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也能3D打印“人骨”?!女子卧床3年,术后将重新走路!

 

日前,西南地区首例3D打印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完成,受益的患者是一名53岁的农村妇女。“...



日前,西南地区首例3D打印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完成,受益的患者是一名53岁的农村妇女。

“髋臼骨缺损得到精细化及个体化的完美重建。”术后,省人民医院骨科的专家团队评价道,这是高科技助力骨科精准医疗的成功案例。而这项手术,此前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过数例,在贵州乃至西南片区,都是全新的尝试。





一场骨病 让她卧床三年



53岁的杨女士是大方县人,2012年在家做农活的她突然感到左腿疼痛,“这是老毛病,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直到没法走路了,才觉得严重了。”杨女士说,她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生建议她做关节置换手术。

杨女士说,她2年前在当地的一家医院进行了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但术后情况并未得到改善,走路需要借助双拐。“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感觉自己变成了废人。”杨女士的左脚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光是不能行走,连睡觉都会被痛醒。

无奈,杨女士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就医,诊断为“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假体周围感染”,主诊医生孙立教授说,这是两年前的手术埋下的隐患。

【专家在为杨女士进行手术】




专家会诊 决定用新技术



“这次的病例处理过程中,3D技术使精准医疗更具体化。简单来讲,3D打印技术可以使手术准备更加充分和完美实施。”孙立教授说。

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恢复程度,专家团队决定采取两次手术。首先在去年10月份为杨女士进行了“左侧人工髋关节假体取出,病灶清除,3D技术制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植入术”。孙立教授介绍,3D技术制作的骨水泥含有抗生素,起到了清除感染和临时关节的作用。

【3D打印的骨盆模型和个体化定制假体】



经过恢复,今年4月19日又为杨女士进行了二期翻修手术,“第一次清除感染的手术中,看到髋臼骨质缺损严重,尤其在髋臼底部、上壁以及后壁骨缺损非常严重,缺失处已经与盆腔相通,属于严重缺损的病人。”孙立教授说,因为病人的病情特殊,该医院骨科专家团队决定启用新技术。


等待半年 3D技术首次亮相



早在去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就与中国工程院建有《贵州省人民医院院士工作站-数字骨科及临床转化工程分站》,此前,还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数字骨科技术联合实验室》,通过引进技术、医工结合,把医学与数字技术、3D打印技术相互结合。

【左边正常的髋骨和按照病人影像数据打印出来的病骨】

这些合作,为杨女士的二期翻修手术提供了条件。经前期数据收集、打印病体关节模型、植入假体设计和打印、模拟手术、调整方案、打印永久假体等,手术正式进行。

“这个病人特殊,因此用到了这项技术,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3D技术来进行手术。”孙立教授说,3D打印既耗时,又耗力,因此只能用于特殊病人。据了解,这项技术引进一年多,一直没有遇上合适的病人,而杨女士的情况特殊,恰好这项技术可以派上用场,这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例3D打印个性化定制髋关节假体翻修手术。

【杨女士术后恢复良好】



据介绍,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目前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医生预计,一个月后,杨女士将可视恢复情况,尝试下地行走。“费用预计2万多元,除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恢复程度,也为患者节省了近一倍的医疗费用。”孙立教授说。这项技术,此前仅北京和上海两地部分医院实施,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都尚属首例。

(本报记者 张梅)


    关注 贵阳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