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话古代“疯狂”的读书人

 

他突然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发现春天已逝去很久……宋代学者叶采整日埋头书案,潜心研读《周易》。外面的世界杨花纷...



他突然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发现春天已逝去很久……



宋代学者叶采整日埋头书案,潜心研读《周易》。外面的世界杨花纷纷,有的杨花还飘到屋子,坠落于砚池之中。他突然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发现春天已逝去很久,而自己却不知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正如他在《暮春即事》中的描写:“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说此人是“书痴”,一点也不过分。

杜甫有个疯狂追随者叫张籍,张籍自己文笔也挺不错,写下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样的佳作。而他读了杜甫的诗后,深深陶醉其中,对杜甫的文采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捧着杜甫的诗集日读夜读,可是仍不尽兴,他将杜甫的每一首诗都烧成了灰,拌上蜂蜜每天吃三匙,假装如此便能吸收杜甫的文化,从而写出好诗。读书痴狂到这种程度,真是世上罕见。



西汉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寒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光亮却照不到他的家里。于是,匡衡就在墙壁上凿洞,从洞中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来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通过苦读,匡衡最终成为了西汉的大学问家,如今谁又能有这样好学的精神去读书呢?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里记载,大儒学家董仲舒年少之时非常读书刻苦,夜以继日地读,读到黎明前才愿意睡觉。可是,听到鸡叫,他就又起床读书,因此总共睡了不到3小时。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由于他忙于读书,三年也没有进去过。有人劝他出去多走走,不要老是读书,而他却说:“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罢了。”通过如此勤学研读,董仲舒后来成为了一代大儒。董仲舒三年不进花园一步,看书看得是何等的痴迷啊……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得好:“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中之趣,愈品味道愈浓。在古代的时候,贫寒之家的子弟无书可读,往往是借书来读,为了及时奉还,恨不得能读得将其背诵下来。而今,书目丰富,人人有书可读,我们更是应该倍加珍惜。

文/王瑶宇

编辑:甄酉川

(文章来源: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八年级少年游∣初二年级专属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八年级少年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