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poleon】(一)功利心的火花(上)

 

第一次正式内容,让我们从拿破仑的第一次大战役——洛迪战役开始。...



(PS:欢迎订阅,欢迎各种花式撕X,欢迎各种形式的讨论)

第一次正式内容,让我们从拿破仑的第一次大战役——洛迪战役开始。

法兰西共和国

交战双方

哈布斯堡王朝

时间:1796.5.10

法军获胜

地点:洛迪(在今意大利)

15,500

步兵

9,500

2,000

骑兵

0

30



14

500-2000

损失

2036+14门炮

拿破仑·波拿巴

指挥官

约翰·博利厄

(一)战役背景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以叛国罪为由,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一行动激怒了欧洲几乎所有的君主。(欧陆的君主们几乎都有亲戚关系,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君主制是一种毁灭性打击)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国再度面临危机。卡诺将军对法国军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实行全国普遍征兵制,成年法国人都加入了军队。军事改革还包括:就地解决补给,多兵种混合编成。战术上的改进包括:使用步兵纵队代替步兵横队,以利于快速机动;大量使用散兵;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经过改革的法国军队成了一只足以和欧洲各国职业军队抗衡的大军。法国和反法同盟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

1796年,法兰西共和国与哈布斯堡在意大利交战,法军在皮埃蒙特节节胜利,将奥地利和撒丁王国在此地区的主动权据为己有。在此年签订的《凯拉斯科协议》中,包含有如下条款:

a.撒丁将科尼和亚历山大里亚两座要塞交给法国的意大利军团驻防,并且拆除苏萨、勃鲁涅托、厄克集耳等要塞;

b.向法军开放阿尔卑斯山所有山口;除法军以外,以后不许任何其他军队通过撒丁王国的领土;撒丁不能向任何国家结成任何形式的联盟;

c.将尼斯领地和整个萨伏依省割让给法国,同时根据法国的要求修改撒丁与法国的边界;

d.对于驻扎在撒丁领土上的法军,撒丁王国有义务提供它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自此,皮埃蒙特地区的要塞几乎全部掌握在法军手中,撒丁王国可谓名存实亡。在1796年5月,拿破仑决定追击哈布斯堡帝国残余部队,将战争引向北意大利的肥沃地区——伦巴第。



(二)战略考量

法兰西共和国方面:

1.伦巴第地区是一片物产丰饶的平原,可谓是而且由于阿尔卑斯山的阻隔,奥地利军队驰援伦巴第地区需要绕路或者翻山越岭,简单一句话,伦巴第就是奥地利顶在法军枪口上的一个不设防的大粮仓。

2.法国大革命方兴未艾,革命的影响也已经波及到伦巴第地区,奥地利在伦巴第地区的统治已经难以为继,伦巴第人以欢迎的态度对待法军,以结束哈布斯堡帝国对此地区的野蛮统治,摆脱意大利百年的半封建制度。

3.凯尔斯科协定的签订,让法军在北意大利地区(南阿尔卑斯)拥有了阿尔卑斯山的山口,使原来濒临崩溃的法军后勤体系大大好转。此地与巴黎的交通线缩短了一半多,而且凯尔斯科协定规定撒丁人交出三个要塞,使得法军在此地拥有良好的军事基地。放在半个月之前,那群衣衫褴褛、忍饥挨饿的法兰西将(dou)士(bi)们根本不敢想象他们将会平定伦巴第。

而对于奥地利,他们的战略考量就比较简单了,主要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点。

(感性)伦巴第地区虽然已经出现了反叛的苗头,开始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是为了哈布斯堡的荣誉和大公的脸面,奥地利大公要求军队坚守伦巴第地区。

如果只有上面这一条的话,你会觉得奥地利大公的脑子进水了,其实他下令坚守伦巴第是有底气的,也就是下一条了。

理性的看待这场战役,也是在伦巴第的地形上——伦巴第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极其适合骑兵部队的展开和作战,在之前的战斗中,由于地形大多是狭窄的峡谷和山地,骑兵部队难以施展优势。而伦巴第得天独厚的平原地形则给了奥地利那支精锐骑兵部队施展才能、来回冲杀的优势。

但是事实真的像奥地利大公想的那样简单吗?肯定不会,当双方在洛迪河畔布阵之后,双方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To be continued)

下附《拿破仑·全面战争》中给出的法奥双方布阵图(蓝色方为法国,红色方为奥地利)



先夺下战斗的胜利,然后尽可能利用胜利。

——纳尔逊勋爵(英国著名海军将领)


    关注 洛迪之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