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秦朝》

《回味秦朝》 《回味秦朝》

《回味秦朝》 内容介绍:

秦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王朝,感觉就像十万八千里一样的遥远,它化为的灰尘,都不知又经历了多少轮回! 然而,当我们看到那横亘在群山之上的万里长城的时候,又似乎觉得这个朝代离我们很近,仿佛就在昨天,进而想起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壮举,同时又想起他“焚书”、“坑儒”,想起他的暴政,甚至还会想到那凄美的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历史往往会惊人地相似。有研究者忽然发现:目前世界的政治格局非常相似于中国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天下,进而秦国成为唯一的超强大国,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形态,或者说,目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正是中国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的放大,而人类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 本书从历史的大背景下反思了秦朝的历史,并从历史任务的言谈举止来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契机,是一本老少皆的通俗读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抗日正面战场 : 国民党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

《抗日正面战场 : 国民党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

肜新春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歼灭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诸葛文著..2013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最新升级版)》编著者诸葛文。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最新升级版)》内容提要: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上海下海

《上海下海》

(日本)内山完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8

“1911到1949年,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恰此期间,内山完造居于动荡中心的上海。作为鲁迅先生的挚友,他得以有机会接...”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菊池秀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清末 中华民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

遗落的秘境

《遗落的秘境》

赵伟翔著..2014

“”

老梁讲历史

《老梁讲历史》

梁宏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6-20

“该书辑录于老梁故事汇栏目,其中老梁对明清奇案,江湖轶事的精彩讲座,形成一部处处散发着老梁味道的历史大餐。书中共编录44篇...”

细说两晋南北朝 . [7]

《细说两晋南北朝 . [7]》

沈起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起炜编著的《细说两晋南北朝(黎东方讲史之续)》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西晋建立至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之间的历史。作者系著名通俗历...”

世界文明古国简史 : 中国

《世界文明古国简史 : 中国》

陈悦编著..2013

“”

轻松读懂二十四史

《轻松读懂二十四史》

龚学刚编著..2014

“”

三国史话

《三国史话》

吕思勉著.中华书局.2014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朱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25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本...”

永定河与北京城

《永定河与北京城》

朱祖希编著..2011

“”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张晨怡著..2012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包括了近代文化的精神导向与价值认同;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论争;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的...”

清日战争

《清日战争》

宗泽亚.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4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

中国近代史 : 1840-1949

《中国近代史 : 1840-1949》

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史学大家吕思勉最经典最客观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是著名的...”

白话史记精华

《白话史记精华》

沈智主编..2010

“”

国史四十四讲

《国史四十四讲》

王国维等著..2013

“《国史四十四讲》是一部由多位历史名家撰写的通史。它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国史四十四讲》的每一个章节均由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

大变局中的转折点

《大变局中的转折点》

蔡晓滨.金城出版社.2012-3

“本书作者以一个三十多年报人的职业敏感与素养,选取了上世纪40年代那些曾轰动一时或引发广泛争鸣的新闻事件:中原饥馑、访问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