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10.孩子爱打小报告不一定是“好管闲事”

 

------10.孩子爱打小报告不一定是“好管闲事”------

帆帆妈发现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会和她打各种小报告,诸如:“妈妈,我们班思彤不好好喝水!”“吃饭的时候,小晶把饭都弄到地上了!”这样的小报告也就罢了,有时候,帆帆连“慧慧用手指我”这样的小报告都要打。帆帆妈每当听到她的各种对小伙伴的“控诉”时都哼哈地答应着,但是后来她忽然想,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天天围着老师这样打小报告,小伙伴该多么厌烦她呀,还记得当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就非常讨厌班上老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小红。

一想到这些,帆帆妈在第二天送帆帆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和帆帆的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这个顾虑,结果老师说帆帆确实也在幼儿园整天围着她转,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她了,一会儿又报告某某小朋友违反纪律了,总是数落小伙伴的不是,小报告之多,令她也管不胜管。

帆帆妈一听老师也这么说,并且看到老师也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有点着急,她放佛看到女儿像当年的小红一样被小伙伴们讨厌。

那么,如何解决像帆帆妈遇到的这样的问题呢?首先妈妈需要搞清楚孩子打报告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原因,其实,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情况:有些孩子以前被别的小朋友在老师面前打过小报告,并且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他怀着以牙还牙的心理,通过小报告来反击,达到心理平衡。有些孩子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爱。这类孩子的内心深处可能觉得老师或者家长不注意他,甚至认为老师过于偏爱一些孩子,而对他的关注不够多。为了让老师认识到他的价值,他就会“打小报告”来达到目的。还有些孩子抱有想把其他小朋友从道德和行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来向老师打小报告,这往往会起到对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作用。如一个孩子倒着爬滑梯,而另一个小朋友在上边正要滑下来,这时候看到情况不妙的小朋友打的一个小报告就非常有作用了。

有的幼儿园老师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感觉他们听话好管理,并且和老师亲近,于是对这样的孩子另眼相看。这样做的结果会助长孩子打小报告的风气,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这样的行动中,并且延伸到爸爸妈妈那里。

另外,有些家长教育欠妥也是令孩子产生这种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避免孩子受到委屈和伤害,一般家长都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处事策略,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受到了别人的欺负,要找老师来解决。家长希望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孩子也能快乐地在幼儿园生活,但是如果孩子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一味地“报告老师”来替他解决问题,不但会失去小伙伴的信任,还会养成依赖的习惯,并且减少了独自面对困难的学习机会。

从上面的各种情况可以看出,面对孩子的“小报告”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是“多嘴多舌”、“好管闲事”,如果你能够花些时间来弄清楚你的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那将才会真正帮助到孩子。

但是,不论怎样说,打小报告都意味着一种无能,都表明了一种事实:在自己的能力不能达到之时,借助其他强有力的人来控制别人。因此,妈妈应该注意在孩子的孩提时代,不仅自己要正确地面对孩子的“小报告”,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身处理前来报告的各种小事,将来孩子长大了,自然也就有了处理大事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小报告,妈妈不应该只是哼哈地来敷衍,而是应该首先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这样会满足孩子需要被关注的心理需要,需要处理的事情,在酌情考虑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向你诉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回答孩子的小报告:“啊,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在开玩笑吧!”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通常,这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重要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而孩子也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似乎很没有必要。

如果孩子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因为矛盾和挫败而来向你打小报告,寻求你的帮助,你可以先平复他的情绪,努力在情感上保持中立,不要先给他们贴上对和错的标签。冷静地说明规矩并要求他们听话。也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鼓励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因为打小报告而获得了老师的帮助和解决,最好引导他再好好想想,除了打小报告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孩子慢慢学会宽恕、谅解、克制愤怒,同时也能勇敢地面对那些直接伤害自己的对象。

专家妈妈贴心话

对于那些爱和妈妈打小报告的孩子,妈妈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教育孩子。如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你就可以对他说:“嘿嘿,你犯错了,我明天告诉你老师,老师就不会给你小红花了。”孩子肯定不愿意你告诉老师,会用撒娇或者哭闹等方式阻止你,这时候你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别的小朋友犯错的时候,如果你告诉老师,那个小朋友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呢?”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感同身受被他打小报告的孩子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就会多一份思考。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03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二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人家孩子活泼开朗的人见人爱,性格多好!”你在羡慕别人孩子“好性格”的时候是否为自己孩子内向而安静的性格而感到遗憾?

“我家孩子性格孤僻,长大了恐怕也难成大事!”有这样感叹的家长你是否知道性格与智力是否相关?

“我一定把孩子的慢性子给‘板’过来,要不事事都会落在人家后头!”试问,你是否在为孩子“嫁接”性格?

在幼儿园更多小朋友的参照下,孩子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凸显,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好动还是退缩,是慢性子还是暴脾气……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人们往往把3~6岁称为性格塑造的“水泥期”,一个人的性格在人生的初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但对于孩子日益明显的性格,我们家长应该秉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性格有没有好坏之分?需要不需要改变?有些性格上的负面因素该如何引导孩子降低?

在孩子性格的“水泥期”,我们家长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03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作者:李丽
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303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