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无忧的3D NAND?来自新兴技术的挑战(中)

 

RRAM代替3DNAND在技术上有哪些可行性?...



编者按

3D NAND已经成为了主流存储器厂商的最新角力点,上月动工兴建的武汉新芯项目也将3D NAND选做自身发展重点。但是,3D NAND将会是平面NAND走到尽头的情况下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吗?这篇文章指出了正在迅速发展中的3D NAND所存在的问题,比较了3D NAND和RRAM的性能,并给出了RRAM的一些产业化方案。RRAM作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存储器,其态势有可能会对目前市场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原文来自3DInCites。本文为中篇,上篇请点击左下角查看原文查看。封面图为三星3D V-NAND芯片。



(接上篇)

堆叠更多的层数在理论上会增加相同核心尺寸的bit数,实际上这受到芯片良率的约束,这会影响成本和控制电路规模,也会增加复杂度、占据更多的空间。

为了这种权衡,3D存储器行业开始探究鲁棒性更强 的单元技术和不同堆叠阵列的方式。正在探索的方法是使存储堆栈层和控制电路处于两个独立的晶圆片,然后再将他们结合起来,使用内插器晶片将存储晶片和逻辑电路晶片连接起来,多层存储堆叠不是整体的,而是通过打线技术来减少核心尺寸。但是由于程序复杂度和良率,所有这些方法都具有成本约束。

从生产的角度看,单位bit成本主要取决于由制造工艺的设备要求和需要的工序数量,还有工序的良率和成熟所需时间。从当前的二维NAND制造到3D NAND制造已经给存储器制造商增加了工厂成本。利用现有的工艺节点制作3D存储需要的设备开销和工厂升级有可能花费上亿美元。根据当前3D设备的评价和分析师的预测,对NAND的投资将至多五年无法盈利。

如果RRAM单元要取代NAND单元,他们必须使用现存的晶圆制造设备进行加工,在正常的逻辑工艺之外只要附加有限数量的工序即可。

任何试图取代二维NAND的3D技术都面临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明显好于现行标准的单元性能,而且单位bit成本要低于当前的2D设备,以及堆叠带来的物理需求的提升。尽管有如此多的挑战, RRAM仍有许多机会在业界熟悉的8nm工艺节点上经济性地成为3D存储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最佳3D堆叠—在所有的三维中,3D芯片成本必须最优化。x轴和y轴定义了芯片面和必须的优化密度,z轴由层数决定,如图1所示。



图1:给定密度的最佳堆叠。(1)整体芯片面积;(2)控制电路区域,不适合在存储器中,用于连接存储器层和CMOS逻辑芯片;(3)存储器中的固定区域,用于建立控制电路;(4)具有存于单元的Crossbar存储区,夹在金属线的交叉点;(5)存储区之上的金属层,维持整个芯片区;(6)Crossbar存储单元的全貌图。填充的越密集,整体密度越大。

如图1所示,可以使用二层、四层或八层不同密度这三种方法实现相同的总体存储密度。但是每种配置受存储器中固定区域的分配方式所影响。部分区域可以分配给控制电路、隐藏在存储层之下,部分区域不可以。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两层的方法会在存储器之下留下大量的可用空间,造成了浪费。使用四层方法,可以减少存储器下的芯片面积,对存储密度十分有利。然而,使用八层方法不会进一步减少芯片面积,还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没有为缩小芯片尺寸提供任何补偿。通过密集的金属线可以增加每层的有效bit数,但是这对控制器区域有个负面影响。

最佳解决方案是理解以下三个因素的作用并平衡这三个因素:

1. 适合存储层的控制器区域,

2. 不适合存储层的面积开销(阵列效率),

3. 相对于以上两个因素的各模块的bit数和给定密度的最佳分层。

本文为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

华信研究院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前沿问题研究,包括: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技术资讯和市场应用前景、下游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关键企业财务和战略分析、产业投融资情况、产业规律研究和产业数据挖掘等。每月定期出版《半导体前沿》内参,及时跟踪产业发展相关动态,为政府、科研机构及高校、企业提供思想交流平台。

征稿信息

《半导体前沿》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华信研究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面向半导体行业监督指导部门、行业协会、产业投资基金和大型企业发行。本刊主要发表半导体领域原创性评论和独家翻译文章,为半导体业界人士提供了解前沿资讯和进行业务交流的平台。

我们热烈欢迎半导体从业人士向本刊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 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半导体前沿》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700到2000字的短文为宜。

投稿信箱:zhangcheng@phei.com.cn

咨询电话:010-88254401
敬请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将于2016年6月28日在上海共同举办“FINFET——从基本概念到未来趋势”主题培训班,主讲人为Chenming Hu。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国家IC人才培养平台”

微信号: ICPlatform

来电咨询:010-68207879 张萍丽半导体前沿

微信号:semiconfrontier

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半导体前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