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名表与造家电异曲同工”,多纬度解读工匠精神

 


当下,两会提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工匠精神大讨论。面对大有刷屏之势的工匠精神热,我们需要静下心态,认真沉思这样一个问题:从日系的林内造家电,到欧洲德、瑞系的汽车和名表,再到中国的华为造手机,他们所奉行的所谓“工匠精神”是否异曲同工?

答案是肯定的。工匠各有不同的,工匠精神对于一国制造业品质的提升,却有着几近相同的影响力。工匠精神代表着制造业应该秉持的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工匠精神的经典表征者的身上,得以很好的证明。国有别,行业也有不同,不变的是对工匠精神的秉持,而这份坚持也是促进制造业迈上新台阶的原动力。

百达翡丽手表

百达翡丽、劳力士、积家,这些熠熠生辉的品牌背后,哪一个没有一段关于工匠精神的传奇。所以,于世人眼中,这些奢侈品不光有高不可及的价格,更是卓越的品质、精湛的工艺的代表。
百达翡丽公司对手表的产量有严格的限制,每款不会超过1万只。从公司成立到现在近一个半世纪,其总产量仅60万只。目前,百达翡丽仍是全球唯一采用手工精制,且可以在原厂内完成全部制表流程的制造商,并坚守着钟表的传统工艺。瑞士钟表界称这种传统制造手法为“日内瓦7种传统制表工艺”,意即综合了设计师、钟表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家、瓷画家及宝石匠的传统工艺。百达翡丽深信,由这类工艺大师的巧手所制作出的名表皆为艺术珍品,而这也是百达翡丽钟表最什得骄傲的特色。

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瑞士名表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就是专业、专注、追求极致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林内家电

谈及工匠精神,日本林内是无法被忽视的标杆。解读林内我们会发现造一只世界名表和一台厨房中的燃气灶,同样的工匠精神在尊崇和秉持。
这家创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企业,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了对质量的不懈苛求,并用百年专注的精神打造了自己标杆性的技术体系。林内对工业品的精益求精,也如同艺术一样,由小及大,从最细微处就开始力求完美。专注、追求细节不将就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两条核心内涵。在林内,对质量和品质的专注和对细节的把控已经变成血液,渗透于每个员工的身心。

在林内为了控制产品品质,自品牌创立伊始,一直坚持三个原厂自制的原则:第一是电子基板、燃烧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关键电子部件内制,第二是燃烧核心技术原厂研发,第三是关键设备原厂研发自制,通过高内制率来确保产品的品质。 林内在选材方面非常讲究,绝不因为成本而牺牲部件的材质。正是由于在产品设计、部件选材和生产工艺等细节方面精益求精,林内产品才能始终保持卓越品质。林内还制定了一个“零不良”的追求目标,即每天做一个改善,把所有产品做成零不良的产品。
如果要模仿林内的产品,就必须要有相同的机器和工艺,林内很多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设备都不是标准机,市场上买不到。你可以看懂林内的加工方法,但你不知道怎么去实现它。哪怕你可以实现了,也达不到这个精度。

宝马汽车

在这个只有 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

丁格芬是慕尼黑以东100公里的一个小镇,也是宝马最大汽车厂所在地。这里有1.85万名员工,每天出产1500辆宝马车。在总装车间,这里分工极细,一条组装线上有数十个员工,每一个工位由两到四人组成。22岁的托斯滕是装汽车座椅的技术工人。产品一到,他与一个同事在五六秒内完成安椅子、矫正、拧螺丝等工序。而从装上底盘、发动机、轮胎,到下线成一辆可以出售的成品车,只要两分钟时间。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某一颗螺丝没有拧上,或没有完全拧紧,整条安装线就得停止。
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一枝独秀。

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慢。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专”是第二个特点。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共同特点是都爱“钻牛角尖”。第三个特点是“创新”。一款新型汽车可以承载诸多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即使一些小企业也有研发部门。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

华为手机

华为任正非写给全体员工的一封EMAIL“学习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在朋友圈引发不小轰动。邮件中提到所谓的“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重的公司,崇尚技术尊重人才,它的很多产品可能刚开始很多人都看不起,但最终能够持续竞争并获得认可的一定是华为。 华为把工匠精神更为形象的解读为“象龟精神”:理性、坚持、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当下,新一轮的全球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面对这一机遇,美国喊出了“重振制造业”口号,德国公布了“工业4.0”计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概念。面对各经济体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快车的抢搭局面,“中国制造2025”能否抓住机遇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呢?

中国已经过了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的时代,中国最缺乏的其实就是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才,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注 财经纵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