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教师成长记

 



      最初接触一对一教学,许多前辈传授经验说必须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学习方案,必须一针见血讲清楚知识的本质问题。作为一种量体裁衣式的教育模式,一对一教学需要老师的技艺如外科手术刀般精准。如此严苛要求的背后,更是有时候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时的无助和渴求改变的执着。我看着摇篮里自己的宝贝,逐渐深刻体会到这份为人父母的不易。从她们踏入优能中学的那一刻起,那份对孩子的期待和对新东方的信任,早已无形中化作了对老师们的鼓励和提醒。提醒我们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经过近半年的师训生培养,在对高考中考真题、课本及教辅烂熟于心后终于开启了我的教育家梦想之旅。从此“改善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便成为我无比强大的驱动力。


第一位学生



A同学,爸妈奔波事业,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性格内向,反应慢,冷漠的眼神置人于千里之外。小学三年级时才接到市里的爸妈身边,但课程进度不同,上课听不懂,诸多不适应。然而,忙于工作和照顾妹妹的爸妈分给他的时间很少,他便索性混起了日子,初二下学期还认不全26个字母,爸妈这才着急,于是我便有了第一个学生。

我们一周上三次课,一节课用来从初一26个字母学起,其余两节课进行先修。为了让他尽快跟上学校的课,我逐词逐句的讲,直到他完全吸收。为了巩固知识并提高他对英语的兴趣,对于一些重点词汇,我会给他简单的句型模板或者汉语句子,鼓励他造句。他的句子里涉及最多的就是关于宠物狗和妹妹的话题,其实在这个一米七多的大男孩心里,藏着一颗充满童稚童趣的心。造完句后他回过神竟会很害羞,我便给他讲个笑话,俩人相视一笑接着上课了。为此课下我专门搜罗了好多笑话,以备不时之需。小A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莫名的喜悦和成就感无以言表。记得有次课上听写dangerous,那么长的单词他竟然毫不费劲就写对了;记得有次他们班词汇小测,他全对了,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了他。那天晚上下课后,他敞开心扉跟我聊了很多,他在县里的生活,干的调皮捣蛋的事和他的爱好,后来他上了高中,常在QQ上留言,还会拿自己曾经的分数开个玩笑。我知道在他脑海里,一直有我们曾经一起努力改变的情景。很幸运他是我的第一个学生,而我在他心中有个位置。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先育人,有时候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培养与分数的提高是并行的。同时育人要先育心,走进他的内心并温暖他,才能引领他。

第一节中考生的课

寒假前学管老师说有个初三学生想期末考试前补次课,串串知识点。当时恰好有时间,便欣然接受。见B同学时,我心里怯怯地,毕竟这是第一次给中考的孩子上课,还得俩小时讲十几个单元的知识,生怕自己会漏掉什么,注意力几乎全放在了课本上。我正讲得起劲,突然学生说:“老师,我想上厕所。”好大一会儿她才回来。最后我终于在下课前讲完了所有知识。课后学管老师反馈学生的感受:讲得很全,完全能听懂,就是太闷了,有些不想听。原来小B说去厕所,其实只是去找学管老师聊天了,磨磨蹭蹭,怎么也不想回教室上课。仔细想想,的确自己忙着竹筒倒豆子,却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接受程度,忽略了给她独立思考的空间。加上她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一举一动透着“我的世界我做主”的偏执。小B中考前扩科时,强调一定要活泼的,而不是只会讲知识的老师。后来听说这件事,我开始懂得真正的教育,除了爱心还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只有融入她们的世界,有共同语言,才能走进她们的内心,去真正的触动并改变其学习行为,从而增强她们的学习能力。

第一次从初一陪伴到中考

C同学,一看便是招人喜欢的姑娘:圆圆的脸蛋,有点婴儿肥,浑身透着活力,洋溢着可爱,唯一的遗憾是从六年级开始英语没有及格过。仔细研究了她的许多试卷,发现她基础知识很薄弱。原来她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就靠死记硬背,但总是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死循环。时间久了,就觉得自己不可能学好英语,她便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在英语上。

显然小C并没有真正入门,英语无时无刻不在因为人称、时间、主体而变化,如果仅靠背来应对一切,不能实现举一反三,那必然学不好。态度决定高度,首先我决定重塑小C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我跟她谈到学好英语需要的两个方面:勤奋和悟性。对于英语,勤奋是永远的点金石,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百试不爽。我们不否认悟性的天生性,但后天的学习方法与思考习惯同样影响深远。我告诉她,“你很勤奋也很聪明,只是需要调整一下脚下的路......”

接着我们制定了第一步学习计划:辨析英语表达和汉语表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如中国人表达“有”:我有一部手机,教室里有一张桌子。这两个“有”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但是外国人觉得手机是私人财产,是一种“拥有”;教室里有桌子,本质上是一种“存在”关系。英语的区分度比较高,它会区别开拥有和存在。所以一种叫做“拥有”:have,has,一种叫做“存在”:therebe。两者是非此即彼的,不能混用......聊了很多,小C似懂非懂,但却无比信服的一直点头。我知道她过去的观念开始松动,内心开始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这次聊天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但我明白真正的旅途才刚刚起航。

一周三次课,全是在打基础和跟课本同步走。我就一个要求:不许糊弄,必须用心,尤其是她做的试卷,一道题也不放过。她课下负责跟学校同步,我课上负责讲清楚错题的本质并查漏补缺。有一次讲时间介词时,惊讶的发现我俩是同一天生日,奇妙的巧合一下子又把关系拉近好多。小C有出国的打算,为了训练她的口语,我每次课抽出一定时间,让她去教室前面做简短的演讲,话题随机,内容不限,只要大声清晰的说出来就好。很多时候,我静静地坐着;她用心但磕巴地讲着英语,说到一半便比划上了,眼神里满是求助。我依然安静地看着她,夸张的做一个胶带封住嘴巴的动作,摇摇头并示意她继续。讲完后我跟她分享那句:“台上的是疯子,台下的是傻子”的笑话,顿时一扫阴霾,课堂再次活跃起来!慢慢地她开始及格了,尤其是进入初二上学期后,七十分,再到八十分......

有天晚上下课后,小C妈妈有意识地支开她,问我孩子是否有能力跟得上大班的课。我的心紧了一下,感觉谁要抢走我的宝贝一样。但是顿了顿,我还是跟家长客观分析了大班与一对一的利弊;也提到小C的进步与提升空间所在,请家长自己选择。我回家的路上,抬头看着夜空中若隐若现的星星,视线逐渐开始模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对一老师啊,本来就该这样,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升,然后送走他们......”虽然心里很清楚这正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但还是止不住眼泪任性地流。最终想明白:只要对学生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便该无条件的尊重!

后来小C上了大班。半年后的某天,学管老师说小C要复课,她还是觉得一对一更适合自己。就这样我们一直相伴走到中考,小C去加拿大读高中前还特意来跟我道别。这是我教师生涯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我开始懂得为人师者,亦为人徒。教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孩子进步的同时,我对这份事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一对一老师的身份像医生,需要快速诊断并对症下药,使学生少走弯路,最有效的提升学习能力,稳步提分,这些固然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更重要的是,患者康复出院是每个医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不再依赖独立前行,才是每个一对一老师的神圣追求。

在路上



一路走来我觉得一对一教师更像是医生与教练的合体。师德高尚;功底深厚;尊重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实战的机会并培养自信心缺一不可。现在我带了十四名中考生,每天都在考虑他们的问题与对策,有些累但无比的充实与快乐。别人眼中的我是金牌提分王,没有接不住的学生,但我明白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怀揣着最初的那颗“改善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的心,朝着成长为一名脚踏实地的教育家的梦想继续努力!
文章来源:《早安,新东方!》第215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喜欢这篇文章?点右上角,分享给小伙伴看看呗!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有趣内容


    关注 新东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