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泛舟》:8.语文科代表

 

------8.语文科代表------

1957年9月1日,我跨入阜新县一中的大门。被分在一年级一班,学号为一号。开学当天,班主任杨老师把我们六七名同学召集到办公室,告知拟安排我们为班干部。并点名要我出任学习委员,看来杨老师是经过调査看过“档案”,业已心中有数了。他怎知这时我已确立了理想目标,我酷爱文学,为实现作家梦,我谢绝杨老师的厚爱,毛遂自荐,提出不当学习委员,要做语文科代表。杨老师说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兼任。可我却死心眼子,强调一心不可二用。杨老师第一次领略了我的固执,他说,想不到我小小年纪竟这样有主意。从此,直到初中毕业,三年间换了四任语文老师,我这语文科代表一直稳坐江山。

事实证明,我在全校18名语文科代表中,是最突出的。

当时,学校有四块黑板报,是全校师生的惟一发表园地。四块

八版,几乎每期都有我的文章刊出。仅此一项,就使我在学校有了小小的知名度。初一时,全校搞了一次朗诵比赛,参赛同学大都以短诗为主,我却选了一篇难度最大的长达千字的散文,题名是《雅鲁藏布江畔的夜火》。博得了一致好评,摘取了惟一的一名金奖。所学的课文,同学们都纷纷叫深,对我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课本上的唐诗、宋词、元曲,我在小学时便已背得滚瓜烂熟。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木兰辞》等长诗,我能一字不差地流利背诵,而且直到今天亦如往昔。同学们感到最难的长篇节选,诸如《岳飞枪挑小梁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八卦炉中逃大圣》、《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因为我早就熟读过这些长篇,对我来说篇篇易如反掌。我的作文在全校更是红杏出墙,初一时语文老师张志涛布置一篇命题作文一《理想》,我自作主张,以诗代文,记得开头四句是这样写的:

万里蓝天是画板,千株青松做笔杆,片片白云为素笺,大海为墨写诗篇,学校语文组老师们交相称赞,并在全校语文课上广为宣传。

我钟爱文学,并不意味其他学科失衡。实际情况是,我的整个学习成绩是满堂红。那时实行5分制,我是全班仅有的3

名全5分学生之一。初三时有一次上地理课,我刚刚得到一册新书《红旗谱》,梁斌的描写把我深深吸引,禁不住在课堂上偷看起来。正看得人神,一个粉笔头打在我脑门上。我猛地抬头,地理教师么桂凡已来到面前,一把抄去我手中的书。他喝令我站起,大发雷霆:“好啊王占君,上地理课你看小说……”

我不服地分辩:“反正这堂课我已听会了……”他不容我再分说,把我拽上讲台,面对黑板:“你把东北铁路图给我默画下来,而且主要车站、方位去向都不能错,我便饶了你。”我拿起粉笔,不假思索,几乎是一挥而就。不光标出四十多个主要车站,还标出了各条铁路线的名称。如“滨绥”、“长大”、“沈山”、“新义”等等。当我再准确地标出比例尺后,么老师惊呆了。他颇为感慨地说:“简直就是神童,这张图铁路局调度员不一定画得出,难怪你不好好听课。”

我不只学习成绩优异,操行也总是位居上游。那时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分分为“优、良、可、劣”四等。我在整个初中

三年期间,操行一直为优。学生学习好,自然受到老师同学的青睐,为此我感到自豪。然而,我也有难以排解的苦恼。大概造物主总不肯让人十全十美,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受磨难。那时,我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体育课渐渐上得少了,后来课间操也不参加了,操场上见不到我的身影。每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奔跑时,我都是躲在教室角落里,隔着玻璃窗望着他们黯然神伤,独自垂泪。我时常自己摸摸背部的肿块,天知道它还会如何折磨我?

十高中梦大学梦的意外破灭转眼到了1960年,即将初中毕业。尽管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但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无不对未来充满了诗情幻境般的憧憬。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仰望明月繁星和深邃无垠的夜空,慷慨激昂地倾述着各自的远大抱负与宏伟志向。我对同学们毫不隐讳地宣告,升髙中如探囊取物,读过髙中我势必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那时,对于爱好文科的学生来说,北大中文系无疑是最为神圣最向往的最髙学府,都把考上北大视如历史上进士及第一样的荣耀。同学们称赞我有志气,因为阜新县还没有一人能进军未名湖畔迈入北大中文系的门坎。他们都祝愿我为家乡争光,摘取文科状元的桂冠。

正当我踌躇满志,拉满弓等待升学考试大显身手之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1960年的升学考试取消了,而以毕业成绩代替。发下一张表,让填报志愿。填表之前,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即引导学生填报师范学校,并号召班干部带头。

班主任找我谈话,意思是让我充当领头雁,在全校大会上现身说法,第一个填报师范。当时我竭力控制自己,申明志愿者乃个人意愿的真实表现,我的志愿是高中。班主任与我的谈话不欢而散,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第二、第三志愿栏中,都写上同样两个字一髙中。校领导动怒了,他们没想到平素印象最佳的好学生王占君,竟是一个固执的叛逆者。由于我在学校有较高的知名度,我的行为众人瞩目,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志愿取向,所以学校领导压下火气,决心攻克我这个堡垒。校长、书记、教导主任联合找我谈话,我的好朋友王双谓之曰“三堂会审”。他们先向我讲明大义,晓以利害。理由无非是目前国家急需教师,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我未被这气势震慑,而是据理力争。我反问,我上高中再考上北大中文系,将来成为作家为繁荣文化,难道不是更大的国家利益吗?难道祖国的作家太多了吗?也许任何一个同学都能成为教师,但是不见得能从一千名学生中培养出一名作家。为什么非把一棵作家苗子挖出来,硬要把他栽进教师的园地呢?教导主任张守三不屑地问,你就笃定能成作家?告诉你,有史以来阜新还没出现过作家!双方各不相让,自然结局还是不欢而散。当时我恨他们,恨他们毁了我的前程。现在我理解了,因为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校方决不能栽在一个弱小的学生手中,因为我无任何社会背景,父母和所有亲属中,地位最高的还是普通工人。于是学校毫不客气地把我分到了阜新市四年制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声言,胳膊拧不过大腿,就让王占君上师范。他们万万没料到,年仅16岁的我,竟与之抗争到底,拒不领取录取通知书。开学前一天,学校教导处的霍久经老师光临我那寒舍,劝我收下通知书。我拒不伸手,他无奈把通知书放在了炕上,并留下忠告:“王占君,别再做你的作家梦了。现实一点吧,你这个腿脚,不上师范,将来连饭碗都没有哇。”我当时堪称执迷不悟:

“霍老师,能否成为作家,将来自有分晓,历史会做出回答。

但我深信,我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目标既已确立,那么,哪怕是爬行,终究我也会爬到终点。”霍老师走后,我拖着一条跛腿,在斜风细雨中一口气跑上城北高粱台山。登高望远,顿觉视野开阔。尽管雨茫茫雾蒙蒙,但天地如此之大,我就不信除了师范、高中之外,就再无一条路可走!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我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走,向前走!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6778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二章 1.关东少年走西口的磨炼------

旧中国广泛流传着三句话,即“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者,以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居多。走西口者,为河南、陕西一带无生计的贫民。而下南洋者,乃广东、福建沿海华人,去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谋求发展。在60年代初叶,我这个关东少年,却也演出了一场“走西口”的活剧。

拒绝入学师范,我即加入了失学失业的行列。为找出路,我决心到两千多里外的包头闯荡一下。当时,我的姑父在包钢二公司工作,算是有个投奔。父母坚决反对,16

岁的我,在他们眼中还是孩子,况且从未出过远门,这样“千里走单骑”他们怎能放心。我便给父母讲革命时期红小鬼的故事,大谈历史上甘罗、周瑜、夏完淳年少有为的英雄壮举。终于说服了父母,孤身一人于1960年8月4日登上了西行列车。

当时我家七口人,我下面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父亲月收入42元,借了一月工资给我。考虑到家境的艰难,我只收下

30元。火车票花去28.60元,余下一元二角,便是我此次远行的全部盘缠。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初期,每只鸡蛋八角,也就是说,我全部盘费仅够买一只半鸡蛋。旅程长达四天,坐不起快车,慢车像牛车一样,在锦州、永定门两处中转,兜中的

一元二角钱几乎攥出汗,也舍不得花一分。我要在迫不得已时再动用这储备金,这是对我生存的考验。“人是铁,饭是钢”,饭不吃是不行的。我便在火车上主动协助列车员打扫车厢,维持秩序,争得了“列车代表”的胸牌,报酬是免费供应车上用餐。中转候车时,我又主动搭讪结识了内蒙古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我广泛的学识深得她赞赏,用餐时自然也就带着我这个小弟弟了。一元二角钱我一分未用,于8月7日凌晨在沼潭车站下车,黎明前于昆都仑区找到了姑父的寓所。

我不期而至,令姑母喜出望外。她不赞成我打工,劝我继续读书。姑母时为街道主任,而街道书记则为包头医学院院长夫人,便走了他的“后门”,让我补考包头医学院附属医专。

考试对我来说,堪称易如反掌,成绩优异,学校决定录取。千里飞鸿告知父母,他们说,与其在包头读医专,何不回阜新念师范。我想此言有理,便又放弃了这次入学机会,使得自己在今生的档案文化程度一栏里,只能填写“9年”二字。姑母无奈,把我安排到她那街道属下的一个商店工作,即在包钢职工宿舍的停业的小百货店里看摊。每天无事可做,就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很快与单身工人们混熟了,他们的书便成为我随时可取的精神食粮。上千名单身工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高雅的粗俗的书全有,时而亦可见到黄色读物。这期间,我阅读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外国作家的名著,也接触了诸如《麻衣神相》、《奇门遁甲》一类的杂书。那时,我对书籍犹如贪婪的饿汉,大有饥不择食之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话诚然。对于作家来说,“开卷有益”亦为真谛。搞长篇创作,所需知识包罗万象,博览无疑是正确的。我在包头那段疯狂的阅读,确实有利于我日后的创作。

这次旅行,以小小的年纪“闯荡江湖”,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阅历,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加深了对文学的情趣。如车经青龙桥站,我凝视着詹天佑的铜像,对他修建京张铁路的开创精神肃然起敬。官厅水库的万顷碧波,令我心旷神怡。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更激发起我的壮志豪情。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作家来说,诚为必需也。

1960年10月中旬,我乘车返回东北。在列车上,我难抑澎湃的心潮,趴在茶桌上作诗抒怀:

列车呀你为何如此之慢?

这许久方至山海关。

游子啊你为何这般坐立不安?

这真是归心似箭望眼欲穿。

车过锦州,又过义县。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6778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母婴育儿小说 《苦海泛舟》

作者:王占君
现有字数:18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苦海泛舟”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6778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