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狗粪的往事 王德荷

 

孩子们以拾取狗粪为乐,以拾取更多的狗粪为荣。每天放学回家,赶起牛儿上山,还挑着一担牛粪箢箕。大家为拾到一堆牛粪而你争我夺...



拾狗粪的往事

作者:王德荷
每读曾国藩家书,总为一些细小家事而感动。他在给大弟曾国潢的信中忆起青葱岁月的一段往事:自己挑起一大担竹篮步行十几里到蒋士街集市沿街叫卖,潢弟则在竹山坳拖着碑车艰难前行。这是曾国藩少年乡居求学时的一次难得的经商经历。
注:曾国潢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
曾家经济拮据,便利用屋后高嵋山的竹子,制作成小菜篮子出售以补贴家用。令我感动的是:曾经的湘军统帅,和我少年时候的生活经历几乎一模一样。我常在竹山坳边砍柴放牛,偶尔到蒋士街去赶集逛街。只是没有看到曾国藩拾狗粪的记载,而我却不乏这样的经历。
曾国藩祖父星冈公也有拾狗粪的经历。在曾国藩考取翰林,升为侍郎以后,年近七十的星冈公每天清早外出拾狗粪是一道日常功课。这幅图景印在脑海永生难忘:竹篱茅舍村落、小桥流水人家,鸡声残月微明,霜风路寒人袅。独自戴一只猫儿帽,穿一件旧棉袍,系一块黑围裙,掮着一只狗粪箢箕,拿一根狗粪锄头,踏霜而行。专门走一些羊肠小道,遍寻荆棘旮旯,看见一堆狗屎,急忙喜出望外。
这幅图景,回忆起来像一帧发黄的年代久远的田园风味图。可细想一下:古稀之年的爷爷步履蹒跚,双袖龙钟在家乡田埂的寒风中一堆堆拾取狗屎,他的贵为二品大员孙子却坐着蓝尼八抬大轿,在朝堂上八面威风。似乎两者落差甚大,极不和谐。 但正因为这种不和谐,我才觉得曾国藩是真正的荷叶老乡,是共一方山水养出来的寒门弟子,才觉得他真实可亲。
当下关于曾国藩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常常列上座,渐渐入神堂。曾国藩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天才少年,中兴名臣,万代宗师。其实在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问世之前,荷叶家乡几乎没有几人知道曾国藩其人其事,略有点文化底子的可能知道他是一个远方远地的历史人物,却不知道他近在咫尺。
我宁愿相信曾国藩是一位穷怕了的农家子弟,想踏踏实实做一位过得较为体面的读书人。他的为人处世乃至学业和事业,都奉行着实用主义哲学:本分中透露着狡诈,怯懦中隐藏着坚韧。拼尽全力去争取,稳打稳扎去守护,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并不像后人描述的那样惊天动地。李鸿章总结的所谓十三条《挺经》算是言过其实了,我想曾国藩泉下有知,也会窃笑不已。
也只有生长在荷叶这块弹丸之地的农家子弟,才会真正明白曾国藩的所作所为:荷叶一地,说的好听一点,那是山环水抱,人杰地灵。讲的不好一点,简直是蛮荒之地、穷乡僻壤。铜梁大山如一块巨型扁担横锁荷叶东面,南岳七十二峰之灵应峰直插云天。北面白石峰与黄巢山双峰对峙,万夫莫开;西面紫云峰雄踞湘中,南面九峰山逶迤绵延。中间的荷叶盆地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却如世外桃源,与世隔绝。很多老人终动范围不过方圆五里,有的老奶奶甚至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门。
眺望高山,看看脚下曲曲折折的望不到头的山路,荷叶人渴望看看山外的世界。这是自卑、封闭的荷叶人的共同心愿。曾国藩许多对联诉说了这种思想如: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净 ;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我十分看重曾国藩那位拾狗粪的爷爷,星冈公。曾氏从衡阳搬到双峰荷叶,六百年间历代务农,没有一粒读书的种子,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加之经济拮据,每年要靠将屋后高嵋山上的青青竹子,制成包皮纸出售才能还清欠款。
星冈公这位曾经年少游堕、日高酣寝的轻薄子弟,在遭人白眼后,三十五岁时幡然醒悟,奋起治家。挖石开土,置换田地,早晨耕耘,傍晚施粪。以少年失学为耻,令子孙出就名师。他告诫子孙:虽然国藩点了翰林,但家中仍然以种田吃饭,不可靠做官来吃饭。
如果说做官是一个家庭上升的种子,那么种田则是家庭成长的肥料。他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下,则息万物之嚣。这是曾氏家族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人已经不甚读书,不要开科取士,只招工农兵学生,崇尚上山下乡运动,学习白卷英雄。乡人更重视拾取狗粪。
学校有专门的勤工俭学课程,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积肥的池子,学校老师要检查评比。孩子们以拾取狗粪为乐,以拾取更多的狗粪为荣。每天放学回家,赶起牛儿上山,还挑着一担牛粪箢箕。大家为拾到一堆牛粪而你争我夺。有时牛尾巴一翘,就赶忙抢着把箢箕凑过去抢粪。但也有的老师叫着叫着就骂学生:你这个生来就是戳牛屁股的,只配一辈子扶淤勺棒。当然,那时候以粪为美,以臭为香。后来恢复高考,当年的臭老九平反了。
我也佩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他天资平平,却孜孜以求,虽无伟烈丰谷功,偏偏其父对其寄托厚望。先后考了十七次小考,才在四十三岁那年考上秀才。过两年曾国藩就考上了秀才。但他开了大界曾氏六百年来之先河。从此曾氏一族文运打开,五代之间,进士、举人、秀才达二十余人。太学生七十二人。四品以上官员七十一人,一二品大员二十六人。后辈大学生、博士、学者不计其数。
道光二十五前后,恰逢顺天乡试、及会试、殿试。考试皆由湖南人考取南元、殿元和状元,十位湖南举人同时进士。故在京师湖南会馆有曾国藩疾书: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从此湖南省运大开,出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无湘不成军的局面。一位学者说:以双峰荷叶为中心,周边五十公里为半径这一小片区域,影响和决定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只是,历史不是那堆臭狗屎。但是荷叶人这种软硬不吃的臭狗屎精神却挥之不去。看起是刺头,其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出了曾家,陶铸了世风,浇肥了乡村的土壤。

这种臭狗屎是:洞庭衡岳,湖山积久发奇光。涟水湘山,耕读长绵育英豪!农村、农民乃至农家肥料都是漫漫历史最好的土壤!
往期精彩文章
兄弟回家 | 袁送荣
年余闲话之 · 母亲那“讨人嫌”的习惯 | 王德荷
年余闲话之 · 家有老母过大年 | 彭九方
梦回故乡| 庆余
牵念 | 紫云峰
沉痴那抹道色 | 袁送荣



商务合作|推广策划|广告投放|求助爆料
请联系:18711881808
阅读原文·更多精彩


    关注 耕读家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