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序跋集》:第45章 《挑灯集——郑子瑜散文选》序

 

------第45章 《挑灯集——郑子瑜散文选》序------

我同子瑜先生认识,已经颇有一些年头了。最初我认为他只是一个学者。现在读到了他的散文和杂感的结集,才知道他原来也是一个散文作家。愧我孤陋寡闻,罪过,罪过!

我在很多地方都讲到过,中国是世界上的散文大国,无论从量上来看,还是从质上来看,还要加上一个历史传统之悠久,中国都无愧是世界第一。

我没有研究过中国散文史,我不知道专家学者怎样把中国散文分类。窃以为分类的方法恐怕是很多的,比如按内容分,按形式分等等,都不失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方法。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我想按照我在上面提出的观点,把散文分为:文学家的散文、学者的散文、文学家兼学者的散文。要举例子嘛,也可以。第一类可以韩愈等为代表。第二类的代表则有司马光等。至于第三类,前有司马迁,中有欧阳修,近有鲁迅。

文学家的散文和学者的散文有没有区别呢?应该说是有的。用当前的说法,文学家颇多形象思维,而学者则偏多逻辑思维,二者之间不能说没有矛盾。对比一下抒情或叙事散文和学术著作,就能完全窥探个中消息。学术著作往往缺乏文采,是显而易见的。至于集文学创作和学术著作于一书,千古唯有司马迁《史记》,可谓戛戛乎难哉!真是“万古凌霄一羽毛”了。

读到这里,我想读者一定能猜想到,我将把子瑜先生归入学者兼文学家这一类。事实正是这个样子。他天造地设地应该属于这一类。

作为学者,子瑜先生从事中国修辞学的研究,历有年所。弄大斧于鲁班之门,开讲座于东瀛上庠。一部《中国修辞学史》,皇皇巨著,前无古人。先生之为功,可谓大矣。

然而读先生现在这一部散文结集,则又能发现,先生之文章 风致嫣然,极富文采,令人很难想象是出自《中国修辞学史》作者之手。又可见先生于此道功力之深。

先生虽已年逾古稀,然较之不佞,仍少五岁。以吾视之,先生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来日方长,伟业可期。谨预为之祝。是为序。

1992年6月11日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3508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46章 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序------

在中国先秦时代,著书都刻写在竹简或木简上,读书当然也得读这些东西。纸张发明了以后,就以纸来代替竹木。书籍都必须用手抄写。印刷术发明了以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非同等闲的进步。到了今天,除了海内孤本有时还有人手抄外,手抄本已经完全不见了。

然而,刘国龙先生却孤愤独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亲手抄了几部大名垂宇宙的中国古典小说,有的甚至一抄再抄,一丝不苟。看了龙抄本,令人肃然起敬。刘先生还并不是奴隶式地手抄而已,他在选定本子方面煞费苦心。选定了本子以后,也不是依样画葫芦,抄开抄开;而是句斟字酌,选定最恰当的字句,这已经越出了手抄的范围,进入了校勘学的领域了。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认为,这有意义,而且是特殊的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弘扬的方式却可以有所不同,不必也不能强求一律。刘先生的龙抄本就是方式之一,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方式,人们读排印本同读手抄本,印象和感情是不会一样,后者更为深刻。

刘国龙先生有福了。

总之,两句话:刘国龙先生可入“奇人传”,龙抄本可入“无双谱”。

是为序。

2000年1月5日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3508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名家名著小说 《季羡林序跋集》

作者:季羡林
现有字数:42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5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季羡林序跋集”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3508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