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经过10000个小时的训练能成为行业大师这个定律吗?

 

成为大师可能很难,但经过1000个小时的训练,正常人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哪些方面积累超过10...



成为大师可能很难,但经过1000个小时的训练,正常人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哪些方面积累超过1000小时,或者10000小时。

那个让我们魂牵梦萦的一万小时定律,我们在意的其实不是什么一万小时,而是这样就能成为天才、大师。

但是,你是否认真考虑过,你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想成为“天才”“大师”?

人们看到他们的光环是那么地耀眼夺目,但是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我们是否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对此,同样有心理学家做了深度研究。

他们特别挑了不同领域的“大师”:

毕加索——美术领域,爱因斯坦——科学领域,甘地——政治领域,弗洛伊德——心理学领域,托马斯·艾略特——文学领域,斯特拉文斯基——音乐领域,玛莎·格莱姆——身体运动领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专家们对这几位大师的一生做了研究。其中,一万小时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他们都是在沉浸于自己事业的10年以后提出了新的理论、思想、名著,或者形成新流派的

而同时,他们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那就是这几位大师都或多或少在生活方面或孤僻或冷漠或暴躁:毕加索在个人感情中扮演的是一个典型的浑蛋,没有承诺,玩弄女友,甚至有两个前女友为他自杀,他却无动于衷;爱因斯坦与家庭十分疏远并时常关系紧张,他对他的小儿子十分冷漠,这间接造成了他小儿子后来患了精神分裂症,另外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私生女不闻不问,否认父女关系(怎么跟乔布斯有点像);至于斯特拉文斯基,这个“热情”到能写出《春之祭》这样伟大作品的音乐家,在人际关系方面却显得器量狭小,以至于曾经很要好的朋友很快跟他决裂;伟大至善的甘地,对民众表现出其大爱,但跟家人的关系十分紧张,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的妻儿,以至于妻子生病时,他要求她按照自己认为对但近乎残忍的医疗方式来医治……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对这些天才背后的那些阴影给了一个很有趣的解释——浮士德契约

在歌德的名剧《浮士德》中,浮士德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事业等各种梦想,与魔鬼墨菲斯托签了契约,他只有不断追求梦想,魔鬼才会做他的仆人,为他的爱情、事业铺平道路,但是一旦他露出满意之意,他就立马变成魔鬼的仆人。而这些大师,他们在年轻时,似乎也签署了浮士德契约:上天赋予他们天赋,但他们必须承诺无休止地利用天赋去追求理想,而不要在乎其他。于是乎,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名满天下,开创历史,但是总会在平常人都能享受的“天伦之乐”上备感缺失,要么变得冷酷,要么一辈子遗憾。50多岁的周星驰在采访中提到了他的后悔:“没有珍惜当年真挚的感情。”我们可以猜测这也同样是浮士德契约,他用他做电影的天赋追求理想而放弃了朋友和家庭。

选择等于责任。大师们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做出了选择,他们也因此承担了这份责任。假如换作你,当了解了这些之后,还真的想成为一名“大师”吗?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都像“大师”们这么极致。

其次,学习的S形曲线也会重创我们成为天才的愿望。



S形曲线是企业发展、产品扩散的典型非线性理论,因为社会的复杂性,产品、企业的发展往往不像是按了电梯关门键它就必须关门那样简单的线性关系,它们往往呈现S形曲线,就是初期的大量投入却收效甚微,但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突破性发展,继而又是一段时间的高原期。

这条曲线也适用于个人成长。在学习的初期进展会慢一些,但你会步入一个迅速上升的良性循环,之后又会进入能力的高原期,自觉空虚不成长,怎么学习似乎也毫无成效。如果此时继续坚持能力练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进入迅速上升的良性循环,如此往复。

在简历中关于外语一项,往往你会选填三个层级:一般、熟练、精通。很多能力也都会分出所谓一般、熟练、精通这样的层级。记得冯唐曾经提到过写作的“金线”: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其实任何能力都有自己的金线,而且不是一条,是多条金线,如外语的一般、熟练、精通。达到了就很难退下来,但达不到,费很长时间还是达不到。

由此关于一万小时的说法也自然不是一步到位:头9999个小时,我们都特别平庸地苦练,然后到了第10000个小时之后,就马上小宇宙燃烧,一跃而过金线成为精通某道的高手。这是胡扯。

一万小时可以分拆成不同级别的金线。经过300小时的学习,你或许会成为入门的咨询师;经过1000小时的学习,你或许会成为一名高级美工设计;经过3000小时学习,你可能会成为某饭店的主管……当然,关于到底要花多少小时才能取得多大成就,我们确实没有做深入研究,也尚未找到相关研究线索,但是,这个金线的定性规律还是如此。

那么,问题出现了。你会如何画一万小时这条S形曲线呢?

它应该是这样的。



此图仅为示意图,不代表一个能力就一定分为六个级别。

你看到问题了吧。低层级的提升,往往花的时间会少,而随着层级的变高,每个层级之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会越来越多。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大学里突击两个星期就可以确保门门及格不重修,但是如果想考85分,那平时就至少得看书、听课、做习题,那如果想考95分以上呢,这样的好学生一般是没时间玩《英雄联盟》的。这也适用于典型的RPG(角色扮演游戏),主角开始的时候,升级频率都特快,但是越往后升级频率越低,到最后的BOSS终极战,那得花更多时间打小怪才能升一级。如果开发商奸诈一点,就会设下陷阱,让你花钱买装备加速升级。

但是人生毕竟不是打老怪,不是简单要门门考95分。人生是:

你是愿意在到达某个级别以后还花更多的精力更上一层楼?

还是达到某个层级以后喊“停”,然后慢慢享受?

还是达到某个级别以后又看上新的能力台阶,然后在那个台阶从零做起?

总结一下就是:

1. 大师们多是签了浮士德契约,不断追求自己的天赋而放弃了朋友、家庭等天伦之乐,你愿意做这样的大师吗?

2. 成为大师的道路漫长,等级越高越需要花时间,高处不胜寒。但是,你愿意达到那么高的等级吗?

我们可以一步步来,既然从零起点到巨牛逼中间隔着那么多等级,咱们是不是可以先跨过最低的两三条“金线”,然后徐图之?要知道,跨过最低的那两三条“金线”往往只需要数百小时到一千小时,折算成年,也就是一到两年。

这样经过一到两年的练习就可以过“金线”的“人才”,我遇到过很多:从零起点到技术熟练的德州扑克选手只花了两年时间;从毕业就失业到用两年时间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从通信工程师两年到管理咨询师;从月薪1900,两年以后成为月薪7500的程序员……但是,依旧有一批人不愿意做哪怕1000小时的练习。


    关注 万青日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