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工程师对话布赫宾德

 

中国工程师小伙与布赫宾德大师交流古典音乐,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顾佳奇,一名青年汽车工程师,也是古典乐迷的“佼佼者”。刚满30岁的他,其实有着20多年的琴龄。四年前,在上海,曾与来华巡演的布赫宾德有过一面之缘,并结下了友谊。上周,当得知布赫宾德亲率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来华后,在大师抵沪当天,与之重逢,并籍此机会,与布赫宾德亲谈了45分钟的……从整理出的访稿中,我们似乎对布赫宾德及其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

顾佳奇收集了许多布赫宾德的CD。这是访谈现场,布赫宾德为他收集的CD签名。


“渐强”不息?
Q: 当今70岁以上依然活跃于乐坛的古典钢琴家,如阿什肯纳齐、阿格里奇,波利尼、巴伦博伊姆等,已屈指可数。您是如何做到 “宝刀不老”的?

我认为,我始终处于越来越好的状态。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职业,始终在发展、在进步,就像音乐术语Crescendo表达的“渐强”那样。我是座右铭是:追求永无止境。


“梦想”不息?
Q: 年少成名后——尤其是1966年还未满20即获得范·克莱本钢琴大赛特别奖后,您当时有过什么梦想?如今都实现了吗?

我的梦想从未停止过。那次比赛一开始是在新西兰,然后到了美国,总共三周时间。其实,我没有非常严肃的对待那次比赛,只是为了来填充一下时间(大师大笑起来),此后我就认识了范·克莱本。


不偏不倚?
Q: 得知2017年春,您将来华献演贝多芬全套32首钢琴奏鸣曲。这32首奏鸣曲中,有没有自己比较偏爱的呢?

没有偏爱。若是对某一作品有偏爱——譬如对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某一首、亦或是对勃拉姆斯或舒伯特的某一首有偏爱的话——哪怕只有一首,我就不可能再演奏其他作品了。我不允许自己有最偏爱的曲目。
苏州站巡演的巨型广告


不按“常理”?
Q: 演奏贝多芬全套32首钢琴奏鸣曲时,您会如何安排曲子的顺序?

我从不按作品编号的顺序来演奏……我不会像老师讲课那样,一首一首按顺序来。我认为这样是挺“笨”的。按奏鸣曲第一、第二、第三这样按部就班,非常无趣。唯一可以这样连续演奏的,是贝多芬晚期创作的那三首奏鸣曲(即作品109、110和111)。这三首作为一场音乐会,是不设中场休息的,因为它们都较短。若是弹完作品110,就中场休息,那观众们吃完东西、上完洗手间回来,再进入音乐会状态时,作品111已经演完一半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观众也能听那些“无名”之作。知道“月光”奏鸣曲挺好,若是能去探究、去发现其他奏鸣曲的美,也是一笔宝贵财富。


不信“权威”?
Q: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对您意味着什么?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非常吸引人的,从始至终,伴随了他跌沓起伏的一生。在完成“热情”奏鸣曲的创作后,他又写了两首短小的。这和理查·施特劳斯很相似,后者写完《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之后又去创作室内乐了。我想,你也可以从中捕捉到他的起起伏伏吧……

作品第57号的名字“热情”取得不怎么样,这个名字其实与贝多芬无关。贝多芬只题注过一首奏鸣曲,即“悲怆” (Pathetique),其他所有标题,都是出版商瞎编的。我有舒伯特最后一首降B大调奏鸣曲D.960的首版乐谱,由Diabelli出版社出版,那其实是舒伯特去世十年后的事,是连舒伯特自己都未曾见过的版本。你知道上面写了什么?“舒伯特奏鸣曲——题献给罗伯特·舒曼”!能想象吗?因为,这样会卖得更好……是不是觉得很可笑?……这就是人类,为了赚钱,一切都没有变……他们应该发行真正的纯净版,上面应该只有贝多芬所写的内容。
此次中国巡演的德语版海报


不“听”自己?
Q: 您曾录制过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的唱片。在不同年代,您对该作品的理解是否也有不同?

那是肯定的,我的演奏比原来更自由了。就像开始提到的,知识带来自由,若没有知识,会变得狭隘。

不过,你知道我从不听自己录音,从不。在我家里,我曾录制过的唱片就如同这个未开封的CD,当时拿来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原封不动。我只允许我夫人在车里面听我的唱片。(大师又大笑起来)


不收“徒弟”?
Q: 您现在还会上大师课吗?

现在已经不上了。我曾经教授过大师课,之前有一名学生在维也纳获得了贝多芬国际钢琴比赛的一等奖。这也是我的最后一名“弟子”……此后,因为时间的问题,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再教学生了。
访谈结束后,布赫宾德现场为顾佳奇作了一幅签名速写留作纪念。
PHIDEON辉昂经典音乐之旅

布赫宾德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

还将在以下城市巡演
4月26日(周二)19:30,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4月27日(周三)19:30,山东省会大剧院
4月29日(周五)19:30,临沂大剧院
4月30日(周六)19:30,天津大剧院
5月1日(周日)19:30,国家大剧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巡演信息


    关注 吴氏策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