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鬼!银行理财也会血本无归?

 


点击标题下“私人理财师”可快速关注大白
“要早知道不是他们银行的产品,我也不可能会买。”受害者哭诉着!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近日连环出事。
1
2015年3月18日,工行长沙市韶山路支行被堵住大门陷入瘫痪!银行内部员工帮理财公司代销产品,以6%至7.8%的年收益率向数百名投资者出售了数亿元的理财产品,工商银行沦为“帮凶”!
2
2015年5月14日,东营市工商银行10多名储户上千万血本无归,集体到银行“讨说法”,在东营市工商银行不同网点的理财经理推荐购买的理财产品,10%的年化收益,蒙蔽了双眼!
3
2015年8月29日,一位长春的投资者反映工商银行春城大街支行客户经理在工行办公室向其推荐大额度理财产品,年化11%,产品有土地做抵押,还有公司担保,随即他便买了110万,据悉另一位受害者买了1270万,还有一位老太太买了60万!最后全部出事!
4
2015年11月14日,16位来自萧山、杭州、宁波等地的存款人在工商银行甘肃省临夏东乡(县)支行的2.88亿存款,存款到期超过一个多月,竟无法从银行取出。
5
2015年11月30日,工商银行再次被曝光,由某支行下设的20余个网点的客户经理推荐购基金理财产品,年利高达18%,最终110多人受害,涉及金额超过4亿!
6
2016年,3月21日,市民在工商银行买信托上当,一年期满后一家公司被查封,另一家公司直言没钱兑付,200万下落不明!工商银行答复称:系个人行为,相关人员已被开除。
7
2016年3月27日,工行再次出事,中信信托为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定制”的一款投资理财类产品逾期19个月仍无法兑付!工行一分行前分理处主任已经“跑路”,产品的担保机构也人去楼空,中信信托与工商银行彼此推卸责任!
8
2016年3月29日,工行内外勾结的河北迷案也浮出水面!历来警方逮捕行动显示,银行内部员工多与外部违法公司内外勾结,最终坑损储户利益,银行的风险管控形容虚设!

很多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就是在银行里买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就是低风险低收益。这种印象不能说错,但是绝对不准不全面,其实,银行理财也有很多陷阱要注意的。

比如开头提到的受害者陈女士说的这句话,就暴露出银行理财的一个问题,银行里买的产品一定是银行理财产品吗?不一定。

通常来说,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就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我们在评价一款理财产品的风险时,会去看产品的风险评级,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黄色级别),其实这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

大白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你的收益榨干吸尽,你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你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你投资的资金去向,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你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总之,你要明白,理财产品的稳赚只是传说,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也不保。不要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掉以轻心,自己的投资自己要多留一份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私人理财师(id:srlcss),扫描下图二维码一键关注


    关注 私人理财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