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美感】Peter Fonagy 教授亲讲:什么是心智化

 

赶紧划重点...



昨天为大家引荐了一位超级腕

今天就来观摩一下这位腕

怎么说清楚一个概念

就心智化这个概念来说

估计没人能比他更清楚

毕竟人家是开山始祖嘛

Peter Fonagy 教授亲讲『心智化』
心智化是一种想象形式的心理活动,我们强调这是一种想象性质的活动,因为你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我的大脑中在想什么。但是,你们仍然会通过我的意图和心理状态来解释我的心理行为。这些心理状态包括:我的需要、渴求、感受、信念、目的以及理由。

我再具体解释一下:心智化就是从外部的角度看我们自身,和内部的角度看他人。有些病人在从外部来看自己这方面是比较差的,而有些病人是很难才从内部来看他人。

大家猜猜哪些病人是无法很好的从外部来看待自己?没错,自恋型的病人。那么关于是很难才从内部来看他人的病人呢?答案是反社会型人格的病人。这类病人很难知觉到他人的表情。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在监狱中进行过这样一个面孔表情识别的实验:要求罪犯去识别图片中人的面孔表情是什么,这些面孔表情是由一位有名的情绪心理学家设计的,这些表情都是很明显的表情。实验者会询问年轻的男性罪犯他们认为这些夸张的面孔表情是什么。被试表明他不是很清楚这是什么表情,但这就是他行刺受害者时,受害者脸上的表情。

另外一个对于心智化的界定即:理解和误解。从心理治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心理治疗中有时候一些干扰作用可能会成为心理治疗飞跃的起点。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误解都是一种刺激,将会刺激人们去探索误解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在以心智化为基础的治疗中,我们是乐于发现误解的。

此外,在头脑当中把握思想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智化的概念。作为心理分析师,我们引以为豪的一点就是能够在头脑中把握病人的思想。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会聚焦于病人的心理体验,但是有时我们也会把自身的理解强加于病人身上。在心智化中我们是不能这样做的。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真正从病人的角度来理解病人。你必须向病人表明你的理解,直到他们同意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只有如此以后,才能表明另外一种替代性的视角。(此处要记笔记,如何传达你对病人的理解,这一点在实操中非常重要哦~)

了解头脑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心理,而非行为。这并非是说行为不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影响,但是当我们处理自伤这类病人时,我们不会把焦点放在其自伤这个行为上。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个自伤行为出现之前的心理状态,以及自伤行为之后的心理状态。例如我的一个病人,他在终止了自伤行为后又再次出现自伤行为,她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对自己十分失望。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了解 “内观”这种治疗方式,这在欧中十分流行。“内观”是DBT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方法。心智化和内观是不同的,更为恰当的一种翻译应该是“内观头脑”。内观,观察的是病人所体验的一系列的体验,包括他自身的体验,以及他和环境的互动。而心智化的概念更为狭隘,它只注重于对心理过程的观察。但是在真实情景中,内观和心智化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时间。正是时间将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正是过去的你的的思想、渴望等等的记忆将你现在联系起来,并且投射向未来,这种关系构成了自我连贯感的基础。(那些想要擦去的经历,都是你的经历,所有过去的你,都使你成其为你,让你避免“突然…”带来的惶恐。)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在时间跨度中不存在,这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非常绝望的状态。这就是造成认同解体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关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看作是有意象的个体。觉察自己的内心状态,对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动能的个体是关键的。如果你的内心无法提供这种感觉,那么就必须从物理的世界需找这种感觉,这样就产生了混乱。

心智化可以帮助重新获得自我动因感和自我控制感。(自我动因感,举个例子来说,当我想要把我的手举起来的时候,我就把手举起来了,也就是说,我想到我就做了。你头脑中想到的事情和你观察到你已付诸行为的行为的结合。这就制造出来一种幻觉——我们的大脑是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的。)

现象学在描述何谓连贯感作出贡献——连贯感是感受我们自身相当重要的一种感受,正是对我们内心描述形成了连贯感。舞台表演的催眠可以很好的证明我的观点:在催眠中可以让一个人把一杯水当头浇下,当询问他们为何这么做时,他们可能会说:因为太热了!我们知觉到和想象出的心理状态会指引我们对自身行为的了解。如果丧失了这种能力,就无法获得连贯感,也就无法共情。

最后,我要谈谈内省。即使是精神分解也能够提供一些有关内省的信息,但是这并非完整的内省。在我们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会帮助病人增加自我觉察,这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其周围互动的人。自然界赋予我们这种能力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周围的互动人。我们通过一系列假设来理解他人,神经心理学家称之为动作想象。我们教病人如何了解自己,希望以此帮助他们更好与他人交往。
让咱们看着“电影”喝着茶
顺便把习也学了
2段经典案例的角色扮演
病人扮演者:施琪嘉教授 
医生扮演者:Peter Fonagy 教授
人设与剧情:猜猜或保持期待
4位特邀嘉宾的专业点评
仇剑崟   王倩   施琪嘉   曾奇峰
将针对角色扮演内容进行讨论
【全程录像】
观看方式
一步

关注咱们公众号,我们会将在4月24与25日发布角色扮演录像的视频;

两步

如需获取四位嘉宾对两个治疗片段的点评的视频资料,骚扰任意一位微信小助(从1到7都行),请她拉你入群,填写一份简单的个人资料,即可于4月26日收到视频地址和观看密码。
如果还没有加咱们的微信小助为好友
小助7二维码在此,愿为你效劳


    关注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