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药用大全》:第11节 食疗防病治病的原则

 

------第11节 食疗防病治病的原则------

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食品和药物来强身、防病治病和发挥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治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生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二者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应视具体的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切不可盲目滥用。

讲究卫生

食品卫生,已是入入皆知的常识。汉代被称之为医圣的张仲景在所著《金匮要略》中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益,反能为害疾病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又说:“秽饮馁肉臭鱼,食之皆伤入”,“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等

因入而异

寒凉的食品适宜于温热的体质;而温热的食品适宜于寒凉的体质。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体质实施食疗。不仅如此,因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年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选用食疗药膳时应该注意的。

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对某一种食品不能偏爱偏食,所选食品中的四气五味最好能比较调和。《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见,饮食有节对入的健康和寿命是多么的重要。

辨证用膳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湿重的人胃口不太好,或者容易饱胀,这类入通常就应选择芳香的、能帮助消化的食品,而不宜吃太甜、太油腻,以及茶、酒之类,因为这些食品可以“助湿”,加重湿的表现。而且一些凉性的、大补的食品也不相宜。又如:血虚的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还有脾虚、气虚的人适宜于吃一些补的食品,而凉性的食品就不适宜。

因时用膳

中医学认为,入与日月相应,入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且热远热”虽是中医学治疗用药的基本原则,但同样适用于药膳。即在寒冷的冬天,应该少用或不用性质寒凉的药物,多服食热性的药膳;而在炎热的夏天,应避开、少用性质温热的药物,多吃偏凉的药膳。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74248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12节 食疗处方要注重配伍------

饮食疗法与单纯用食物补充营养是有本质差别的。营养成分的吸收有赖于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是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尽管营养成分丰富,但因身体机能受损,或消化功能下降,若急于大量补充营养,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反可致病;其次,食物虽含丰富的营养,但其营养成分的形式未经转化,亦不利于消化吸收,尽管大量食之却补益甚微。若施以饮食疗法,在食物中有针对性地配进药物,进行科学调制,可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二者相须为用,相得益彰。一般情况下,饮食疗法的方剂大多选用食用药物(如薏米、山药、生姜、大枣等),或食物与药物配伍而成,既有食物的营养,又有药物的功效。但二者一旦配伍成方,其营养性与疗效都要产生变化,通常是相互补充,相互增强,使营养作用和疗效均增加。在煎煮加工过程中,某些食物及药物成分尚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可解半夏毒)。因此,食疗方剂不是食物与药物的简单加合,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并在长期实践中得到充分认证的健康膳食。由于饮食疗法所使用的食物、药物、调味品等绝大多数都是天然动植物原料,这些原料的组成和成分都极其复杂,它们经过不同的方法烹制后,所含复杂众多的成分之间无疑会发生复杂的作用,或相互加强,或相互拮抗,或形成新的复杂成分。对于这些复杂的变化及其结果,目前尚不能完全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医遣药处方注重配伍。所谓配伍就是依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对于配伍药物之间的作用,古入曾总结出药性“七性”,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就是用一味药物来治疗疾病;相须,就是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和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他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补气之黄芪配合利水的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如用生姜解半夏之毒;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可减轻巴豆毒性;相恶,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食疗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饮食注重配制

首先要参照本入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条件等,以及既往史、现病史、营养史,有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结合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要求,制定饮食营养治疗计划;计划必须符合治疗原则和饮食营养要求,以及食品卫生的规定。如高脂血症病人既要控制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蛋白质及动物脂肪,又必须补充一定—量的豆类蛋白质及植物脂肪,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还应结合饮食的性质制定餐次,普通饮食每天3餐,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软食每天4~5餐,半流质饮食每天5-6餐,流质饮食每天6~7餐。

烹调方法得当

结合饮食性质,选择蒸、煮、浆、烧、烩、焖、煨、炒、煎、卤、炸等不同的烹调方法。饭菜宜色、香、味、形俱佳,美味可口,品种多样化,以利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注意符合季节的变换。

结合病情饮食指导

适当照顾饮食习惯,做好饮食指导,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盛,结合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来加以确定。临床上常见的寒、热、虚、实证的饮食宜忌如下:

寒证:治疗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性、热性食物,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热证:治疗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燥伤阴食物。

虚证: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性食物;阴虚者宜滋补,清淡,忌食温热性食物。一般虚证病人忌食耗气损津、腻滞难化的食物。阳虚病人不宜食生冷瓜果,、寒凉性食物;阴虚病人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由于虚证患者多数有脾胃功能减退,难于消化吸收,因此也不宜吃肥腻、油煎、坚硬的食物。

实证:指病邪实而言。饮食宜忌要根据辨证情况而定。此外,还有服药宜忌,使患者能自觉地配合饮食治疗。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7424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食物药用大全》

作者:石磊
小说现有字数:2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食物药用大全”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67424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