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 书名:《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 分类:中国历史
  • 作者:余蔚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2-5
  • 售价:125.00元
  • 装订:精装
  • 页码:959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内容介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本卷主要利用宋、辽、金、元四朝史书,辅以文集、方志及金石等考古材料,系统阐述了辽、金两代的地方行政建置,并对其疆域及行政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 全卷四编,前两编为辽代行政区划研究,后两编为金代政区研究。 第一编探讨了辽代疆域及政区制度。其中着重对辽代的道—路体制与州制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辽代的高层区划是五京道与军事路、财政路并行的体制,五京道虽非辽代自始至终最重要的高层政区,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是后两者的前身。此外,对州的种类划分作了全新的梳理,重点论述了方州形成的过程,并合路、州两级的研究,得出辽代政区是以四级制为主干的多种统辖模式并存的结论。第二编以道及军事路为纲,对辽代州、县建置沿革作了详尽的考述,并列出三个时间断面的政区设置情况,从而使辽代的政区在通代变迁的具体考证之外,更由几个时间上的剖面,配合地图,得到更直观的呈现。 第三编对金代疆域频繁变迁的状况与背景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推导出金代行政区划乃路、镇、州、县四级体制,同时对军事路的建置作了全面的探究。第四编以军事路为纲,对金代统县、县级政区作了具体考述,亦给出三个时间断面,使金代各个层级的政区得以展现其全貌。 本卷通过对辽、金两代行政区划沿革与相关政治制度的全面考述,力求给出两代政区制度的完整面貌及建置沿革的政治背景。因体例及研究便利的需要,本卷将辽、金两代分述,但笔者始终关注两个相承接的朝代之间制度、具体政区的延续性,力求体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余蔚介绍:

余蔚,1974年出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及宋、辽、金政治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目录大纲:

目录

绪言
一、辽代政区之研究状况
二、关于辽代政区沿革史料之评判
三、辽代京府州县沿革考辨的疑难之处与处理手法
四、金代政区之研究状况

第一编 辽代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考述

第一章 辽代疆域

第二章 辽代政区五京制与高层政区
第一节 辽代的“复式”政区体制
第二节 五京之沿革
第三节 辽疆域的三种分区模式及五京道的意义
一、财政路
二、军事路
1.南京路
2.山北路—西京路
3.西南面
4.西北路
5.乌古敌烈路
6.东北路
7.黄龙府路
8.咸州路
9.东京路
10.南路
11.保州路
12.平州路
13.治安区——以辽西路为例
三、五京道——辽代的行政区和中央监察分区
四、辽诸种高层区划之综述

第三章 辽代州县制度
第一节 州的种类
第二节 隶宫州县
第三节 头下州军
第四节 方州
一、方州之始置
二、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体系化
三、州之等第之完善
四、统县政区与县的遍置——政区分布格局的变迁及其战略意义
五、与方州相关的统辖关系
第五节 边防城
第六节 遥领虚封与辽代州军的虚实之辨
一、辽代遥领使职体系的发展及其与唐五代、宋制的关系
二、辽代遥领使职与州的等第的关系

第二编 辽代政区建置沿革考

凡例

第一章 上京道府州城县沿革

第二章 东京道府州军城县沿革

第三章 中京道府州城县沿革

第四章 南京道府州军县沿革

第五章 西京道府州县沿革

第六章 平州路州县沿革

第七章 西南面州军城沿革

第八章 西北路州城沿革

第九章 乌古敌烈路州城沿革

第十章 头下州
第一节 上京道境内
第二节 东京道境内
第三节 中京道境内
第四节 西京道境内
第五节 不知所在之州

第十一章 未知所属的府州军城县

第十二章 辽前、中、后期的政区
第一节 太宗大同元年(947)辽政区
第二节 圣宗太平十年(1030)辽政区
第三节 天祚天庆三年(1116)辽政区

第三编 金代疆域与制度

第一章 金代疆域变化及政区之出入置废
第一节 金初疆域的确立过程
一、太祖朝取辽境之过程
1.辽天庆四至六年:获取辽之东境
2.天辅元年至四年:经略上京道
3.天辅六年至七年:获辽全境
二、获取北宋北境之过程
1.天会三年至九年:取宋秦岭—淮河以北之地
2.天会九年至皇统二年:对河、淮之间的争夺与金南界的形成
三、金、夏关于西南路、麟府路以及“陕西北鄙”之争夺
第二节 皇统二年之疆域
第三节 金中期边地之得失
第四节 金境陷蒙之漫长过程
一、金蒙对华北之争夺
1.大安二年至贞祐二年:西北、西南路之沦陷
2.至宁元年至贞祐四年:陷西京路大部及中都路北部
3.兴定元年至元光二年:金失中都路南部及河北、河东
4.正大中的反攻及失败
5.兴定至正大间山东两路、大名府路之陷落
6.正大八年至天兴二年:灭金战役中河南、陕西之大部陷落
7.天兴三年之后:陕西陷落—全境陷落
二、大安以后的东北疆
1.贞祐二、三年:失咸平路、北京路、临潢府路、东北路、蒲裕路全境及东京路北部
2.兴定元年:失上京及隆安、曷懒、速频、胡里改、婆速路
3.正大三年:辽阳府以南至辽东半岛的陷落
4.金末东北疆失守次第之总结及原因探析
附 蒲鲜万奴东夏国疆域政区
三、金疆域陷蒙过程之特点及解释
第五节 金末与宋之战争及疆域之出入
第六节 金末西夏之扰边

第二章 金代政区制度:路、镇、州、县四级统辖体制
第一节 高层政区之一:路制概说
第二节 高层政区之二:金代的地方高层军事区划
一、北境路制之草创
1.金初“路”之缘起及性质之辨——关于万户路
2.都统路的生成及推广以及万户、都勃堇、都统、军帅、统军之关系
3.招讨司
二、进据中原时期对宋制与伪齐制度的吸收
三、海陵朝对全国高层军事区划的整饬
四、关于北境“节 度使路”的层级——对于金代“路下有路”说的质疑
五、定制之后军事路的种类与数量
六、大安以后总管府的淡出
第三节 高层政区之三:金各军事路沿革
一、上京路
二、隆州路
三、胡里改路
四、蒲裕路
五、速频路
六、曷懒路
七、咸平路
八、东京路
九、婆速路
十、北京路
十一、临潢府路
十二、东北路
十三、西南路
十四、西北路
十五、中都路
十六、河北东路
十七、河北西路
十八、大名府路
十九、西京路
二十、河东北路
二十一、河东南路
二十二、南京路
二十三、山东东路
二十四、山东西路
二十五、京兆府路
二十六、凤翔路
二十七、鄜延路
二十八、庆原路
二十九、临洮路
三十、(废)耶懒路
三十一、(废)南京路
三十二、(废)麟府路
三十三、(废)乌古迪烈路
三十四、(废)曷苏馆路
第四节 高层政区之四:转运司路
第五节 高层政区之五:提刑司、按察司路与地方监察制度
一、提刑司、按察司的变迁:大定二十九年至贞祐三年
1.建立提刑司的政治需要
2.提刑司之建立、隶属关系与建制
3.提刑司改按察司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4.按察司与转运司的合并
5.按察司的撤销及其政治背景
6.提刑司与按察司的职责
二、中央官员的地方监察工作:监察御史与其他特使
三、提刑司及按察司辖区、治所
1.九路提刑司辖区及治所
2.按察司辖区及治所
四、金制与宋制
第六节 金代的京、府、州、县制度
一、京制
二、统县政区
1.金前期的统县政区制度及其阶序的调整
2.统县政区的阶序与等第
3.遥领州、府
三、县及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辖区
第七节 跨高层地方军政机构:金初枢密院及行台尚书省
第八节 金后期地方军政机构:行省及其他军政区
一、行尚书省
二、行枢密院、行元帅府、总帅、经略司
三、宣抚司、安抚司、经略司
第九节 由割据而分封——封建九公

第四编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

凡例

第一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上)
第一节 上京路州县沿革
第二节 隆州路州县沿革
第三节 胡里改路州县沿革
第四节 蒲裕路州县沿革
第五节 咸平路州县沿革
第六节 东京路州县沿革
第七节 婆速路州县沿革
第八节 北京路州县沿革
第九节 临潢府路州县沿革
第十节 东北路州县沿革
第十一节 西南路州县沿革
第十二节 西北路州县沿革

第二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中)
第一节 中都路州县沿革
第二节 河北东路州县沿革
第三节 河北西路州县沿革
第四节 大名府路州县沿革
第五节 西京路州县沿革
第六节 河东北路州县沿革
第七节 河东南路州县沿革

第三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下)
第一节 南京路州县沿革
第二节 山东东路州县沿革
第三节 山东西路州县沿革
第四节 京兆府路州县沿革
第五节 凤翔路州县沿革
第六节 鄜延路州县沿革
第七节 庆原路州县沿革
第八节 临洮路州县沿革

第四章 金代政区断代
第一节 皇统三年政区
第二节 大定二十九年政区
第三节 泰和八年政区
第四节 关于全国政区数之变化的简单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白钢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

“白钢编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突破了传统研究观念与模式,开创了在对国家结构形式深人研究的基础上,着力于元首制度、中央决策...”

中国那些事儿

《中国那些事儿》

《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云南教育.2010-1

“《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内容简介: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中国大约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乾隆朝中缅冲突与西南边疆

《乾隆朝中缅冲突与西南边疆》

杨煜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1

“本书在详细收集档案和其他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利用“边疆控制”的系统分析方法,全面研究“乾隆征缅之役”的起源、升级、结局...”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

墨人 编..2009-10

“《中国通史(套装共4册)(彩版图文天下)》包括了:《中国通史:史前-汉》、《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中国通史:...”

西风烈

《西风烈》

金满.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9

“《西风烈:大秦帝国前传》主要内容简介:破裂的疆域将再次统一;古老的国度将获得永恒的姓名:强大的帝国会出现在世界的东方;绵...”

陈永贵沉浮中南海

《陈永贵沉浮中南海》

吴思.花城出版社.1993

“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修订版后记 -------------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

中国金石学概论

《中国金石学概论》

马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10

“《中国金石学概论》内容简介:金石学是我国文物考古鉴赏中最常用的学问之一,《中国金石学概论》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马衡先生...”

中国史学通论 史馆论议

《中国史学通论 史馆论议》

朱希祖.中华书局.2012-9

“《中国史学通论》原名《中国史学概论》,是我国最早的史学史讲义,作于民国八九年间,为北京大学史学系讲稿。末附八篇文章:《太...”

資治通鑑補

《資治通鑑補》

:[[宋]司马光编集,[元]胡三省音注,[明]严衍补,王伯祥断句.中華書局.2013-11-1

“明代史学家严衍,字永思,一字午庭,号拙道人,又号招道人,嘉定(今属上海)人。生于明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卒于南明弘光元年...”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雾满拦江.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8

“《雾满拦江作品: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致力于解析历史与传统中的诸多疑点,为你解开一个又一个的三国谜团: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皇帝不可爱,国家怎么办

《皇帝不可爱,国家怎么办》

聂作平.中华书局.2012-7

“本书是知名历史作家聂作平先生最新历史随笔结集,以晚明时代为背景,观照末世君臣、军民等一干人等所作所为,或冷静敷陈,或嬉笑...”

东成西就

《东成西就》

罗元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

“本书以人物世家带出清末至今不平凡的中国历史。本书是把上海地区七个基督教家族,以巧妙的架构和流畅的笔法,编织成的一部基督教...”

心史丛刊

《心史丛刊》

孟森.中华书局.2006-4

“本书有清易代之后,史无成书,谈故事者,乐数清代事实。又以清世禁网太密,乾隆间更假四库馆为名,术取威胁、焚毁、改窜,基于焚...”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梁启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王安石传(经典图文版)》的主人公作为千年不遇的杰出人士,生前却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

清宫佳丽三十人

《清宫佳丽三十人》

徐广源.故宫出版社.2013-8

“后妃,是由出类拔萃的女人构成的最特殊的女人群体。由于后妃是从全国女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漂亮的才貌兼备的美人;又因为她们长...”

人民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9

“”

东北史纲

《东北史纲》

傅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

“《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李顿调查团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此书...”

秦朝那些事儿(秦国崛起卷)

《秦朝那些事儿(秦国崛起卷)》

昊天牧云.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2

“《秦朝那些事儿·秦国崛起卷》从秦国的始祖写起,一直到大秦帝国的衰亡。秦朝的始祖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大功而得“嬴”姓,之后,成...”

汉书(上下册)

《汉书(上下册)》

班固.岳麓书社.1997-12-1

“《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元朝风云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元朝风云》

姚大力.人民出版社.2013-6-1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元朝风云(历史类)》让您透过这一百多年的风雨,阅读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前史,看到元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