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與反美》

《親美與反美》 《親美與反美》

  • 书名:《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的政治無意識
  • 分类:政治
  • 作者:吉見俊哉
  • 出版社:群學
  • 出版年:2013-2
  • 售价:NT$250
  • 装订:平装

《親美與反美》 内容介绍:

曾經極度反美的日本,二次大戰後為何如此親美? 美國文化如何悄悄住進日本的日常生活、滲透日本人的意識? 文化研究巨擘吉見俊哉對「美國主義」的深沉剖析 《去帝國》作者陳光興強力推薦 本書回顧日本近代的歷史,剖析「親美」與「反美」意識的變化,指出日本最終被貼上「親美」的標籤,不只出於表面上政治、經濟或軍事的因素,而是在深層的日常生活與心理層面,早已將美國內化卻不自知。 在台灣同樣也常不經意地聽見或提起:美國月娘卡圓、卡大粒;沒那個美國時間、吃那個美國仙丹。曾幾何時,美國代表又大又強、人生夢想,已不知不覺成為我們意識的一部分。強權的極致展現,不是窮兵黷武、耀武揚威,而是滲透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連結人們的欲望和情感。 藉由本書的析論,必能讓我們產生自覺,擺脫內在的「政治的無意識」。 《親美與反美》序章概略描述世界上「親美」與「反美」的趨勢變化,藉以凸顯日本獨特的「親美」意識,並指陳以政治經濟、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學等鉅觀層次,在解釋日本親美現象上的局限;繼而提出輔以大眾文化、消費主義等微觀層面來解釋的企圖。 第1章概灠從幕府到戰爭時期的近代日本如何接納「美國」,快速探討「自由」聖地的形象、大眾文化階次的美國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中性別議題的面向。接下來三個章節中,將以三個層次討論戰後日本如何接納「美國」:麥克阿瑟與天皇(國土空間)、鬧區與海灘(都市空間)、占領軍住宅與家電(居住空間)。 以時代而言,第2章屬於占領期、第3章是從1940年到1950年代、第4章則是以1940年代到1960年代為中心。全書瞄準的是,從占領期到1960年代,美國主義在日本的重層作用。在這戰後日本視線的重層變化中,被割捨與遺忘了什麼?之中又建構了怎樣的戰後日本主體?這一切又如何從戰前以連續的方式支持後帝國的秩序?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最後由終章作總結,希望日本能真誠反省因日美「擁抱」所隱匿的各種問題,誠實面對亞洲人民與歷史,從而找回日本的主體性。

作者吉見俊哉介绍:

吉見俊哉 Shunya Yoshimi 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教授、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教授(學科已重組)、情報學環學環長。2009年起擔任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學術專長為社會學、文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視聽眾研究、全球化、技術的社會建構、大眾文化等。 譯者簡介 邱振瑞 著名翻譯家與作家。其作品以寫實批判風格見長,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文字凝練流暢、描景生動細緻,尤以擅長刻劃底層人物的生活困境、移居他鄉者的精神漂流、人性中的罪與罰,以及政治與性的異化,是台灣中生代作家中的異色奇音。譯作:三島由紀夫《不道德教育講座》(大牌)等四十餘冊;曾出版小說集《菩薩有難》(商周),《來信》是其第二本中短篇小說集,值得閱讀與震撼。

《親美與反美》 目录大纲:

推薦序∕陳光興 被「美國主義」附身的東亞主體性
推薦序∕蔡增家 一個已「內化」美國的日本
序章 戰後的日本是親美社會?
1-逐漸興盛的「反美」浪潮
2-「親美」日本的歷史由來
3-觀察「美國」的各種視線
第1章 美國所象徵的現代化--「自由的聖地」與「惡魔英美」
1-美國乘著黑船而來
2-對「自由之國」的想望與挫折
3-如今,是否還存有非美式的日本
4-惡魔英美與美國的誘惑
第2章 占領軍「美國」
1-麥克阿瑟的到來
2-「占領」的抹消與凡人天皇的現身
3-元帥、凡人天皇、偽天皇
4-誰塑造了這種女人
第3章 美軍基地與湘南男孩
1-從基地滲出的「美國」
2-從基地之街到流行之街
3-基地裡的美國 海灘上的美國
4-1950年代日本的「反基地」與「依存基地」
第4章 「美國」就是我家
1-嚮往的American Way of Life
2-電視進入家戶
3-「太太」主導的家庭電氣化
4-引以自豪的Made in Japan
終章 「親美」的超越方式--戰後民族主義的無意識
1-冷戰與反美民族主義--從韓戰到反基地抗爭
2-來自越南反戰運動的質問
3-外在的美國 內在的美國
後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中产中国

《中产中国》

(美)李成 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

“历史上,从未有这么多人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进步。 中国正在经历的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到中产国家的转...”

无声的革命

《无声的革命》

梁晨,张浩,李中清 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8-1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

论小丑

《论小丑》

诺曼·马内阿.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3月

“不论我所离开的那个社会多么变幻不定,它和西方读者愿意相信的情形是不同的,它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邪恶和异常,而是一个...”

现代君主论

《现代君主论》

安东尼奥·葛兰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葛兰西(1891-1937),意大利著名的政党领袖和理论家,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著有《狱中札记》。本书是葛兰西关于政治...”

怎么抓特务

《怎么抓特务》

刘洪妹.群众出版社.2009年7月

“本书以反特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反特片产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入手,通过特务形象塑造和如何抓特务的叙事分析,总结反特片的故事规...”

「樣板戲」的政治美學

《「樣板戲」的政治美學》

李松.秀威出版(秀威資訊).2013-4-18

“「樣板戲」是「文革」文學創作的主體成果,也是集中體現主流意識形態政治標準、藝術規範的典型作品。本書以政治美學作為中心視角...”

American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s》

Richard M. Valell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3-11

“”

312号公路

《312号公路》

齊福德.天下文化.

“中國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312國道的旅途上,我試圖從卡車司機、農夫、 手機推銷員身上,尋找解答。 中國正在塑造自己的未...”

政治家

《政治家》

柏拉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1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

Tyranny of the Weak

《Tyranny of the Weak》

Charles K. Armstrong.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13-7-9

“To much of the world, North Korea is an impenetrable mystery...”

古代斯巴达政制研究

《古代斯巴达政制研究》

祝宏俊.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9

“这是迄今国内学界对斯巴达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体系所进行的相对最为深入具体研究的一本书。本书本书试图立足古典文献对斯巴达政...”

观念的发明者

《观念的发明者》

(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

“该书是一本西方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也是美国多所大学长期采用的教科书。该书以西方政治哲学史上三十多位重要人物及其思想为中心,...”

遏制民主

《遏制民主》

诺姆·乔姆斯基.商务印书馆.2013-3

“本书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批判美国在冷战前后推行的“美国式民主”的力作。作者指出,美国在冷战前后,分别借口为遏...”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下)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下)》

[英] J.H.伯恩斯 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0

“中世纪一直被认为是黑暗的渊薮,人们很难想象这一“愚昧”时代里还有什么思想方面的积极贡献。而这部篇幅庞大、涵盖面广、涉及人...”

威权统治的转型

《威权统治的转型》

[美]吉列尔莫·奥唐奈,[意]菲利普•施密特.三辉图书/新星出版社.2012-3

“《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是吉列尔莫•奥唐奈、菲利普•施密特、劳伦斯•怀特黑德合编的四卷本《从威权主...”

慌恐与偏见

《慌恐与偏见》

[德]弗朗克﹒西伦 著.新华出版社.2013-9

“惊讶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批评和指责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害怕中国猛增的竞争力?担心21世纪的主导权转移到亚洲?……当今西...”

比较政治经济学

《比较政治经济学》

朱天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比较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介绍紧扣住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关系,在分析层次上兼顾国际层面,在分析视角上认真对待国家...”

江阴与南社

《江阴与南社》

卞宏(编),张夷(编).上海三联书店.2013-3-1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江阴的南社人文与辛亥革命;南社社员、教科书改良者——庄庆祥;南社社员、柳亚子回归南社的见证者——承家麟...”

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

《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

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09

“《权利的声音:美国媒体和战争》以全新的角度和宽阔的视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揭示了美国的媒体和权力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从威权到民主

《从威权到民主》

吴敬琏,青木昌彦.中信.2008

“7月10-11日国际经济学会(IEA)圆桌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会议以中国比较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