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学校的一天(上)

 

翻过一座小山,跨过一条小溪,顺着一条狭窄的土路往上爬,远远地听见几个孩子打闹的声音,一座瓦房出现在荒草中间,这就是大华村小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就要爱抚州,每天一篇,精彩图文
让你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大华村小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尽管已经是早上九点左右,阳光依然没能穿透厚厚的晨雾。狭窄的山路上,零零星星地走着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尽管都是本村的孩子,但学校在山上,孩子们需要一大早就出门,走几十分钟的山路。



与此同时,代课教师陈芳也从家里出发了。背上的背篓里装满了土豆,手里还抱着一个大南瓜,这是她和35名学生的午饭。一路上,不时会碰到去上学的孩子。



孩子们见了陈老师都很热情,除了问好,就是看看老师背篓里背了什么菜。“今天又是南瓜煮土豆”,孩子们猜到了今天的午饭菜式。翻过一座小山,跨过一条小溪,顺着一条狭窄的土路往上爬,远远地听见几个孩子打闹的声音,一座瓦房出现在荒草中间——这就是大华村小。



早到的孩子已经开始清扫教室门口的空地。陈芳说,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大华村小招不到正式的老师,最后村里只能让只有高中文凭的她过来试试。她没想到自己这一干就是六年,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不仅是老师,也是保姆和厨师”。



一放下东西,陈芳马上提着两个水桶到山下取水。因为学校没有自来水,中午做饭的水都要靠老师自己去打。而此时,刚刚来到学校的另外一名代课老师郑江河老师开始安排早到的同学到教室前面除草。



这也是每到开学,孩子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尽管孩子们年龄还小,但拔起草来却十分卖力,聪明的还用上了削铅笔的小刀。拔草的时候一名孩子的手被小刀划伤了,同伴关切地为她察看。除了陈芳,学校还有一名代课教师。平时他们都有简单的分工。



没上课前,陈芳忙着削土豆准备午饭,另外一名代课老师则忙着批改孩子们的作业。今天陈芳有些焦虑,“村里停电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原来学校只有两个大的电饭煲,一个是用来做饭,一个是用来煮菜的。平时上午最后一堂课前只要把准备好的土豆和南瓜切碎了加点水和盐往电饭煲里一放,到下课的时候就可以吃了。现在没电了,中午饭也没有着落。“实在不行,只有到村民家里用柴火煮了”,陈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同学们赶紧回教室,我们上课了!”早上十点,陈芳放下洗了一半的土豆大喊一声,两名小朋友急匆匆地跑回教室。目前整个大华村小学有两个班共35名学生,其中一个学前班19人,一个二年级16人。班上孩子的年龄跨度有点大,上课的时候,陈芳要不断地提醒走神的学生。因为学校条件比较差,每天上课的内容只有数学和语文两门课程。



今年五岁的冉小明是学前班里最小的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平时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上学还不到一个月,课堂上的他经常走神。整个大华村一千多人,年轻人都到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剩下的都是年老的。



有劳动能力的六七十的老人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年纪更大的只能将家里的地承包给别人,或者干脆丢荒。因此,大华村有很多像冉小明这样的留守儿童。大华村小的教室里没有电灯,窗户也只是用塑料薄膜草草地封起来,但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劲头很足。
本文因篇幅过长,下篇在另一文章中
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点击历史消息查看



    关注 就要爱抚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