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3.爱发脾气的孩子性格就“坏”吗

 

------3.爱发脾气的孩子性格就“坏”吗------

不论在商场超市还是在家里,经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发脾气的情景,有的甚至还躺在地上撒泼打挺,让妈妈们既无奈又恼火。随着他的性子吧,将来不知道会惯成什么无赖性格,给他屁股两巴掌吧,似乎暴力方式也不太妥当。

3~6岁的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发脾气的情况,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现象。有些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可以通过预料和准备而加以干预的,而其他的情况却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发脾气。这其实和孩子本身的性格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两种类型的根本不同:一种是因为3~6岁的孩子做事能力有限,如果当他们累了、饿了,要应对变化或过度受刺激的时候,他们就会沮丧或感到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具体情况而引起的,如孩子想要让别人服从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大声喊叫、跺脚或者做出让其他人关注的动作。

对孩子的行为要理解。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的性格“坏”,他们只不过是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一般这种现象会在学龄后有所缓解。

对于发脾气的孩子,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

对于正在发脾气的孩子,妈妈可以马上做出的反应是:

可以不要理睬他,有时候因为没有人关注他,他自己就会停止。要告诉他,哭闹是没有用的,只要好好说话,妈妈才能注意听。如果孩子一发脾气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那么这个“发脾气”会成为孩子的一个杀手锏,动不动就拿出来胁迫你。

你也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停止哭闹,如打开一段旋律愉快的音乐,让音乐去感染孩子的情绪,或者提出一个建议,让孩子和你一起去做,这样或许就能冲散他的怨气。

对于理解能力比较高的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你不妨蹲下来认真告诉他:他无理取闹地发脾气,会让你很生气,并且你将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但是,尽管你生气或者暂时离开了他,你心里还是爱他的。否则,孩子会担心失去妈妈的爱而学会压抑自己的愤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对于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妈妈不妨用幽默的口气来逗逗孩子,有时候也可能会起到作用,如,你可以蹦起脸来说:“从现在起,我们谁都不能笑……哦?我怎么看到一个孩子有点笑了呀……哈哈,你笑了!”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切忌和孩子大吵大闹,这样做不仅会延长发脾气的时间,而且这样的负面情绪会在不久的将来重复出现。但是,如果您拒绝孩子发脾气,那么他自己会尽快的平静下来。

还有,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和他试图讲什么道理。原因很简单,这是大人们也能感同身受的事情:当一个人处于情绪的漩涡的时候,什么道理都是听不进去的。等事情过去了,等他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你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负面的情绪点燃,孩子一生气你也变得怒气十足,那么,就请先离开房间,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在孩子发脾气时坚持你自己的立场很重要,孩子发脾气时候秉承的原则应该是:温和而坚定。

在孩子发脾气时,告诉孩子一些处理愤怒情绪的方法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从长远来杜绝孩子孩子乱发脾气伤害他人和自己。

1.让孩子将情绪喊出来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他的内心会积压着很大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得不到宣泄,对孩子的身心都是不利的。不妨让孩子大声喊出自己的情绪,如:“我很生气!我很生气!”当然,这个时候你应该严肃对待孩子的感受,当他宣泄完了,再去问他的原因以及帮他解决问题。

2.帮孩子找到倾诉和发泄对象

当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可以让他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诉说,或者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和故事书,也可以找东西来宣泄,但是不能攻击人,可以用棍子打一棵树,用拳头捶打毛绒玩具等。

3.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内疚

如果你指责孩子的情绪,如“你怎么这么爱生气呀!”“你性格怎么这么差呀!”就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内疚的负面心理。让孩子知道生气是正常人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如果你能正确面对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可以给孩子做个很好的榜样。如果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可以适时告诉孩子,如:“妈妈现在有点烦,不过和你没关系,我想一个人呆会儿,好吗?”

4.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

有的孩子在哭闹的时候,耐心差的大人可能会对孩子喊道:“你给我憋回去!”或者有的妈妈说:“你在这哭吧,我可没有时间陪你,我走了!”孩子哭得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再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

专家妈妈贴心话

情绪管理是提高孩子情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让孩子学会克制,保持镇定和从容性情的必要手段,在孩子人生的初期,妈妈要教给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拥有良好情绪和健康心态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成功。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03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4.孩子做事慢,性情不一定慢------

在和很多幼儿园的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的“慢性子”。如一位儿女在中班的妈妈说:“每天给孩子穿衣服我就要用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如果你给她穿吧,她半天也不肯抬一下胳膊,或者穿一半的时候又非要去做别的事情。让她自己穿吧,她磨磨蹭蹭更不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穿完!”有一位儿子在小班的妈妈补充说:“说到喂药就更愁人了!就那么一点点冲剂,孩子一小口一小口的不肯快喝,有时候我实在等急了,就掐着鼻子给他灌下去,最后搞得孩子哇哇大哭,我也累的满头大汗,唉,没办法!”

在前面的“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的内容中已经提到了人的气质特征有很大的先天因素,有的孩子先天就是慢性子,如黏液质性格的孩子重要的特点就是“慢”,做事情效率低。不仅吃饭慢,穿衣慢,事事都很慢。这类孩子的“慢”是天性使然,妈妈在接纳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多鼓励孩子,千万不能责骂和嘲笑孩子,也不必一味地想改变孩子的本性。

但是,如果任孩子这样“慢下去”,将来孩子事事都落在别人的后面,也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教”。

在“调教”之前,有必要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一下分析,不同性质的事情应该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孩子的“慢”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1.爸妈都是慢性子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经常自省,孩子慢性子是否和自己有关系?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是慢性子,那还能让孩子“快”得起来吗?想让孩子快起来,不如全家总动员经常搞搞比赛,看谁事情做得快。

2.孩子对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还有的孩子并非事事都做得慢,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的事情动作就很快,但是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动作就会变得慢吞吞的。如果他想去动物园,只要你招呼一声,他就能像离弦的剑一样冲出去,但是你让他写个总不能得小红花的作业,他就能磨蹭一个小时。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摸清楚他感兴趣的东西,用这些东西刺激他来完成必须要做但又不太喜欢的事情。

3.大人要求过高

孩子的能力还不强,有时候动作和思考会有些慢,但是大人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要求孩子,有时候要求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大人就会认为孩子“磨蹭”。这样的家长总倾向于指责孩子,而这种指责会让孩子更加“磨蹭”。因此,这样的家长不妨将指责转为鼓励,如孩子吃饭很慢,不应该对孩子说:“你看你吃饭吃的,半个钟头过去了还没吃完!”而应该说:“你比上次吃得快多了,上次用了40分钟吃饭,今天我估计你30分钟就能吃完!”

4.大人过度包办

在嫌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大人还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是不是过度照顾,以至于什么事情孩子刚做了一半,就因为“慢”或者“做得不好”而被你抢过来帮着做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孩子就会觉得我慢点也没有关系,反正有人帮我收尾。

6.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干着干着就去做别的事情了,正在吃饭时,听见楼下有人说话,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盆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水来了,刷牙的事情也忘到爪哇国去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注意力的习惯,这样,孩子做事的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专家妈妈贴心话

在让慢悠悠的孩子尽快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说:“快点,你快点呀!”因为孩子内心的秩序被妈妈搞乱了,没有了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做事情自然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更加影响做事的效率了。为了督促孩子加快做事的效率,妈妈不妨使用“计数法”来解决孩子做事缓慢的问题,即给孩子倒计时,数字会让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压力,从而有效完成任务。当然,妈妈数完数字应该在孩子完成事情之后,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成功的感觉。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03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作者:李丽
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303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