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颗珍珠》:第八节 忍辱著史

 

------第八节 忍辱著史------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专门负责记载史实和管理国家典籍,这无疑就给司马迁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司马谈对儿子要求很严格,自己白天去执行公务,总把司马迁也带上,让他自己在藏书室里找书看。司马迁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渐渐地,他对历史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一扎进书堆里就不肯再出来。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等长到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熟练地背诵《左传》、《国语》、《世本》之类的古代书籍了。后来,由他父亲引荐,司马迁拜访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古文大家孔安国和今文大师董仲舒,并向他们讨教《古文尚书》和《公羊春秋》的精义。经过父亲和名师的亲自指点,司马迁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20岁时,他就已经是一位博才多识的学者了。之后,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司马迁又开始游历各地的名胜古迹。他每到一地,必亲自览阅当地县志,考查风土人情,还和当地人一起吃住,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通过这次游历,不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而且还丰富了他的知识范围,使他了解到了许多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奇闻轶事,这为他以后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死前曾留下遗嘱,要司马迁继承父志,写出一部表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这一年,司马迁38岁。不久,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正式做了太史令。为了完成父志,司马迁一上任,就立即着手搜集有关资料,开始了艰苦的编写工作。当时,为了使自己能够集中精力著书,司马迁谢绝了一切交往,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来了,他都一概闭门不见。白天公务繁忙,几乎抽不出时间来,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写作,经常是写到深夜还不肯上床就寝。夏天来了又去了,冬天来了也去了。一转眼,已经过了六个年头,他的书屋的墙角已经堆满了一摞摞的竹简。正当他工作得比较顺利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的事情。

原来,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率5000士兵出击匈奴,遭到匈奴主力八万骑兵的围攻,李陵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战败被俘。汉武帝刘彻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李陵全家满门抄斩。司马迁却念李陵孤军奋战之功劳,挺身而出为李陵进行辩护。这下可触犯了汉武帝,他立刻派人把司马迁抓了起来,投进监狱,判为死罪。司马迁并不怕死,可他一想到父亲的遗志尚未实现,却又伤心起来。当时,犯死罪的人根据两种旧例可以免死:一是拿钱赎(50万左右),二是受“宫刑”(即“腐刑”。中国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破坏男子或女子生殖器的刑罚)。司马迁官位低微,俸禄又少,上哪里去弄那么多的钱呢?但是“宫刑”又是一种极侮辱人格、糟践人身体的刑罚,受了这种刑罚而活在世上,那真是比死还难受。怎么办呢?司马迁想了很久。最后,他下了决心,为了实现自己平生的夙愿,为了造福于后代,他甘愿忍辱含垢,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狱后不久,被任命为中书令。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中书令在当时虽然属于要职,但是因为只有宦官才能担任,所以为一般士大夫所不齿;加上有一些人对他进行肆意诽谤和造谣,使他心情感到非常难受和悲愤,“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每想到受宫刑的耻辱,总是汗流浃背,沾湿了衣服),几次都想一死了之,但是他觉得轻生“与蝼蚁何异”,所以每次都忍住了。

在写作的过程中,司马迁还经常以古人逆境发愤成才的事迹来鼓励自己,比如左丘明眼睛瞎了,却写成了《国语》;孙膑被剔去膝盖骨,还写了一部《兵法》,在流言蜚语下他仍然坚持著书。他在给自己的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君子宁死不辱,我何尝不知?而我之所以隐忍苟活,不就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吗?假如这部上起轩辕、下迄当代的历史巨著已经完成,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我死有何难,死而何恨?”

经过司马迁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元前93年,史书终于全部脱稿,实现了他“要死之日,然后是非乃定”的愿望。这部书,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第一次系统地记录了汉武帝以前三千年的中国历史。这年司马迁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不因为处境恶劣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也不因处境优越而改变自己的理想。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08229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九节 蒲草编书------

“蒲草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书?不仅今人没有见过,就是在很早的古代也是没有的,这是西汉时一位法学家的“发明创造”。

这位法学家名叫路温舒。他年幼时是个放羊娃。有一天,他放羊回家,赶着羊群,还背了一大捆蒲草。邻居们见了有些不解,便问:“割这许多蒲草干啥?”

路温舒答道:“编书。”

原来,路温舒因家里供不起他上学,只好当了牧童,但是他对读书识字很感兴趣,白天放牧,晚上就想尽办法求人教几个字。渐渐地识字多了,读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他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那该多好啊!可是他自己没有书,也没钱买。

这一天,他在池塘边放羊,忽然看见塘里长着一丛蒲草,又宽又长,不禁眼前一亮:这蒲草多像从前抄书用的竹简呀!哈,这下有门儿啦!他兴高采烈地割了一大捆蒲草背回来。

回家后,他就开始“编”他的书了:先将蒲草切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线绳联结起来,再向别人借来了书,抄写在上面。从此他也有自己的书了,放羊时就可以随身带上阅读。

他的“蒲草书”读了一册又一册,学识长进很快。由于他读的书里不少是法律书,因此他在法学方面有了一些造诣。后来,他又在监狱里谋了个小差事,乘此机会,他潜心钻研法学著作,对当时的律令理解得很透彻。

路温舒精研法令,又目睹监狱里的黑暗现实,所以对法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曾经上书汉宣帝,要求改革法律制度,主张“崇仁义,省刑罚”,“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提出一些正确的主张,做了不少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成为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法学家。

有才识的人,恰逢政治清明的大好时光,前途无限美好。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0822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物励志小说 《痛苦是一颗珍珠》

作者:冯志远
小说现有字数:6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痛苦是一颗珍珠”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0822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