那就是一天一夜或者两天的路程。能走回去,总比渴死在沙漠里强。而根据历史的记载,玄奘也的确在这个时候违背了他“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的誓言,决定往东走了。然而玄奘对于佛教的虔诚毕竟不是普通人能比拟的。就在他向着东方走出十多里地以后,又后悔了,他想到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他不断地问自己:“今何故来?”(我是因为什么来到这儿的?)想着想着,履行誓言的念头逐渐占了上风,他再次下定决心:宁愿向西而死,绝不往东而生!(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玄奘在往东折返了十多里以后,又掉转马头,继续坚定地往西走去。有过沙漠行走经历的人都知道,在既找不到水源又迷了路的情况下,如果还要继续往沙漠深处走的话,基本上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了上天。玄奘此刻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准备凭着自己的一腔诚心,闯过这一难关,万一失败,求仁得仁,也毫无所怨。

在一滴水都没有,又完全不知道何处能找到水源的情况下,玄奘选择了继续西行,走进莫贺延碛大沙漠的深处,这就几乎等于是选择了死亡。那么,他又是怎样走出这片大沙漠的呢?

佛教僧人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往往会念诵观音名号,玄奘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周围全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色流沙,人鸟俱绝,更可怕的是“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到了后来,玄奘有四天五夜的时间在大沙漠中滴水未尽,终于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他再也走不动了,只能任凭自己躺在沙漠里,默默念诵救苦救难观音菩萨的名号。这时,有着意思就是白天常常会遇到沙尘暴,这个时候,被狂风席卷的黄沙就会像下雨一样漫天飞舞,让人无法喘息。而到了晚上,乌黑一片的沙漠里面,好像有很多妖魔鬼怪在举火点灯,这些灯火就像清晨的星空一样灿烂。这里所说的“火”应该是磷火,就是人或者动物死去以后,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并自动燃烧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只是古代才有,今天仍然存在,民间所谓的“鬼火”就是这东西。然而独自一人处在这样恐怖而恶劣的环境之下的玄奘,心中并无恐惧之感,他可能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彻底“身临绝境”了。

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推断一下的话,此时的玄奘起码有四天五夜滴水未尽,他的生命到达了极限。虽然我们知道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很多人被埋在矿井里,或楼房底下十几天,依然能生还,但是这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不能断水。而玄奘在极度干燥的沙漠中断水四天五夜,与一般人在正常的环境当中断水,更不可以相提并论。因此在这个时候,玄奘感到自己的生命大概就快要结束了。极度困乏、再也走不动的他,只能任凭自己躺倒在沙地里,默默地念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

其实此时玄奘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他一方面觉得生命正在渐渐地离自己远去,另一方面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又让他无法彻底放弃。于是,根据史书的记载,虔诚信仰的他对菩萨做了一番特别的禀告: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玄奘我此行不求名声,更不考虑财宝利益,我只是为了追求无上的佛法,菩萨你是应该救苦救难、佑护众生的,我如此艰难困苦,难道菩萨您不知道吗?

到了第五天的夜里,玄奘梦见了一个身长数丈的大神,表情凶恶,手持长戟,问他“何不强行,而更卧也?”这时候气候突然出现了变化。沙漠里这时候突然吹来了阵阵凉风。当时玄奘由于严重缺水,眼睛已经近乎失明,这时候顿感清凉爽快,视力也慢慢恢复了。更令人惊讶的是,那匹老马,原来也奄奄一息地趴在地方,在这时候也站了起来。老马似乎闻到了水的味道,拖着玄奘就象前跑。大概跑了十里路的样子,来到了一个水草地。玄奘和那匹马在这里绝处逢生,躲过了一劫。

我们为什么要说这段乞请词很特别呢?因为这里面隐隐含着对菩萨的指责和对菩萨法力的置疑。表面上看来很哀怨,但事实上这是玄奘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表明的态度: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付给了佛祖和菩萨。

玄奘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向菩萨诉说着。到了第五天的夜里,气候出现了变化(沙漠里的气候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有一句俗话叫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意思就是早晨你还穿着皮袄,中午就得穿薄纱了,而你吃西瓜的时候,也许正围着火炉。这句话主要是描写吐鲁番的,但是实际上吐鲁番离玄奘被困的莫贺延碛并不是很远。由此可见沙漠中一天之内的气候温差变化之大)。原本沙漠里闷热得像蒸笼一样的天气突然出现了转机,吹来了阵阵凉风,我不说大家也一定知道,凉风在炎热的沙漠中有多珍贵,它不仅能使人清醒,还能使疲惫不堪的精神得到改善。当时的玄奘本来已经由于严重缺水,眼睛几乎看不出东西。但是这阵凉风吹到身上,让他顿时感到清凉爽快,简直如沐寒冰,视力也渐渐恢复。而一直跟随着他的那匹久经严酷环境考验的识途老马,原本一直奄奄一息地趴在他旁边,这个时候居然也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沐浴在阵阵凉风中的玄奘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安静地睡一会儿了。据说在他睡得正香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位身长数丈的大神,表情凶恶,手里拿着一把长戟,一边挥舞,一边对他说:“何不强行,而更卧也?”(你干吗不勉强地再走几步呢,你怎么还睡着?)玄奘一下就被惊醒了,他以前做的梦里面,不是慈眉善目的佛或者菩萨,就是非常美丽的景物,比如大海、须弥山或者莲花之类的,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僧人一般都是比较相信梦境的。于是奇怪之余,玄奘还是照着梦里那位大神的指示,勉强站起来向前走。

然而就在他挣扎着走了差不多十里地的时候,他的那匹又瘦又老的马突然像焕发了青春一样,撒腿朝着别的方向飞驰,不知是它驮着玄奘,还是玄奘被他拖着,反正就是一口气奔出了几里地,把玄奘带到了一片非常丰满的水草地,而在这片草地的不远处,还有一个小池塘,池水甘甜,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史书中虽然没有提到这块地方是否就是王伯陇所说的野马泉,但是玄奘和他的马在这里又是喝水,又是沐浴,非常安稳地休息了两天的记载是非常明确的。玄奘认为,这片水草地和小池塘是神佛对他的眷顾,是佛祖救了他的命。休息完了以后,慈悲为怀的他还专门割了一些青草给瘦老赤马带上,作为它日后在路上的食粮。

其实在玄奘以前,也有很多的僧人西行求法,但是能够成功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冻死在雪山上、渴死在沙漠之中。更何况玄奘此次西行是偷渡出境,孤身犯险。他能够成功,与他内心无比坚定的信念有很大关系。

点评:

玄奘一路西行还遇到过许多惊心动魄的经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钱文忠教授讲的《玄奘西游记》。

信仰,会给人以某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经常会带来许多科学所无法解释的奇迹。比如,在遇到大型的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会很快因为绝望而丧失求生的欲望,很快就死去。而有信仰的人则因为在困境中相信会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来拯救自己,所以往往能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很久。我认

每个人都能自己进入到某种催眠状态,自我催眠其实是所有生命的本能。比如昆虫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装死,就是一种自我催眠状态。许多催眠秀的表演中,有给小动物催眠的镜头。有的催眠师会拿一只鸡、小兔子、青蛙,在手里念念有词,然后,这个动物就突然就死去了一样,躺在那里不动了。过了一会儿,催眠师再把它唤醒,这个小动物又马上活蹦乱跳起来,其实就是利用了动物的这个假死的本能。

催眠并不一定需要催眠师的引导才能成功。有许多情况都可以导致催眠的发生,比如跳舞、跑步、摇动、呼吸、祈祝祷、集会、唱歌等等。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会更加详细地了解究竟有哪些情况可以导致催眠的发生。

玄奘法师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凭着口念“心经”,进入到了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当然,对于佛门高僧而言,这种状态叫“入定”,并且随着修行的深入,还会有不同的入定状态。

古代有许多人,每天一定要有一段时间,找个安静的屋子“静心”。他们一个人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催眠。据说,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有每日静心的习惯,他有个佛家法号“长春居士”。静心,或许是他成为自秦始皇以后,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的原因。

其实,在来去匆匆的人生旅途中,能有那么一段时间停下脚步,忘记所有烦恼和忧伤,用心去欣赏路边的风景,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5733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4节 科幻故事:盗梦空间------

2010年7月,电影《盗梦空间》在北美正式上映,并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

在《盗梦空间》中,有一个名字叫道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的盗梦师,其实也就是催眠师。他的职业就是,通过某种方法为他人制造一个梦境,并进入这个梦境中窃取他人潜意识里的秘密,或修改对方的潜意识。

在盗梦师科布的盗梦空间里,梦境一共有四个层次。每加深一个层次,时间便变慢20倍。因此,在第四层空间里,时间流逝的速度比清醒的状态要慢上16万倍。据电影上所讲,在真实世界过上一天,等于第四层梦境里的一年。当然,如果进到第四层空间中,就很难从梦境中出来了。所以第四层梦境又称迷失域。

这个梦境太真实了,以至于在梦境里的人如果不依靠一些小小的仪器就根本无法分清自己是在梦境中还是清醒着。科布的仪器是一个陀螺,如果陀螺旋转起来不会停下来,就表明是梦境中。

科布曾经有个非常完美的家庭,有一对儿女,夫妻也很恩爱。两个人经常一起进入自己创造的梦境里享受那种天堂般的幸福。不过,随着两人不停地出入自己所创造的梦境,其妻子到最后无法分清自己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自己创造的梦境中。于是有一天,其妻子对他讲,他们现在是在梦里,如果从楼上跳下来就会从梦中清醒。科布百般阻拦也没有效果,有一天他妻子真的从楼顶上跳了下去,而科布也因为躲避美国政府的调查而不得不与自己的一双儿女分离,远避他乡。从此,妻子的死成了科布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的噩梦,当科布进入设计的梦境的时候,他的妻子总会出现,阴碍他完成任务,并引诱科布与自己一起进入第四层空间白头谐老。

在一次任务中,科布和他的同伴亚瑟,因科布的潜意识--科布的亡妻莫尔的阻扰,未能成功窃取雇主所需要的资料,从而面临着两天之内被杀的危险。为了保命,他们的另外一个同伴把他们出卖给了之前他们窃取梦境的对象--斋藤,斋藤找到科布和亚瑟,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服务,也就是找到全球垄断巨头的儿子费舍尔,在费舍尔的头脑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从而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成功,将带他回国。

由于科布迫切地想回家见自己的儿女,他答应了斋藤的请求,找到了“伪装者”埃姆斯、“药剂师”优素福、“造梦师”阿里阿德尼。精彩的盗梦故事由此展开。

斋藤买下了整个航空公司,让费舍尔的私人飞机故障检修,然后在费舍尔飞往洛杉矶的途中实施了这个计划。科布等一行六人将费舍带入了事先造好的梦境,对费舍进行潜意识修改。

然而费舍尔先前曾受过防止在梦中被袭击的专业训练,于是在第一层梦境中,他们受到费舍尔潜意识保卫队的猛烈攻击,斋藤受伤。于是他们把费舍尔带入第二层梦境中,一个酒店里。按计划让费舍尔认为科布是保护他的人,而费舍尔的潜意识队伍才是真正的敌人,计划成功。随后让费舍尔认为是叔叔为了夺权而故意隐瞒保险柜密码,并怂恿目标去叔叔的梦境找到保险柜,计划再次成功。随后在被酒店房间里众人携带费舍尔下到第三层,留下策划师负责众人穿越回来。

其余又进入了第三层梦境的雪堡,目的是让年轻掌门人自己见到他们设计出来的父亲而接受想法。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科布的妻子的影子再次出现搅局,开枪击中了年轻掌门人,这时候年轻掌门人没死,只是昏迷,情急之下,小女孩提出把年轻掌门人嫁接入的第四层梦境,在那里用把年轻掌门人唤醒。

于是,小女孩和科布进入科布的第四层梦境,在那里小女孩把年轻掌门人唤回了第三层梦境(同时第三层有人对他的身体电击)。在雪堡深处,年轻掌门人听到了设计中的父亲的最后遗言:Iamdisappointedthatyoutried...(意思是对不起,我不该勉强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也就是说让他作他自己别管公司,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费舍尔打开保险箱之后,他看到的是自己最珍爱的和父亲照片中的纸风车,对父亲愧疚之下自然会实现同样在保险箱中的伪遗嘱分拆公司。

与此同时,科布在第四层梦境世界终于狠下心来杀死了妻子的影子,也在争斗中被影子刺中身亡,同样来到了迷失域。在这里他见到了斋藤,并且说服他用枪杀死自己然后自杀而双双回到现实。

至此,科布的心结解开,他的对妻子死去的悔恨因为回忆起了和妻子在第四层梦境世界白头到老的幸福而被冲淡。斋藤在飞机上醒来后也兑现了诺言打了电话解除了他的通缉。

电影在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悬念。科布在“回到现实”与儿女团聚之后,用陀螺测试是否还在梦境中的时候,在陀螺还在旋转的时候,电影突然结束,到底是在现实,还是梦境?

这是一个与催眠有关的科幻小说。

在这个故事里,地球是外星人的牧场,因为人类是宇宙中少见的能分泌长生腺素的生物。所以丹丽比亚人用催眠术控制了全部人类的心智,活在幻想中。这样,在人类死亡时,丹丽比亚人就以死神的形象抽取人类体内的长生腺素,得以永生不死。

有一个催眠师保罗,在舞台上催眠了金发女郎,使她学狗叫,指挥交响乐团、唱歌剧,最后还产生幻觉,想象自己站在拥挤的夜间公交车上,因为太累了而要求别人让座。

表演结束后,华克跑到后来找到保罗,告诉他: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在在公车里,全身疲惫,别人身上的味道、车子行进的声音、硬币丢进钱箱,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非常真实,跟我的日常生活没有两样。

然后,她说:“当我的朋友告诉我,那是幻象时,我开始在想,要是这一切,我们的一生,这个世界,所有我们看见的这一切,感觉的一切,也是一种催眠幻觉的话......”

这段话使保罗深有同感,由于他的催眠经验太丰富了,他也经常怀疑整个人类都被催眠,没有一个人是清醒地活着。

保罗说:“如果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幻象,那表示有人催眠我们,要我们只看到这些。有可能的话,我要用催眠把这个催眠指令给问出来。”

华克同意配合,当她进入催眠状态后,保罗问:“你脑中有什么催眠指令?”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里面有指令。”

指令是什么?

我--不--能--说。

那我复述指令好了,要是对的话,你就点头。它是不是说,不能说?

她点点头。

你绝对不能说的是什么?

她摇摇头,不能说话。

你必须告诉我,指令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不然你的右脚会痒得受不了。

她一直搔脚,拼命反搔脚,仍然不肯说。

你必须告诉我,指令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你......

才说出这一个字,她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痛苦。

保罗努力了半天,用各种催眠手段逼迫华克,使她饱受各种痛苦,也只逼出“你只能感觉”这五个字。

就在这时候,丹丽比亚人的先进仪器感应到有人快要揭开秘密了,立刻派出特派员米瑟前来处理。

保罗深深凝视着华克的眼睛,准备将她催眠到更深的状态......

他看见华克的眼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然后,他无法移开视线了,低沉和谐如大提琴般的声音从他脑中响起,一股巨大的心灵力量,将他催眠了......

这个威严的声音告诉他“你会忘掉今晚发生的一切,宁可死掉也不会想起。你只能感觉到我要你感觉的一切!”

结局是,这位特派员米瑟完成危机处理后,建议总部要加强对地球人的催眠控制,否则一旦地球人认清了自己的真面,丹丽比亚人就没戏唱了。

就在这时,米瑟的手下报告说:“印度一位瑜珈行者发现自己的真面目,已经用二级心神控制令其精神错乱,目前住进疯人院。”

米瑟点头徽笑,心想,这名手下看来前途无量!

点评:

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在他醒来之后,发了一句感慨,“不知道是我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与庄子先生的感叹何其地象。

梦境,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欲望无法满足,常常会在梦中实现。因此,在梦境中往往可以发现做梦的这个人的潜意识。可能这个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根本不知道自己潜意识的情况。佛洛伊德先生的精神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梦的分析,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催眠与做梦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潜意识的反应。所不同的是,在睡梦状态,这个人的意识几乎完全消失,潜意识不受任何外界影响而自行运转。在催眠状态,这个人的意识尚保留一部分,保持着与催眠师的接触,接受催眠师的催眠指令。因此,可以通过催眠师的催眠暗示,让潜意识逐渐发生转变。

在这部电影个故事里,盗梦师通过在梦境中对人的潜意识进行修改让人产生变化,这点是符合催眠的理论的。人类被外星人所催眠,并施加了一个“你只能感觉到我要你感觉到的一切”这样的催眠暗示。其实,这个暗示便是催眠术中非常有用的“催眠后暗示”。催眠师给予的一些让被试者在催眠后觉醒状态下发生反应的暗示,被称为催眠后暗示。在一般情况下,催眠师对被试者进行暗示,使其遗忘这个催眠后暗示。在催眠觉醒后,被试者常会对这些暗示自动地作出反应。

比如,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暗示被催眠者醒来后,当他一听到拍手的声音,就会不可抑制地大声唱歌;或当他听到“苹果”这个词时,就会捏鼻子。于是,被催眠者醒来后,听到拍桌子的声音后就会自动的唱歌;或听到“苹果”一词后就捏鼻子,而且并不知道这是催眠后暗示的结果。有意思的是,当问他们原因时,他们往往会辩解道,自己听到了好听的乐曲,所以要唱歌;或他们确实闻到了怪味,所以就捏鼻子。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5733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催眠真相自我的觉醒》

作者:李涛
小说现有字数:15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催眠真相自我的觉醒”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65733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