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序跋集》:第23章 《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论集》自序

 

------第23章 《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论集》自序------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初期,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就以德国为例,在19世纪中叶,梵文学者本发伊(TheodorBenfey)发表了他的名著:《五卷书:印度寓言、童话和小故事》,有德文译文,长篇导论和详尽的注释。在导论中,他使用了多种语言的材料,详详细细地追溯了书中故事在欧洲和亚洲等地流传的过程。他从此奠定了一门新学科的基础:比较童话学或者比较文学史,两者都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而《五卷书》中的故事几乎都来自印度民间文学。从此,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就结下了难解难分的缘分。事实上,在这之前或者之后,二者的关系始终密切。在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最早流传的而且始终流传的几乎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寓言、童话和小故事。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学,就不会有比较文学的概念。

至于我自己,我原来既没有有意识地想去搞民间文学,也没有有意识地想去搞比较文学。我只是在读书之余,觉得有一些材料很有趣,就随时写了一些短文。对于这些文章 ,我既重视,又不重视。重视是因为得之不易,不重视是怕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不管怎样,只要遇到我认为有趣或者有用的材料,我仍然随手写成文章 。转瞬就是几十年,至今不改,今后也不想改。

北京大学年轻的朋友阎云翔同志看到了这些文章 ,表示出的兴趣之大出我意料;仔细一想,又似乎在我意内。为什么这样绕弯子说话呢?就因为,我实际上是喜爱这些文章 的,怕只怕难得解人。现在竟然有人喜欢,岂不是“实获我心”了吗?好像是就由于他的建议或者推荐,民间文学出版社的同志们表示愿意出版这些东西,我自然是乐于接受。这一部书的来源就是这样。记得欧洲什么名人(是拜伦?)说过:“过了一夜,天明一睁眼,我竟成了名人了。”在我却是:“过了一夜,天明一睁眼,我竟成了民间文学研究家和比较文学研究家了。”岂不大可喜哉!又岂不大出乎意料哉!

阎云翔同志不但读了我这些文章 ,而且还发现了我在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上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乍听之下,这一次是真正出我意料了,我觉得他这话非常新鲜。我连自己是在搞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都没有意识到,哪里还谈到什么完整的思想体系呢?但是,“新鲜”之余,促我反思;反思之余,恍惚之中,仿佛自己真有一套思想体系了。先不管这思想体系是否完整,思想却终归是有的。简言之,我赞成比较文学研究直接影响的一派。这一点我是无法否认的。限于自己的气质,做学问,我喜欢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对那些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东西,我不擅长,也不喜欢。中国旧时把学问分为三支:义理、词章 、考据。我最喜欢考据,最轻义理。讲到义理,只有马克思主义使我心服口服,其余的则多少有点玄乎,我脑筋迟钝,有点跟不上。而且有一些义理,今天说红有理,明天说黑也有理,有点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意味;圆融无碍,圆融到非非想天,我是钝根,无法奉陪。因此,我写的这一些比较文学的文章 ,卑之无甚高论,然而却都是实打实的东西。这实际上都是我上面说的那种偏见的具体反映。

这样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仿佛听到有人这样问了。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从来没有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过去搞过这玩意儿而积累了一点经验的人,都能够知道,搞这东西也并不容易。我羡慕天马行空,但是我更赞赏在地上脚踏实地走路的人。搜集一点这样实打实的表现相互影响的资料,十分不简单。有时候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真好像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下联是“得来仍然费工夫”。你处心积虑想去寻找,其结果必然是碰壁。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平行研究。我只是想说,搞平行研究,必须深入探索,细致分析,瞻前顾后,明确因果,然后从中抽绎出理论,这样的理论才是可靠的,我是拥护的。

我自己没有凌虚御风的本领,但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只能在大地上爬行。我集的是腋,但对集腋成裘的人来说,这是决不可少的。我炼的是铁,但对点铁成金的人,这同样是非常必要的。我相信,我的这些文章 对我的同行们来说还会有点用处吧。是为序。

1986年5月13日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3508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24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序------

最近几年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逐渐开展起来了。在这方面,北京大学起了鼓吹推动的作用。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老中青三结合研究梯队也已形成。我们出版的这方面的书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全国的研究情况也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

是不是一切都很好,都很顺利,一点缺憾也没有了呢?还不能这样说。在了解外国研究情况方面我们还有不少空白点。一不够普遍,二不够深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

从国际上来看,法国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有突出的贡献。现在常讲的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分庭抗礼。对法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曾做过令人满意的翻译与介绍。但是仍然是一不够普遍,二不够深入。现在葛雷同志和张连奎同志翻译法国几个著名的比较文学家的几篇文章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这是值得欢迎的。我相信,全国广大的比较文学者也会欢迎的。我虽然乐意写这样几句话,但估计我的话会成为蛇足,我也希望它成为蛇足。本书价值具在,读者自己会评断的。

1987年6月23日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3508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名家名著小说 《季羡林序跋集》

作者:季羡林
现有字数:42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5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季羡林序跋集”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3508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