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恩:老融侨的新变化

 

[ 导读 ]

从过去到未来,从战略到布局,

从投资到资产管理,从情怀到品质。
2014年12月8日,
康红恩进入融侨第一年,
融侨购进宝钢红坊地块100%股权
成功进军上海市场。


淮海路西段,红坊的幽静和这个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是一个综合文化艺术中心,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不少艺术家在此设立了工作室,民生美术馆,最好的一些私人美术馆以及画廊都在这里。

核心地段的优质文化艺术资产,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却依旧没有人愿意下手。

直到2014年,初入上海市场的闽企融侨出手了,为了实现这笔收购,融侨集团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康红恩费尽了心思,在多重斡旋下,终于顺利完成收购事宜,肩负起融侨进入上海的高起点。

所有人疑惑都一样,初来乍到的融侨为什么会收购这样一幅文化地块作为自己的首个项目,而非采用传统的拿地策略?

而初到融侨的康红恩又何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经营好这样一个颇为特殊的项目?

一年半以后的今天,坐在位于虹桥南丰城的全新办公室里面,康红恩为克而瑞咨询揭开了这困惑已久的谜底,他坚定地认为,看得见未来的项目才有未来!

康红恩和我们聊了很多,从过去到未来,从战略到布局,从投资到资产管理,从情怀到品质,从企业管理到领导力,他将自己和融侨的点滴变化和进步慢慢铺展在了我们眼前。
融侨「新25年」战略
事实上,对红坊项目的战略收购是康红恩这个「拿地王」职业敏感度下做出的本能反应。因为作为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慧眼识珠是生存的根本条件。

康红恩2014年进入融侨的时候,正值融侨的第二个25年,于是在董事会领导下,他和管理层顺势提出了「新25年」的概念,既然为「新」的25年,就一定要以全新的战略来依托。

在过去,战略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纸文书,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念念,不需要了就扔回抽屉,而康红恩所设想的战略,则是基于融侨自身的基因和特点,真正可以推动企业往前发展的蓝图和作战地图。


▲一个活在未来的职业经理人
于是,康红恩大胆设想了「三轮驱动」新模式理论,通过「开发」、「资产运营」、「投资和房地产金融」三轮驱动的模式,融合香港开发商、中国大陆开发商模式与美国开发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为什么是「三轮驱动」?

康红恩表示,这是充分结合了中国本土开发商,香港开发商以及美国开发商的特点,聚焦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的延伸、深化、转型和升级,从而基于融侨自身的基因和特点所提出来的战略规划。

可以说,「三轮驱动」战略将是融侨未来一招制胜的重要战略布局。而其中,「开发」这一轮被康红恩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他谈到了两点,一个是适度规模,一个是开发管理能力的打造。

适度规模

作为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将开发保持在适度规模,用时间来换空间,实现转型空间的最大化,也能保证现金流的托底。

开发管理能力

开发管理能力不仅仅是效率问题,而是将产业上下游衔接在一起的能力。融侨的下游是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开发建设持有运营核心的资产,这个是香港开发商模式,再往上游走则是美国开发商模式,走到金融和投资的平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有房地产行业的边缘化创新。


▲融侨斥资收购的红坊地块
康红恩坦言,融侨未来会去投资行业相关产业上下游的一些好公司、好品牌、好团队、好资源。从这个行业角度看,一定是上游走美国开发商的转型之路,下游则走的是香港开发商的转型之路,这也极有可能是未来房地产的大方向。

除了「开发」条线,康红恩的另外两轮落在了「资产运营」和「金融投资」两条线上,这三轮战略共同驱动着融侨的发展。去年依然能拿这么多地,特别是在正面战场,主动应战,则说明完全是战略所推动,没有战略根本下不了决心,所以于融侨来讲,战略无疑是这两年的制胜法宝。
「三个中心」背后的区域大布局
不同于很多其他的闽系企业,融侨一直没有将总部搬到上海,其倡导的「三个中心」概念中,福建省一直是融侨的大本营,上海是第二中心,印尼则是其海外中心。

说到原因,康红恩坦言,中小企业寻求的是非对称优势,所谓非对称优势,就是你的要素禀赋在哪里?融侨在福建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是绝对第一,企业一定要将其不对称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盲目地去退出,所以融侨团队始终坚持深耕海西,坚持以福州和厦门作为海西的核心,并把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发挥到最大。

至于上海,这个康红恩生活了20多年的大城市,在离开两年之后他也回来了,只是这一次他以另一种姿态,将融侨的创新业务板块带进了这座繁华都市。

目前,融侨集团在上海设立的第二总部已经开始运作,主要针对非地产业务、创新业务。一是投资平台,针对房地产的股权投资和并购投资;二是房地产金融;三是围绕房地产上下游的生活方式的产业投资,包括健康、教育、养老、医疗等等。


▲融侨正在酝酿「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除去福州和上海这两个国内中心,融侨一直倡导「印尼动力嫁接中国资源」也是以印尼作为第三个中心,因跟其他房企去海外发展不同,融侨家族成员来自印尼,当别的房企瞄准中国留学、移民市场的时候,融侨作为在印尼的东道主,一开始就针对当地市场,可谓如鱼得水。
职业经理人眼中的新时代家族企业
这几年,康红恩和团队一直在思索,欲将融侨打造成一个城市高质量生活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说到这里,他特意顿了顿强调,「高质量不等于高端」,融侨的刚需产品也要讲究品质,在「高质量」的前提下设立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多层次的产品需求,而「高质量」这个词把所有产品衔接在了一起。

“接触过融侨的人都知道,融侨对品质的追求近乎偏执。如果不是因为精神层面的追求,产品品质对企业来讲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但融侨坚持了下来。”康红恩说。

不仅仅是在产品领域,在布局金融和投资产业的时候,康红恩也始终强调不一定要非常重的资产投入,更多的是去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这看似这也和融侨家族个性有着极大的关联。

家族型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的区别也分很多纬度,康红恩给我们罗列了几条:

  • 家族企业看得比较长远,做事比较稳健,不会太冒进;
  • 谋发展是所有家族成员的共识,很少会有分歧;
  • 海外回来的家族成员对契约精神看得很重;
  • 大家庭式管理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是具有人性关怀和家庭氛围的企业基因。


从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康红恩特别能认同人性化的家庭式氛围,当整个行业都处在高周转状态,得到的是效率的提升,却也不能以减少和损失人性关怀为前提。浸淫房地产行业20多年,康红恩始终注重人文关怀,致力于提升组织效率以及流程再造效率,因为这些基因决定了企业将来走到哪里,走得有多远。
关于房地产下半场:只做未来和趋势
“可以说,我的人生一直在推着我不断地往前走,甚至都没有喘息回望的机会,但我喜欢这不断超越的过程,让我随时随意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熟悉康红恩的人都知道,他是纺织化学专业毕业,并非来自房地产相关专业,他曾经历过德隆、国之杰这些战略投资公司,也曾经拼搏于盛达、复星这样的知名企业,可以说,房地产投资、金融、战略、以及各种业态的地产他基本都涉足过了。


▲热爱跑步的康红恩永远在路上
他对成功的预期和判定似乎永远都发生在未来,无论是下一个机会,还是下一个战略,都让他精力充沛跃跃欲试。所以当房地产市场进入下半场时,一直具备前瞻眼光的他提出了应该往行业上游走的策略。无论是从行业未来竞争的格局,还是从自身发展的规模、资金、品牌、战略布局等角度看,和资本市场对接是必然的。而从资本市场角度怎么看集团的发展,并且做好新的谋划,也是融侨今年工作的重点。

如同他所热爱的跑步一样,永远都在自我超越。康红恩跑马拉松,同时也在备战今年5月份的国际商学院戈壁赛,赛道上的他和职场上的的他判若两人却又浑然一体,他说跑步时每跨出一步是不同的风景,而企业每前行一步都会有不同的精气神儿。
结语
企业就是一个有机体,需要不断站在行业的潮流趋势前面,若不能顺势而为,内里强调的产品能力就是一潭死水,就像诺基亚,我们到今天依然觉得他的产品很牛,甚至柯达、索尼的产品都很好,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不断顺势学习突破自我的能力。

康红恩如是,融侨亦如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净利润增长超五成,宝龙凭何逆势而上?





图说 | 旭辉的2015与2016



| 新模式 |
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和新模式探索
关注企业未来
微信公众号 克而瑞咨询 | 微信号 criczixun
合作及业务联系:huangtian@cric.com
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关注 克而瑞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康红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