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Music 英伦玫瑰 杜普蕾

 

怎会舍得英伦玫瑰比烟花寂寞...



1.

巴伦勃依姆的自传《生活在音乐中》,是小师妹送我的毕业礼物

当时读来对巴伦勃依姆描述的杜普蕾印象深刻:

“在我一生遇见的伟大音乐家之中,从来没有碰见一位像杰奎琳那样能将音乐表达得如此自然洒脱的音乐家。大多数的音乐家使你感到他们是恰好会演奏的凡人,杰奎琳则是天生的音乐家,恰好也是凡人。”

英国女大提琴家杜普蕾五岁就已展现出过人的音乐禀赋

十六岁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年龄虽还稚嫩但才华已然倾倒众生

她用的最久的一把大提琴有很动人的名字[大卫朵夫]  也是马友友现在所用之琴

可是在舞台上的闪耀仅仅持续了十二年命运便跟杜普蕾开了一个大玩笑

1973年杜普蕾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

这种病症会使四肢逐渐僵化她的身体被迅速拖垮演出不断减少

1973年她在伦敦举办最后一场演奏会曲目是英国人最爱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当许多乐迷得知她身患绝症时禁不住失声痛哭

命运像一座山此时暴露出坚硬嶙峋的苍凉

渐渐地美丽的大提琴家杜普蕾只能坐在轮椅上年仅42岁逝世

2.

杜普蕾实在是太传奇

她的传记语式电影《她比烟花寂寞》饱受争议

电影中的杜普蕾充满着对姐姐音乐与情感的嫉妒

她脆弱的感情需要强有力的滋养她自私疯狂又偏执

为她付出了所有的家人无一不被她伤害的鲜血淋漓

电影本就是戏也许它太需要这种爱与恨的张力表达

但是这让真正爱她懂她的人们深感愤怒

杜普蕾的生前好友梅纽因、帕尔曼、祖克曼、傅聪等音乐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间

公开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声明指出:影片中的杰奎琳绝不是我们所认识了解的那个人。

事实是杜普蕾在病情恶化后坐在轮椅上开始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大提琴

她未曾如影片中的乖戾癫狂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岁月她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与提琴相伴

她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是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担任讲述者。

人们常说少年得志长大后往往流于平庸

这多少叫人欣慰说明上帝还是公平的一定程度上总是在遵循守恒的道理

这也许是因为少年时绽放的如火如荼相形之下后来的成绩就显得暗淡无光

但是杜普蕾是个奇迹她童年是天才长大后变大师

聪明才智灵性她注定是传奇。

3.

没有人会错过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她的演奏风格带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感情与强度激情慷慨又饱含悲凉

杜普蕾的力量型演奏根本不是一般女性演奏家的温情调调

她真的可以与琴化为一体大提琴的深沉抒情在杜普蕾手中如泣如诉

杜普蕾是技巧大师关照乐曲中成千上万个细节始终要求精确、清晰、完整

但那不是算计着演奏音乐她有一种来自直觉的敏锐乐感这才是天赋之所在

她不管不顾叫人着迷

别人以砖叠墙她以岩石造成  热情的演奏直憾灵魂

演奏对于她来讲是一种自我的完成

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这是谁演奏的

旁人答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肯定活不长久。”

4.



杜普蕾与巴伦勃依姆的感情被世人有着各种方式的解读

他们在傅聪家中邂逅 几乎是一见钟情

天才之间的爱情一定有着惺惺相惜的有情成分

她与当时还是一头卷毛的巴伦勃依姆留下了《悲歌》的录音

杜普蕾是不同的并不是她的激情比别人多

而是她的激情饱满的揉弦与旋律幽微的隐现让她的曲调笑中含泪

根据杜普蕾故事改编的电影剧中她与巴伦勃依姆有一段对话:

“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

“不会拉琴,那就不会是你了。”

巴伦勃依姆答非所问听来绝情

其实他太了解她了她的爱情一直属于大提琴

5.

英国玫瑰协会为了纪念杰奎琳杜普蕾专门培植养育了新品种

命之以她的名字花色洁白娇艳大方

她是英国人心中永远的英伦玫瑰怎会舍得她如烟花寂寞。

文字永远无法成为音乐的介质 因此 能在同一调频里感受振动的时刻尤为难得

聆听虽然没有说话却可以与另一种更盛大的生命拥抱

周末快乐 清亮欢喜~

 


    关注 小彦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