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家教孩子做面包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具体的实操!让大家在理解食育的基础理念后,从设计理念,到实际案例,真正动手尝试在家进行食育。...



之前分享了好几期国外怎么做食育,也分享了一些读后感和反思,想必感兴趣的伙伴们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尝试做自己的食育了。也有些想做但到实操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小伙伴,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具体的实操!让大家在理解食育的基础理念后,真正动手尝试在家进行食育。

下面我们拿一个之前设计的食育课程来参考看看↓

课程目标

  • 促进亲子互动和亲子关注
  • 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
对象和要求

  • 3~6年级儿童
  • 6个家庭,12人
  • 2小时30分钟
  • 结合阅读
课程菜品

爱尔兰苏打面包

材料与工具清单

  • 高筋粉 250g*6
  • 全麦粉 250g*6
  • 水(或牛奶) 188g*6
  • 泡打粉 5g*6
  • 盐 3g*6
  • 不锈钢盆 6个
  • 刮板 6个
  • 电子称 3个(轮流使用)
  • 烤箱(30L) 3台(每台同时烤2个家庭制作的面包)
课程流程

引入15min

  • 导师结合绘本《乌鸦面包店》讲故事
准备30min

  • 展示今天要做的爱尔兰苏打面包(导师的作品)
  • 首先讲解今天的制作过程(最好提前画出流程图)
  • 带着大家进入制作状态,卫生仪式(包括清洗与佩戴围裙、帽子、套袖等)>领取工具>称量材料
感知15min

  • 认识面粉(介绍高筋粉与全麦粉)并感受(手感、味道)和分享
  • 认识盐并感受(手感、味道)
  • 认识牛奶并感受(味道)
  • 认识泡打粉并感受(手感)
制作30min

  • 混合干性材料(将除水或牛奶等液体以外的材料全倒到不锈钢盆里)
  • 加入水,用手进行简单搅拌(引导感受到产生气泡与观察气泡)
  • 取出面团(湿度比较大)放在工作台上揉圆,并切口
  • 放入烤箱烤制(200度*30分钟)
烤制等待30min

  • 观察烤箱里的面包的变化(约定约10分钟看一次)
  • 收拾使用过的工具、没用完的材料
  • 清洁桌面等公共空间
  • 引导儿童讨论制作面包的过程
  • 引导儿童讨论今天成品的去向
  • 拿出成品放凉后,脱下围裙、帽子与套袖等并归还原处
回顾与分享

  • 成品观察(看、嗅、手感)和讨论
  • 回顾今天的制作过程
  • 猜测食物的味道并品尝(味道、口感)
  • 分享面包与谈谈感受


从几个角度分享一下设计理念,做了什么设计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首先在前期设计和准备阶段:

目标驱动设计,我们在设计食育过程之前,往往先要有个大体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要围绕着“学习者的改变”来进行描述的。比如“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这就是围绕孩子进行设计的目标。当然如果你在家对自己的孩子实施食育,建议有个最近一个阶段的目标即可,不需要每次都有一个目标。

儿童友好为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食育原则,即我们是面向孩子的生活进行教育思维的重设计,但所设计的一切都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与孩子的客观情况为依据进行设计,一切看起来再美、再实用、再高性价比的设计,如果违背了这点,对食育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菜品难度合适,这条一看就懂,但是具体怎么来分辨呢?建议可以先区分需要加热与不需要加热的菜品——中式的加热方法,例如炒、炸等,在操作过程中有较高的难度,所以建议10岁以上儿童学习;而西式的加热方法,如电烤箱、光波炉,以及中式的电蒸锅,加热过程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所以基本上7岁以上的儿童就可以在指导下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加热的菜品,更多的是清洗、去皮、切分、塑性、搅拌等工作,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都可以独立的完成,但要注意工具的选择,要尽量购买儿童使用安全的刀具等。上面所描述是基本上由儿童主导,成人只是从旁辅助的情况,如果是成人主导儿童辅助的话,则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哪怕更小的孩子都能协助一些简单的步骤,如清洗蔬菜等(虽然对孩子来说更多是玩耍)。

然后是制作过程中的设计:

真实的材料与感知引导,在我们食育过程中,尽量选择天然的,较少处理与加工的天然食材,这样会带给孩子更真实的感受(但“天然”的程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操作,比如做面包可能要购买现成的面粉,但孩子大了点也可以自己磨)。

在感知的过程设计,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地方,一个是认知水平,就是不同孩子对于认知的层次是不同的,最基本的是色彩和形状,然后慢慢的增加了材质、抚摸感受想象、味道想象、气味想象等等,所以最好有个提前的预期,比较差的孩子怎么引导,比较好的孩子怎么深挖。

另一个是认知方式,都是五感认知,那么认知的顺序如何设计才能让各个感受都均衡的参与,或者让那些平常不太启动的感知更多的参与(对于食材来说,比如听觉)。认知过程中让越多的感知参与进来,则能给孩子带来更立体的感知过程,也会留下更强烈的感受与更丰富的记忆关联。

最后是认知环境,是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感知材料,还是大家都感知集中一份的材料?是大家同时感知,还是顺序感知?是每个人可以无限次的感知,还是只能感知一次?感知过程是有目的性的还是无目的性的?感知过程是可交流的还是不可交流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感知以及记忆。协助制作的引导,食育常常是孩子主导的过程,所以成人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如何能做好这个角色,也是一个需要学习与积累的过程,这里提几个关键点:

相信,这点很重要。你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很多朋友可能看到上面我说难度年龄就想,会不会这个年龄的孩子掌握不了,会不会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在这里我只能说恰恰相反,我见过低于这些年龄的孩子完全独立的进行烹饪,而且成品比绝大数大人做的都要好(美国儿童超级大厨)。所以如果你设计了一个孩子逐渐进步的路径,孩子能掌握的东西远远比我们成人想象的多。

耐心,这点与信心相互影响。“孩子做的太慢,还不如我自己来”,很多家长在孩子协助家务的时候会这么想。单单从一件家务的处理速度上来说,孩子协助可能远远不及成人自己来做的块(俗称帮倒忙:P)。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协助家务的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成能独立照顾自己的人。所以这个时候所付出的耐心,恰恰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支持。

降低自己的期待。很多人其实对孩子,尤其是自己孩子的期待是相当高的,这点对于孩子接受食育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这点所带来的问题往往产生两个不好的影响,一个是在孩子开始烹饪的时候,就因为你的唠叨而丧失了烹饪的耐心,另一个是孩子在掌握了一定的水准之后,不敢尝试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或者高难度的菜品,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食育的过程与其说对孩子要求高,不如说对我们家长、老师这样的引导者来说要求更高。
制作结束后的设计也很重要:

分享成果,之前的文章(食育: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有提到过,分享是食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刺激孩子对于烹饪、动手的动力,又能让孩子有机会在同龄人中去模仿父母那里所学到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最后还能不断的结交新的小朋友,掌握社交的基本能力。所以食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社交的学习与掌握,就是在分享成果中完成的。

一起准备与一起收拾,如果只是准备好所有的东西,让孩子来做,然后弄得一团乱七八糟之后,扬长而去,我想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比学到的东西更多。一起准备与一起收拾,可以让孩子完整的参与整个事件在实际生活发生中的过程,让孩子建立准备-执行-收拾的完整习惯,让孩子在接受自然、审美、探究启蒙的基础上,也能掌握基本的家务工作。未来可以协助与承担一部分家务工作,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孩子自己,都有益处。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我们实际进行的食育设计,大家可以用作学校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家庭之中。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教授知识,或者单纯学习技能的课程,可能在短时间内孩子并不会有非常巨大的改变。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汲取Ta成长所必要的营养。

你想了解更多的食育内容?
孩子想找Ta自己就可以看着做的有趣食谱?
更多食育评论与故事,
每周四推送手绘食谱,
每周一推送食育分享!
周周新鲜出炉!


    关注 Danna食验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