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礼 光着脚在北大听了一场俄罗斯交响音乐会

 

评礼 | 新栏目

我的栏目通常是一次性的,

但是这个已经做到第三期了,真牛。

无非就是,

品评那些年薅过的羊毛和收过的银行礼品~

上周六和闺蜜去北大听了一场高雅的交响音乐会 by 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爱乐乐团——这个名字你要一口气能念顺溜了,收下我已准备好的膝盖。



每当老家的盆友问起:你在北京和我们在老家有啥差别?你能买到的我们啥买不到?我只能黑眼珠朝上翻滚45°,做出苦苦思索的样子:呃,可能也就是精神文化比较更富足一点吧?

然而我奋斗了十年到底还是没有进入定期自主购票前往博物馆、音乐会、芭蕾舞剧、歌剧、话剧、相声、演唱会等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的阶层。

没有赠票、打死不去是我的人生准则。在这样的信条下,我凭借中途退场歌剧《江姐》的机会参观了国家大剧院、尿遁实验话剧《XXX》的机会游览了国话先锋剧场,人艺《四世同堂》曾伴我入眠、甚至有个过气远古歌手来大陆捞金的演唱会上也出现了我的身影...

当然我也不是没有一点情怀,比如人艺的《茶馆》第100场、演一场少一场的陈佩斯导演的《戏台》、开心麻花马丽上场的话剧、国外经典《妈妈咪呀》、《猫》、《音乐之声》等,我还是会在即将开演之时,去门口捡捡黄牛的便宜。

这次听的交响音乐会,是中行北京分行活动的礼品,刷满3笔299,报名就送票,虽然名额仅300份,但我觉得能发出去30份就不错了。我们群热心群众爆料后响应者寥寥,公众号的推文更是连报名入口都给错了,最终群里5人拿到票,其中两人还缺席不去——怎么对得起发快递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这票说不定都是该职员牵线联系母校的社团拿到的。

拿到票后我开心地对老公说:亲,我搞了两张音乐会的票。老公吓得花容失色,第一句话:放过我吧。第二句话:求你别折磨我了。

于是,像往常一样,这次又成了我和闺蜜,扔下娃、逃亡享受的旅程。

虽也曾在海淀区留学,但北大是一次没去过。讲真还是挺兴奋的。看迎面走来的女孩儿,花枝招展,果然没有我们学校的好看~我甚至跟闺蜜入乡随俗讨论起如果我们以现在的高龄再去考学,应该学什么专业。我说我想学银行金融。她说她想念儿童心理。



赶上一场雨,我和闺蜜不约而同都是布鞋,还都是麻绳底,可以想象我们脚相当于直接泡在水里。想到明天没有干净鞋穿,我倒是不怕,毕竟还屯了三双备用......



座位在二楼,稀稀拉拉的人,四散坐着,我怀疑会不会都是中行持卡人。因为“维护欣赏氛围,尊重艺术版权,禁止在演出期间拍照及录像”,也为了能跟举着手机放肆录像被激光灯扫射的大妈区别开来,我尽量没摸手机。
官宣照一张▼


指挥家是华人,也是该乐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特别牛,仔细看会发现他和邓超长得那是非常像。



领座的小姑娘一看就是兼职的学生,乖乖的瘦咔咔的,手里拿着个对讲机表明身份,拼尽全力对二楼的人们喊话:一楼也可以坐啊,一楼还有位子!

去到一楼,果然视野甚好,舞台上人的五官、妆容、发型、衣饰都看得比较清楚。身材跨度非常大,有苗条的匀称的,也有不少胖胖的垮垮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我默默把鞋脱了晾着,台上已经开始演奏。

没几首曲目是我熟悉的,都是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导致我想跟着摇头晃脑打节奏以显示自己没打瞌睡真的在听都发力不均。



最后安可,加演了两首激昂的合奏后,任凭掌声雷动,指挥也不再返场了。一次难忘的视听体验就此告于段落。

坐在回家的首汽车上——六二银联日刚冲的值,用了100-50优惠。我思索着:还要奋斗多少年,积累多少艺术细胞,才会有朝一日想到花自己钱,去听交响音乐会呢?

当下我是真的希望有办法提高下艺术修养,达到从声音里看出画面、感受到作曲家当时心情的境界,而不是每听到一首曲子,只能用“真特么好听”,“这特么什么玩意儿”来表达感受。

所以到底应该给孩子选择学什么乐器好呢?小提琴、大提琴、横笛还是钢琴?
没THE END了


    关注 小瓦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