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Life Imitates Chess》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 书名:《How Life Imitates Chess》:Making the Right Moves, from the Board to the Boardroom
  • 分类:心理
  • 作者:Garry Kasparov
  • 出版社:Bloomsbury USA
  • 出版年:2008-09-30
  • 售价:USD 16.00
  • 装订:Paperback
  • 页码:224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内容介绍:

"One of the most formidable brains of our era....fast-talking, exuberant, indigant one moment and laughing sardonically the next - Kasparov clearly relishes the fight.""--Washington Post"Garry Kasparov was the highest-rated chess player in the world for over twenty years 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player that ever lived. In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Kasparov distills the lessons he learned over a lifetime as a Grandmaster to offer a primer on successful decision-making: how to evaluate opportunities, anticipate the future, devise winning strategies. He relates in a lively, original way all the fundamentals, from the nuts and bolts of strategy, evaluation, and preparation to the subtler, more human arts of developing a personal style and using memory, intuition, imagination and even fantasy. Kasparov takes us through the great matches of his career, including legendary duels against both man (Grandmaster Anatoly Karpov) and machine (IBM chess supercomputer Deep Blue), enhancing the lessons of his many experiences with examples from politics, literature, sports and military history. With candor, wisdom, and humor, Kasparov recounts his victories and his blunders, both from his years as a world-class competitor as well as his new life as a political leader in Russia. An inspiring book that combines unique strategic insight with personal memoir,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is a glimpse inside the mind of one of today's greatest and most innovative thinker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弗洛伊德口误

《弗洛伊德口误》

乔尔·利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9-1

“★英国最受欢迎心理学家用其犀利独到的观点解读心理学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你该知道的50个心理学陷阱,心理学家能解释的现象...”

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

《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

老丑.青岛出版社.2013-2

“《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内容简介:“爱要坏”、“爱要狠”、“爱要算计”——他们说过无数次的大道理你都懂,我不说,我只告诉...”

取悦者的解析

《取悦者的解析》

凯文·莱曼.电子工业.2013-6

“女性大都在附和他人给予的指导,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她们内心的一种心愿 “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地生活”。但是,当他人因为女性的...”

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

《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

王国荣..2012-8

“《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用最新的视角将最为常见的学生精神与行为问题治疗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和一切关心学...”

怪诞行为心理学

《怪诞行为心理学》

孙惟微.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7

“人这一辈子,大约要做20000000次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买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股票抛还是不抛?独身还是结婚?和...”

存乎一心: 東方與西方的心理學與思想

《存乎一心: 東方與西方的心理學與思想》

麥基卓(Jock McKeen), 黃煥祥(Bennet Wong).張老師.2013-11

“”

改变带来医治

《改变带来医治》

[美] 亨利·克劳德 博士.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6

“在这个痛苦的世界,随处可见心灵受伤的人。他们每天拖着沉重的包袱往前走,常感到力不能胜…… 本书作者克劳德博士是声名卓著的...”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小巫.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1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国际化视野中的教育感悟》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及《和孩子划清界限》之后推出的最新教...”

感觉的分析

《感觉的分析》

马赫.商务印书馆.1997-2

“《感觉的分析》概括性和补充性的陈述,对于作者的观点或许是某种更为有益的阐明,作者常常被旨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去,同时深...”

幸福多了40%

《幸福多了40%》

索尼亚•柳博米尔斯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全球第一本由从事科学实验的人所撰写的幸福生活指南。 本书作者是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权威专家,本书是她近20年来用科学的方...”

跟大師學催眠:米爾頓.艾瑞克森治療實錄

《跟大師學催眠:米爾頓.艾瑞克森治療實錄》

傑弗瑞..心靈工坊.2004年04月08日

“米爾頓•艾瑞克森(1901-1980)是二十世紀催眠界的領導人物,被譽為「現代醫療催眠之父」,同時也是短期心理治療的創始...”

对面的疯子

《对面的疯子》

皮埃尔·玛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法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疯狂的,不疯只是疯狂的另一种表现。”疯狂作为一种存在的常态,在本书中通过...”

100個照著做一定會失敗的方法

《100個照著做一定會失敗的方法》

諦帕恭.武提皮塔雅蒙空.繪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6-7

“天生鬼才-諦帕恭‧武提皮塔雅蒙空 邁向成功的法則,就是從失敗開始! 一則帶有黑色幽默的插畫 搭上一段簡單的文字 絕對讓你...”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洞察的藝術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洞察的藝術》

蓋瑞 克萊恩Gary Klein.寶鼎出版社.2014-12-3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理解別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從而看出契機或危機,進而揭發一個騙局,或改變歷史,或讓個人生涯邁向成功?原因在...”

社交潜规则

《社交潜规则》

[美]天宝·格兰丁,[美]肖恩·巴伦.华夏出版社.2013-4-2

“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问题。作为能够独立生活,拥有成功职业和良好社会地位的孤独症谱系成年人,天宝•格...”

你爲什麽相信算命師

《你爲什麽相信算命師》

石井裕之.世茂.2007

“本書特色 能使工作、生活、人際關係更順利的冷讀術,這是藉由對話及心理上的溝通技巧去了解別人心意,在瞬間就建立別人對自己的...”

一句话搞定对方的心理学

《一句话搞定对方的心理学》

[日] 涩谷昌三.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本书作者为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人际交往指导专家。书中介绍了能够实现“与同事更融洽地沟通、在会议上的讲话更游刃有余、在他人心...”

坏传统

《坏传统》

朱建军.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0-1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借鉴西方学界的心理-历史学派技术,以心理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章精选,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项全新成...”

吃货的50种情绪减肥法

《吃货的50种情绪减肥法》

(美)苏珊•阿尔伯斯(Susan Alber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如果你—— 经常无意识地用吃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导致无法控制体重 正在减肥,但运动或节食的压力让你越吃越多 减肥成功后...”

人到中年仍要爱

《人到中年仍要爱》

(美)阿莫德奥.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2-1

“本书为通俗心理学读物,以聚焦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中年阶段的个人成长及两性关系,探索当代社会背景下男女之间的亲密、婚姻关系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