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食物里,藏着你的童年

 

长大后虽然吃过天南地北的美食,但最想念最喜欢的还是家里饭菜熟悉的味道,我们最割舍不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But...



长大后虽然吃过天南地北的美食,但最想念最喜欢的还是家里饭菜熟悉的味道,我们最割舍不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But,为什么我们对妈妈做的饭菜恋恋不忘?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吃辣?为什么有的人讨厌吃胡萝卜?

我们饮食行为的一切起点都来自童年。请与我们,一起踏上味觉的启蒙之旅找寻答案吧!

启蒙之旅第一站:对味道的记忆

味觉是和我们日常饮食行为最紧密相关的感知觉能力,从事味觉研究的著名心理学家琳达.巴托斯萨克(Linda Bartoshuk)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居住在不同的味觉星球上。”

当我们询问每一个人的饮食口味偏好时,会惊讶于人和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口味偏好上的不同,比如有一些人喜欢吃甜食,有一些人喜欢吃咸口的食物,还有一些人无辣不欢;同时还表现在味觉敏感能力上的差异,对食物味道的敏感性差异除了受到基因层面的遗传因素影响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养育因素在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人们在识别一种气味或口味以及正确判断其来源的能力上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能力似乎和人们最早接触这种气味或口味时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记得一种气味或口味完全取决于你之前在什么情况下经历过那种气味或口味。通常来说,我们更容易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卡片,开启我们的味觉启蒙之旅:

1、这种味道在早期生活场景中经常出现;


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练习将这种味道和一个特定的名字建立关联。

3、当我们试图识别这种气味时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反馈。



这些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蕾敏感度和偏好,为什么我们会对小时候吃的某样食物情有独钟,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怀念妈妈做的饭菜。

启蒙之旅第二站:食物与情绪的联接

积极的情绪能够强化我们对美味食物的记忆。曾经有这样一个研究,研究人员找到了一批大学生参加实验。当大学生在心情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品尝一些婴儿食品,这些婴儿食品有一些尝起来味道好,有一些尝起来味道差。这些大学生接下来要在一大堆婴儿食品里做选择,相比于之前品尝过味道差的婴儿食品,他能更快地选出之前品尝过味道好的的婴儿食品。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在心情差的情况下做之前的婴儿食品实验,那么接下来,相比于之前品尝过味道好的婴儿食品,他能更快地选出之前品尝过味道差的婴儿食品。

由此可见,人的情绪状态能够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味觉记忆。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对美味食物的记忆,消极情绪能增加厌恶食物的记忆。

因此,如果孩子一开始不喜欢某种食物的味道,要是家长继续用孩子害怕或厌恶的方式来强制进食,那么这种食物的味道可能在孩子接下来的饮食偏好中都会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另外,母亲的饮食结构和偏好也会对孩子的味觉启蒙产生影响。

美国费城的非营利研究机构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母亲在怀孕及哺乳期间保持丰富多样的饮食结构,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范围较广的食物种类。

启蒙之旅第三站: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食物不是冷冰冰的,它带着温度与情绪。好吃的食物不但提供了能量,也让人倍感幸福;情绪低落之时,如能觅到心仪的食物,好似从阴暗潮湿的角落到了暖暖的阳光下。如此,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食物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这是我们从早期的生活中获得的经验。

当宝宝嗷嗷待哺的时候,通过哭叫的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从而获得继续生存的能量以及妈妈的关注。这种最原始的本能在最开始就裹挟着精神慰藉。

当然,不同的人对食物的态度,以及他们与食物的关系也不一样,这与他早期生活经验中伴随的喂养经历密切相关,比如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温暖。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饮食习惯的背后可能意味着很多不同的事情,因而也可能会是适应不良的体现。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可能在感到害怕或孤单的时候吃东西,因为他或她把吃东西与安全感和妈妈的爱建立了关联。另外,如果早期的抚养者在喂养孩子有更多科学的知识和教养方法作为参考,并对孩子的生理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他们可以教会孩子只有当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吃东西,建立与食物之间良性的关系。

插图 |Natalia Tyulkina

转载自养育科学研究院(ID:fmbdyanjiuyuan),转载已获得授权。


作者 | 张婍

张德芬空间专栏作家,美食心理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博士后;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心理健康硕士生导师。



    关注 张德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