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品牌编剧之路”,路在何方?

 

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第二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主题为《品牌编剧之路》。...



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第二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主题为《品牌编剧之路》。相关嘉宾围绕行业大环境下编剧的手艺和操守进行了举重若轻的探讨,很多内容是不久前接连引发巨大争论之资本与编剧论战的延续。由于发言者都是“故事圈”的,也使本次论坛成为电影节上笑声最多的一场论坛,但正如主持人余飞对编剧宋方金的评价:单口相声式的演讲让人忍不住发笑,笑过之后却脊梁骨发凉。

宋方金(著名编剧)

前几天我发表了一个演讲,叫做《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甲方乙方》,很多媒体转载了,里面有一些误会。我的意思是说故事大于演员,大于导演,同时故事也大于编剧,大于作家。故事是大于一切的,我们同理可证,故事也大于投资人,除非他不是人。

现在中国影视行业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投资人以为用投资或者是概念可以操纵编剧或者是操纵故事工作者,这是不可以的。如果影视行业失守了,我们故事行业必然死守到底。因为故事是人类记忆最后的堡垒,是人类想象最前沿的阵地,我们绝不能失守。

品牌编剧之路,在我心目中的理解是这三点:相当的品质、稳定的产量和一以贯之的风格。有一些编剧的水平非常高,但不是品牌编剧,是品质编剧。还有一些编剧“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写了非常多的故事,但是没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这不是品牌编剧。但是还有一些编剧品牌非常多,却过度地借鉴和跟风抄袭,这也不是品牌编剧——有一个特别杰出的代表是于正老师。

电影行业的情况非常复杂,放眼全世界纵横一百年,没有几个电影编剧是品牌编剧。写《美丽心灵》的查理和写《撞车》、《百万美元宝贝》的编剧,他们是品牌编剧,但是他们同时身兼导演,还不是纯粹的编剧。世界上有一个品牌编剧是中国的,就是李樯,《孔雀》、《立春》、《致青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他的合作导演是吴宇森、顾长卫等,这么强的导演,但是你们看他的作品非常强烈地保留了李樯个人风格,所以说李樯是一个品牌编剧,但是他的东西不能被模仿,也不能被复制,因为他是一个天才,这个天才是不可被复制的。

我不是品牌编剧,我也成不了品牌编剧,充其量是一个个性编剧,但是无论是品牌编剧、个性编剧还是职业编剧,我们最根本的身份是讲故事的人,数千年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曹雪芹,蒲松龄,他们都是以其精湛的故事手艺使人类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数千年来科学家也在追踪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百年来科学占了文学的上风,也就是说科学家已经握住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把手,并且争相开启文化的大门——当科学家打开大门的时候发现我们坐在上帝的客厅里喝咖啡,上帝平易近人,我们平易近上帝。

希望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永葆赤子之心,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要让环境改变我们。

杜红军(编剧帮创始人)

我总结一下品牌编剧的基本特征。第一,具有类型创作的特长,擅长某个类型,或者说某类题材;第二,具有原创能力,不仅是接受委托,可能更多是原创剧本的写作;第三,具有契约精神,比较有信誉,交给他的工作能够及时完成;第四,作品具有市场的保证,也就是说只要他的作品出来,比较能被接受;第五,拥有业内外粉丝,属于观众。

我要提出一个概念,2016年是品牌编剧元年。品牌编剧,包括品牌编剧工作室,业务逐渐多元化。他不仅是做委托方的,还做原创、导演甚至制片的相关工作。还应该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运营意识,不要像以前的编剧,只是在家写,有一些编剧开始自己营销和找一些公司去合作。

汪海林(著名编剧、喜多瑞公司董事长)

的编剧行业,互联网资本,互联网金融,一群嗷嗷叫的年轻人,快刀快马有钱有枪杀进来了。你投降不投降?我们知道唱片业投降了。其实轮不到抵抗就投降了,连仪式都没有。说现在的影视业是传统影视业,刘和平老师很愤怒,我怎么传统呢,我一点儿不传统,我很新,没用!有搞大IP的说我们需要把这个IP转换成影视作品,需要编剧,你们来加工,待遇优厚,这是什么?这是优待俘虏。因为剥夺了你的创意权,有IP了,你改就可以了。只给你加工的费用,费用再高,版权是他的,不是你编剧的,所以我们有些编剧糊涂,做了俘虏,还觉得挺不错。当然有些人可能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创意能力,去做一个加工这样的熟练工种还省了很多的麻烦,闷声发大财。是吧?

IP热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有没有产业升级。故事在降级,我们的故事水平,剧作法在退步。演员的表现整体上在退步。我的好朋友刘猛就说,现在不需要演员会演戏,会演真人秀就行了。马化腾说了,“我有一千万个文学作品”,吓死宝宝了!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作品的总和都没有他一个人的多!其实一千万个IP就是四个,哪四个?霸道总裁爱上我,满朝文武爱上我,花魁大长腿之贴身龟奴,鬼吹牛、鬼吹蜡、鬼吹箫。我们再看看视频网站自制剧的首页,他们确实不是搞文化的,是搞文化灭绝的。IP热实际上是剥夺了我们的创意权,我们要不要投降?反正我不投降。什么威逼利诱,什么金钱美女,也没看见拿出来啊——拿出来也不投降,是吧?

之前我们几个编剧讨论了机器人写剧本这件事。我想起了足球赛,最低限度地减少失误的办法是用机器人。但是体育比赛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请机器做裁判是对人失去了信心,剧本也是这样。我听说阿里在研究机器人写剧本,今天我也可以宣布一下——我们也一直在秘密研究制片人机器人,以形成一种对接,这就是马化腾说的叫做连接器。我不抱怨,我只诅咒,我不怨天尤人,我板砖拍人。其实这是一场文化的对决,你我都逃不开,直面挑战,我们对决一下,手艺人对机器人。

应萝佳(合众睿客影视总裁,制片人)

影视行业急速狂奔的当下,整体上是越来越重视编剧的价值了。即便如此我亲眼目睹过很多资方和编剧之间因为不同的立场没有充分沟通,不了解对方的心理出发点,而导致了合作的失败。本来挺好的一个创作组合却在不断更换编剧的过程中反复地延期甚至是烂尾,实在令人惋惜。

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中,各有各的问题。但总体来说,是合作出了问题。影视行业是一个高度合作化的行业。如果想获得成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合作,学会互相成就。所以今天我要谈的核心内容是,编剧在这个合作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唐三藏。为什么说编剧是唐三藏?我们比较一下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第一,有一个可以创作出价值的想法。唐僧是我要去取经,编剧是我要讲一个可以被拍摄出来的故事。第二,有把这个想法实现出来的技术能力,唐僧特别能走,一天一个马拉松,编剧是写剧本。第三,有达成这个目标的最低资金实力,对于唐僧和编剧来说最低的资金投入是时间。第四,每个月没有稳定的收入,唐僧是一路要饭走到西天的,没听说李世民给他有补贴,对编剧也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是没有人每个月给你发工资的,但是对于唐僧和编剧来说,你最终创造出来的成果可能会获得丰厚的报酬和更广阔的未来,唐僧取到经,就成佛了,如果编剧写出来的剧本被拍摄出来,上映了,很可能会名利双收。第五,没有上下班的界限,只有目标是否完成的区别。每天多努力一点,就可能离你的目标近一些。第六,没有人替你做决定,其他的都只是参考意见,如果你听了别人的意见导致失败了,别人是不会对你的成果负责的。

我比较这六点,真正想说的是,编剧和唐僧一样是创业者。实际上,以上这六点是创业者的特点,唐僧是西游取经项目的创始人,编剧是一个影视项目的真正创始人,每一个影视项目的开发都是一次创业。

当我用创业者的视角来看待编剧的时候,我就理解了编剧和资方的困惑了,现阶段大部分的资方把自己定位成地主,我有一块地要雇你当长工给我种地,我付你工钱,收获是我的,为了保证收获我亲自或者是派人来紧盯着你的种植过程,不然的话就换人。所以地主和长工之间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编剧就是长工。这么一看问题就很明显了,创业者和长工,这两个定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写作不是种地,虽然也是一个体力活,但不是单纯的劳动作业,需要的是你的创造力。只有有创造力、有技术力的创业者,才是一个项目的灵魂人物,长工和地主都不可能是。如果资方不是地主,那么资方应该在合作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认为编剧和资方最良性的合作关系,就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良性关系中资方明确编剧在创业团队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还是创始团队,都要给予应有的待遇和自由度、扶持。这样的话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编剧的创造性,这样的资方最终可以收获很多的真经,也就是优秀的成片;也可以得到很多成了佛的唐僧,也就是编剧。

而在恶性的关系中,资方成了创业者,编剧是码字的工具,这样的资方会喊累,会困惑同一个编剧,为什么和别人能做出好作品,而在自己这里就不行,会有很多的项目延期,甚至是夭折。有一个搞金融资本的朋友跟我说,他不想当菩萨,想当唐太宗,给唐僧一个通关文牒,证明支持他取经,只要取回真经就最高规格招待他,无非是最后多花一点钱去买成果,但那也是非常值得的生意。问题是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的资本,大家都这么想,凭什么你就能迎接到那个胜利的果实,成为唐太宗呢?

我们再回到《西游记》的故事里,不是唐僧选了唐太宗,也不是唐太宗选了唐僧,是菩萨选了唐太宗,因为菩萨知道唐太宗是怎样的对待真经,对待唐僧团队的。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



枫尚文化

微信:FSCULTURE

枫尚小编:偏北

联系邮箱:robin.wan@fsculture.cn

联系电话:18721442704

影视剧全案整合营销专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枫尚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