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乡村(散文赏析)

 

青海西宁市湟源县人。爱好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新阅读》《青海湖》《雪莲》《意林文汇》《文艺报...



青海西宁市湟源县人。爱好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新阅读》《青海湖》《雪莲》《意林文汇》《文艺报》《青海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多篇作品被收录到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种文集和试卷中,并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出版民俗专著《河湟婚俗》。主编《灵秀湟源》。系中国散文学会、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散文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西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日月》文学杂志主编。



久居喧闹的城市,走走乡下感觉真好。

那天,朋友相约,相聚在乡村农家乐,去追寻纯朴的乡韵乡趣乡乐。盘腿坐在热炕头上,喝着香气四溢的奶茶,吃着狗浇尿油饼、豆面搅团、青稞面鱼、焦疤洋芋,以及苦苦菜、地软包子、酸菜粉条等山野菜和绿色蔬菜做成的菜肴,真正感受到了久违的农家人的生活气息,同时,还能吃上全羊、土鸡,欣赏到民间刺绣、传统曲艺等,朋友无不赞叹。

站在庭院外面,望望天空,天瓦蓝瓦蓝的,好像刚刚水洗了的明镜一样。看看周围,嫩绿的柳枝上爬满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各种鸟儿。它们有的载着花冠,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额头上长着眉,有的浑身靛蓝,有的颈部围着一圈血红的羽毛,象套着只脖环儿。这些小小的生灵一向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们总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用它们来讴歌美好的情感,寄寓向往自由的理想。不远处,湟水河碧玉般的河水哗哗流淌着,声音美妙动听……如痴如醉的景致,让我们劳顿的内心得到一片释然。

这是一处风景如画、清净优雅的天然大氧吧。

这家的主人是个地道的精干聪明的乡村汉子。这个村庄名叫星泉村,位居湟源县城西北角的10余里处。主人看到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环境和城里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兴办了休闲娱乐的“农家乐”。城里人闲暇时有了好去处,农家人找到了赚钱的好门路。

其实,人类生存的环境应该是春有绿意盎然,夏有鸟语花香,秋有万山红遍,冬有风声林籁,更有明净的万里碧空,这样自然完美平和的环境谁不向往!自然界有其自身合法的权利和独立的价值。我们每个生活在地球怀抱中的现代人,都应该对大自然有一种深沉的亲和意识和自觉的责任感。人们应该去掉那种极为近视、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多为他人、多为子孙着想,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本来,人和周围的环境,包括各种虫、鸟、花、鱼、动、植物等是相生相长,相互依存的,少了哪一样都不成其为完整的自然界大家庭。在这方面,老祖宗们反比我们明智的多。

怀念乡村,我对乡村有着至纯至真的爱。我的家乡在一个青山环抱的山旮旯里。山是这里最显眼、最独特的一道风景,山峦起伏,随高就低。门前有一片新崛起的山林,有白杨、柳树、黑刺等混为一体,看上去如起伏跌荡的绿洲,又像浪拍潮涌的碧海,一口喷涌而出的泉眼被包裹在绿荫中间。清泉水不仅养育着家乡人,而且滋润着绿树小草们滋滋生长。泉水一路淙淙而鸣,越涧跳沟,天真浪漫,声声有如天籁一般,十分可爱。尤其,我特别喜欢在清爽的夏天看远方绵长的山峦在蔚蓝的天际描绘出的浪漫和坚韧,在暴风骤雨后听山溪昂扬宏亮的歌声和日月星辰的轻吟,在浓云密雾的阴霾里吮吸山林的凝重和峰峦的深沉,在四季的造化间采撷自然生命的灵妙和奥博。或许正是因为它们的熏陶与浸润和对立的领解与悟会,我逐渐对乡村产生了更多的依恋,将心思从远方收回,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怦然心动。家乡美景永远锁在我尘封的记忆中。

孩提时,乡间的日子是辛酸的,时常是饥肠辘辘,稚嫩单薄瘦弱的身材,还要承担起家中的烧煨。节假日,或是放学回家,一只芨芨草编织的粪背篼沉重地吊在肩上,无论春夏秋冬和同伴们一道不是跟在畜群后面抢拾畜粪,就是满山满洼刷滩渣、割野草。

盛夏,白晃晃的太阳毒辣辣地照射在身上,针扎一样的疼,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地从额头上往下流。拾粪娃们或坐在粪背斗或坐在土地上玩“兵马草”的游戏,或是满山遍野寻“羊奶头”“老牛肉”“面擀杖”的植物吃,或是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脱下上衣盖在头上,任凭风儿嘘嘘地吹拂,任凭火毒的太阳疼疼地炙烤,心中却充满了欢乐和开心。

长大后,生活的琐事,使青春的欢颜失去纯真,思绪的羽翅布满愁云时,却常常有一种默默的祈祷留在心上,别再长大呀!每每烦恼与忧愁交织在一起时,不知不觉地走到户外,漫步在麦浪翻滚的农田埂上,走在清风拂面的林间小道上,或躺在铺翠叠锦的绿茵地上,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大自然清凉无瑕的碧野展现在眼前。小鸟们在头顶上不停地鸣叫,声音好听极了,那一刻,我沉醉在了大自然的天趣之中,很惬意,很舒畅,渐渐地,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超脱,仿佛融入了禅境,人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悲欢离合,以至为一些难以化解的烦恼,为蝇头小利的忧愁,为时光倥偬的喟然长叹,却变的可悲可嘲可笑。于是沉重的心境一下子松驰下来,深奥玄妙的道理变得简单而明晰起来,所有恼人的郁闷被排遗得一览无余。

乡村是一片净土,乡村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我怀念乡村,除了怀念乡村恬静、优雅的环境外,更怀念乡下人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包容天下的肚量。乡下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些,但清贫中他们早已脱离了人性中最初的贪婪和自私,纯朴、善良、安逸是他们的本质。他们生活的平和、恬淡,少了时下过多的浮躁、喧嚣、贪欲,多的是谦恭、和气和惬意。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红尘中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在无时无刻地吞蚀着每个人的灵魂,为了达到人们的私欲,总有人不择手段地死碰硬拼,进行生命与生命之间恶毒的攻击或赤裸裸地利用,这样,势必使被攻击或被利用者的精神意志得到崩溃,达到极所不能的心灵的怨痕与报复。其实,我想多数人是失败者也是成功者,因为,他们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一切顺其自然吧,命该如此就如此。

无私的奉献是人生的主旋律,是镌刻在人们心目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其重如泰山,其珍如瑰宝。展现人生的价值,必须要用高尚的品格造就光彩的人生。要力图使自己活泼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冷淡,自信而不骄傲,虚心而不盲从。成功时学会深思,挫折时保持镇定。

透过红尘的内涵,我们应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尽情享受空明无尘的浑然天趣,去领略大自然旷阔而博大的胸怀,在这和谐音韵中,静静地感悟人生的真谛,让尘世的一切烦忧在那里忘却!让人世间更多的人多些理性,少些本欲,多些谦虚,少些纷争,多些崇高,少些卑劣。



悠悠故乡情
  

——赏析陈有仓散文《怀念乡村》                     林雨田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成长的摇篮。每个人对故乡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只要不是伪贵族,故乡情结在每个人心中是无法挥去的。

近年来,有幸拜读了陈有仓先生的很多作品。他的作品多数以养育他的故土——青海湟源县为创作源泉,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写着家乡的自然风景,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和建设成就;用心灵深处的情感诠释着对故土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把故乡人们纯朴、善良、包容天下的本质和谦恭、平和、恬淡的特征跃然纸上,创作出了百万余字脍炙人口、感染人心的乡村系列作品。

《怀念乡村》是一篇流露着真情、散发着乡情、弥漫着恋情的精美佳作。该篇文章文笔朴实,情感真挚,主题鲜明,构思精妙;表达言之有物,物中有情,情中有理。充分展现了乡景、乡情、乡恋给予的温馨和地方特色的浓郁,是一篇真正的“土气而不俗气”、“接地气”的乡土情韵。读之,如一缕缕清风拂过心田,给人一种情的浸染,美的享受。

文章从假日和朋友相约去“农家乐”追寻纯朴的乡韵起笔,落笔有神,引人入胜。“久居喧闹的城市,走走乡下感觉真好”。一句话道出了现代人久住都市,向往农家生活宁静的心情。是啊,如今都市人们早已厌倦了常年的喧嚣与浮躁,心灵总是渴望隐归,渴望去享受田园生活,因此,更多的城里人将乡野作为自己休闲度假的场所,他们走出水泥钢筋围困的楼室,亲近郊外的大自然,寻找一个清新、宁静、质朴、旷达的心灵驿站。

来到乡村“盘腿坐在热炕头上,喝着香气四溢的奶茶,吃着狗浇尿油饼、豆面搅团、青稞面鱼、焦疤洋芋,以及苦苦菜、地软包子、酸菜粉条等山野菜和绿色蔬菜做成的菜肴,真正感受到了久违的农家人的生活气息。”这段文字是典型的民俗、民风、民情。恰到好处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语言朴实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读起来一下子就勾起了我这个曾经在青海长大的女子深深的回忆,思绪不由得跟着文字回到了熟悉而亲切的生活场景中,久久沉醉在文字里不愿醒来。很想再回去真正地体验一把这种家的感觉,享受一下这种生活的氛围。

在这段质朴的文字里,我们不禁能领略到陈有仓先生优美笔触勾勒出的民俗风情,更能感受到他那股浓烈的怀乡情结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陈有仓先生出生在家乡湟源温暖的土地上,灵秀的山水蕴含着他深深的情思,滋润了他生命的灵性,赋予了他博大的胸怀,也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山、那水、那人、那村庄,无不在他的笔下涓涓流淌。我们在他朴实无华的文字里随处可以读出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以感受到他淳朴、真诚、坚韧的农家品格

他的文字干净、洗练、不张扬,却有一股内在的张力,含蓄蕴藉的文风一如他的性格。他无论是写故乡的景,还是故乡的人、故乡的情,都写的那么真切、那么真实、那么专注。他的作品没有郭沫若似的豪放激越,没有郁达夫似的纵情宣泄,而是有着叶圣陶文风的沉稳朴实。他以赤子之心,怀着对故土深沉的爱,坚持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创作。他的作品以传播本土文化为基础,把家乡的山水风貌、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文笔细腻饱满,语言纯净洗练,文风朴实自然,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方言土语,却确切而富于感染力。他笔下描写的乡村风景,就像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山水风情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我的家乡在一个青山环抱的山旮旯里。山是这里最显眼、最独特的一道风景,山峦起伏,随高就低。门前有一片新崛起的山林,有白杨、柳树、黑刺等混为一体,看上去如起伏跌荡的绿洲,又像浪拍潮涌的碧海,一口喷涌而出的泉眼被包裹在绿荫中间。清泉水不仅养育着家乡人,而且滋润着绿树小草们滋滋生长。”由于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都铭记于心,在他眼里故乡是画、是诗,家园是那么的美丽,景色是那么的迷人,诗意是那么的浓郁;在他的笔下,每一处风景都那么美妙绝伦,充满诗意,令人心驰向往。读过这段文字,我们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感受到的更多是他对乡村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思念。这种质朴的乡情、乡恋,在这个日益繁荣和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显得多么的可贵。

童年的记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苦涩还是快乐,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都值得慢慢翻阅、细细品味、深深回忆。“孩提时,乡间的日子是辛酸的,时常是饥肠辘辘,稚嫩单薄瘦弱的身材,还要承担起家中的烧煨。节假日,或是放学回家,一只芨芨草编织的粪背篼沉重地吊在肩上,无论春夏秋冬和同伴们一道不是跟在畜群后面抢拾畜粪,就是满山满洼刷滩渣、割野草。”多么真实,令人百般信服的文字!清贫的生活让他过早地挑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瘦弱的肩膀,他乐观上进,意志坚强,在这种艰难困苦的逆境中,他长成了一位性格坚强,体魄魁梧的汉子。他一路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尽管后来他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的根已经牢牢地扎在了乡村。他深爱着养育他的故土,在他的心灵深处,早已烙下了故乡的印迹。他爱故乡的山山水水,爱故乡的成群牛羊,更爱故乡的父老乡亲。他用真情回报家乡,用文字耕耘故土,用鲜活的语言传播着家乡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把对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真挚的感情融进他真诚的文字里。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藏高原的文坛上熠熠闪光。

《怀念乡村》一文描写了大量的乡村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我反复阅读,在掩卷之时,仿若还有一缕缕浓郁的乡土气息拂面而来,眼前细腻逼真的乡土生活片段还在不停地闪现,我想这就是陈有仓先生文字的魅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几乎全是白描,很少雕琢修饰,不管是写人写事,就像谈家常,看似平淡无奇,却使人读来可信,感觉描述的事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回味无穷。这种文字效果与他的勤耕不辍,天道酬勤,不无关系。读陈有仓先生的文字,深深地为他驾驭文字的功底所折服。常言道:“读文如读人”。读陈有仓先生的文字,就能感到他的真诚,他的睿智,他的爱心,他的平易近人,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在欣赏他人品的同时更欣赏他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思路清晰、内蕴深厚、风格恬淡,描写细腻逼真,画面感极强,表现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还有他高尚的人格品质。读他的文字,收获的不仅是文本知识,还有更多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最后我用陈有仓先生的散文节选来做结尾,再次把他对乡村谱写的最美妙、最温馨的篇章分享给大家:

“乡村是一片净土,乡村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我怀念乡村,除了怀念乡村恬静、优雅的环境外,更怀念乡下人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包容天下的肚量。乡下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些,但清贫中他们早已脱离了人性中最初的贪婪和自私,纯朴、善良、安逸是他们的本质。他们生活的平和、恬淡,少了时下过多的浮躁、喧嚣、贪欲,多的是谦恭、和气和惬意。”







燕京诗刊欢迎赐稿:yanjingwenhua@126.com


    关注 燕京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